高污染负荷淤泥的一种净化固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44455B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0910026052.5

    申请日:2009-03-1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淤泥的除臭、净化和固化三个任务,可应用于严重富营养化的河道以及养殖池塘进行清淤时产生的大批量高污染负荷淤泥的处理。该种净化固化方法包括除臭、充氧、曝晒和客土混合四个处理步骤,并分为两种组合,分别可以达到不同的处理效果,总处理时间5-7天,适宜在夏季温度达30℃以上的情况下实施。利用该种净化固化方法可以就近、低成本的对污染淤泥实现净化和固化。处理后的淤泥臭味明显去除,含水量、有机质、COD、NH4+-N和TP均有理想的降低,经处理的固化泥土可以为有关领域提供农业用土与工程用土。

    混凝土生态钵及其制作和应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13655B

    公开(公告)日:2011-03-23

    申请号:CN200810124132.X

    申请日:2008-06-2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在对湖滨带进行生态恢复时,利用混凝土生态钵为水生植物的种植提供平台和基质。生态钵由钢筋混凝土制成,钵内分层填充3种材料,自下到上分别为砾石层,碎石层和泥土层。泥土层作为植物生长的基质,砾石和碎石可以增加钵的重量,降低钵的重心,提高其抗倒伏性能;同时具有净化效果。钵壁中上部设置有吊环,便于施工。根据当地的植物区系,在钵内配置不同的抗风浪植物,增加当地湖滨带生物多样性,恢复植被。为了适应不同的地形地貌,设计了A、B、C共3种类型的混凝土生态钵。可以将数个同一型号的钵组合成特定的形状来使用,既可方便施工,也更具美学效果。

    高污染负荷淤泥的一种净化固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44455A

    公开(公告)日:2009-09-30

    申请号:CN200910026052.5

    申请日:2009-03-1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淤泥的除臭、净化和固化三个任务,可应用于严重富营养化的河道以及养殖池塘进行清淤时产生的大批量高污染负荷淤泥的处理。该种净化固化方法包括除臭、充氧、曝晒和客土混合四个处理步骤,并分为两种组合,分别可以达到不同的处理效果,总处理时间5-7天,适宜在夏季温度达30℃以上的情况下实施。利用该种净化固化方法可以就近、低成本的对污染淤泥实现净化和固化。处理后的淤泥臭味明显去除,含水量、有机质、COD、NH4+-N和TP均有理想的降低,经处理的固化泥土可以为有关领域提供农业用土与工程用土。

    一种化学试剂组合及其在泥水快速分离与水质净化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503237A

    公开(公告)日:2009-08-12

    申请号:CN200910026051.0

    申请日:2009-03-1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化学试剂的筛选、组合配置、用量确定及其应用范围与使用方法。在湖、河疏浚工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原位处理与利用这些污泥是最好的选择;本发明利用一种化学试剂组合处理污泥,使之快速进行泥水分离,形成软土和水,同时净化水质。该试剂组合为一种絮凝剂与强氧化剂的组合,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PAM),强氧化剂为工业高铁酸钠(Na2FeO4);按待处理污泥体积计,当聚丙烯酰胺粉末试剂为10~100mg/L,高铁酸钠为1~5g/L时,有最佳的泥水分离与水质净化效果。该化学试剂组合使用方法简单、方便、安全,所用试剂无毒,适用范围广,处理成本低;使用后不产生任何二次污染问题,尤其适合湖泊、河道、池塘等底泥疏浚过程中产生污泥的原位处理。

    混凝土生态钵及其制作和应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13655A

    公开(公告)日:2008-12-03

    申请号:CN200810124132.X

    申请日:2008-06-2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在对湖滨带进行生态恢复时,利用混凝土生态钵为水生植物的种植提供平台和基质。生态钵由钢筋混凝土制成,钵内分层填充3种材料,自下到上分别为砾石层,碎石层和泥土层。泥土层作为植物生长的基质,砾石和碎石可以增加钵的重量,降低钵的重心,提高其抗倒伏性能;同时具有净化效果。钵壁中上部设置有吊环,便于施工。根据当地的植物区系,在钵内配置不同的抗风浪植物,增加当地湖滨带生物多样性,恢复植被。为了适应不同的地形地貌,设计了A、B、C共3种类型的混凝土生态钵。可以将数个同一型号的钵组合成特定的形状来使用,既可方便施工,也更具美学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