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浪控藻、拦藻引藻复合生态构件及制作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587317B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210023133.1

    申请日:2012-02-02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浪控藻、拦藻引藻复合生态构件的设计,可应用于大型水体的生态恢复工程。该系统由双层消浪控藻带和单层拦藻引藻带两部分组成,双层消浪控藻带由圆木桩、聚乙烯绞丝渔网、石笼及消藻生物膜组成,在消浪的同时实现有效控藻;在双层消浪控藻带的内侧建设以圆木桩、钢管、腈纶布、浮球体、石笼构建的单层拦藻引藻带,利用风力与湖流驱动,进一步拦藻引藻。该发明具有抗浪强度高、消浪效果显著、随波性稳定、可调节性强,能够在风浪较大的富营养湖泊中运用,在抗风消浪的基础上,实现控藻消藻及拦藻引藻的有机结合,对湖泊水环境防护与修复有重要意义。

    可升降沉水植物生长床及其应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56881B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0810124131.5

    申请日:2008-06-2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216

    Abstract: 可升降沉水植物生长床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方法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利用此装置可在水体透明度低、水位波动大,沉水植物难以存活的水域进行沉水植被恢复。该装置由床体、浮力调控系统、固定系统、深度调节系统以及植物及其生长基质五部分组成。其中,床体由竹节、钢架经固定后构成;浮力控制包括浮球组合、浮力竹节组合;固定系统为湖底的固定构件及其与床体的连接线;深度调节系统包括浮球调节绳及测量装置;植物及生长基质包括沉水植物、置泥竹节及植物生长底泥。该发明所设计的装置,可为现有自然条件下难以进行沉水植物恢复的水体提供一个载体,利于沉水植被的恢复。

    淡水芦苇非愈伤组织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91213A

    公开(公告)日:2009-07-29

    申请号:CN200910025664.2

    申请日:2009-03-0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运用芦苇的茎段,建立一种通过非愈伤组织培养的快速离体繁殖方法,获得完整优质芦苇植株。其过程简单、繁殖周期短,并且诱导率高达92.3%,移栽成活率也很高,达90.2%。通过此方法能够快速提供优质芦苇种苗,满足日益高涨的市场需要,发挥其在生态环境建设、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湿地恢复工程方面的作用。

    可升降沉水植物生长床及其制作和应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56881A

    公开(公告)日:2009-02-04

    申请号:CN200810124131.5

    申请日:2008-06-2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216

    Abstract: 可升降沉水植物生长床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方法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利用此装置可在水体透明度低、水位波动大,沉水植物难以存活的水域进行沉水植被恢复。该装置由床体、浮力调控系统、固定系统、深度调节系统以及植物及其生长基质五部分组成。其中,床体由竹节、钢架经固定后构成;浮力控制包括浮球组合、浮力竹节组合;固定系统为湖底的固定构件及其与床体的连接线;深度调节系统包括浮球调节绳及测量装置;植物及生长基质包括沉水植物、置泥竹节及植物生长底泥。该发明所设计的装置,可为现有自然条件下难以进行沉水植物恢复的水体提供一个载体,利于沉水植被的恢复。

    野菱优质工程苗快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331385C

    公开(公告)日:2007-08-15

    申请号:CN200510040376.6

    申请日:2005-06-03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运用组织培养方法,通过扩繁获得大量的野菱优质工程苗,以克服在水生植被恢复工程中大量移植野菱对原产地产生不良影响,以及自然环境中野菱种源稀缺并且污染严重的问题。野菱作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本身具有药用价值,在湖泊水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工程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水生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的现状,本方法的出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菹草石芽组织培养方法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303877C

    公开(公告)日:2007-03-14

    申请号:CN200510065450.X

    申请日:2003-12-0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运用菹草石芽组培快繁技术,大规模生产菹草优质组培苗,以克服该植物种子在自然条件下极难萌发、石芽生长受季节限制且萌发率低,阻滞大规模繁殖推广的弊端,适应我国恢复水生植被、发展草食性鱼类或蟹类的养殖和净化水质,以及湖泊和池塘引种的迫切需要,从而恢复良好的水生生态环境,推动我国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河床构建方法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08314A

    公开(公告)日:2007-02-07

    申请号:CN200610039345.3

    申请日:2006-04-0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402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资源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利用廉价的材料,设计一种适用于农村中小型河流的生态河床建设方法。该生态河床主要由表面流湿地和沉水植物共同组成。它既具有较高的净污、控污能力,又不影响其过水效率;为重建与恢复具有生命活力的河流生态系统提供技术手段。

    菹草石芽组织培养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01661A

    公开(公告)日:2005-11-30

    申请号:CN200510065450.X

    申请日:2003-12-0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运用菹草石芽组培快繁技术,大规模生产菹草优质组培苗,以克服该植物种子在自然条件下极难萌发、石芽生长受季节限制且萌发率低,阻滞大规模繁殖推广的弊端,适应我国恢复水生植被、发展草食性鱼类或蟹类的养殖和净化水质,以及湖泊和池塘引种的迫切需要,从而恢复良好的水生生态环境,推动我国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穗花狐尾藻工程苗单节扩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640239A

    公开(公告)日:2005-07-20

    申请号:CN200410065474.0

    申请日:2004-12-0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Y02P60/64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利用穗花狐尾藻具有较强萌发能力的特点,在自然条件、不需激素和化学药品处理下使植物单节成功萌发并生长成健壮的工程用苗。该技术成本低廉、简单易学、可操作性强、萌发率高,可满足目前湖泊生态修复工程中作为工具物种、鱼虾蟹塘养殖过程中作为饵料和产卵场所,以及室内观赏水族养殖过程中作为布景材料的迫切需要。

    沟渠河流坡岸构造湿地废污水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46796A

    公开(公告)日:2004-11-17

    申请号:CN200310106558.X

    申请日:2003-12-0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和水利工程技术领域。以土著物种为基础,坚持“源于自然、优于自然”的原则进行生态设计,所设计的沟渠河流坡岸构造湿地废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处理废污水、绿化护坡、美化景观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优点。通过构建仿自然生态系统,不仅能充分发挥构造湿地系统的去污功能,提高系统物质生产能力,而且成本低廉、易于操作、占地面积小。在我国的面源污染治理和沟渠河网生态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