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659479A
公开(公告)日:2010-03-03
申请号:CN200910176256.7
申请日:2008-05-1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2F3/3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可应用于湖泊、河道等重污染水体的生态恢复工程。该发明由三部分组成:竹排式浮床构件、水下固定装置和浮床框内基质与植物组合。其中竹排式浮床构件由下至上共四层:由毛竹排列而成的竹排层;透水土工布层;用毛竹构成框架,内充植物生长基质层;和尼龙网片层。上下层之间用8号铁丝固定成整体结构。该发明结构稳定,抗风浪效果好,材料便宜且无二次污染,能起到净化水质和美化景观的双重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704578A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申请号:CN200910176250.X
申请日:2008-05-1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2F3/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4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可应用于湖泊、河道等重污染水体的生态恢复工程。该发明由三部分组成:竹排式浮床构件、水下固定装置和浮床框内基质与植物组合。其中竹排式浮床构件由下至上共四层:由毛竹排列而成的竹排层;透水土工布层;用毛竹构成框架,内充植物生长基质层;和尼龙网片层。上下层之间用8号铁丝固定成整体结构。该发明结构稳定,抗风浪效果好,材料便宜且无二次污染,能起到净化水质和美化景观的双重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274802A
公开(公告)日:2008-10-01
申请号:CN200810024872.6
申请日:2008-05-1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2F3/3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可应用于湖泊、河道等重污染水体的生态恢复工程。该发明由三部分组成:竹排式浮床构件、水下固定装置和浮床框内基质与植物组合。其中竹排式浮床构件由下至上共四层:由毛竹排列而成的竹排层;透水土工布层;用毛竹构成框架,内充植物生长基质层;和尼龙网片层。上下层之间用8号铁丝固定成整体结构。该发明结构稳定,抗风浪效果好,材料便宜且无二次污染,能起到净化水质和美化景观的双重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274801A
公开(公告)日:2008-10-01
申请号:CN200810024871.1
申请日:2008-05-1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2F3/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可应用于大型水体的生态恢复工程。该发明由三部分组成:钵体、填充材料和挺水植物植块。钵体由玻璃钢制成,钵壁上按固定角度分布水流交换孔,内部填充砾石、碎石、土壤煤渣混合层及卵石,可作为挺水植物的生长载体。该装置抗风消浪能力强,既能为湖滨带生态恢复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还具有污染净化作用和景观美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2587317B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210023133.1
申请日:2012-02-02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浪控藻、拦藻引藻复合生态构件的设计,可应用于大型水体的生态恢复工程。该系统由双层消浪控藻带和单层拦藻引藻带两部分组成,双层消浪控藻带由圆木桩、聚乙烯绞丝渔网、石笼及消藻生物膜组成,在消浪的同时实现有效控藻;在双层消浪控藻带的内侧建设以圆木桩、钢管、腈纶布、浮球体、石笼构建的单层拦藻引藻带,利用风力与湖流驱动,进一步拦藻引藻。该发明具有抗浪强度高、消浪效果显著、随波性稳定、可调节性强,能够在风浪较大的富营养湖泊中运用,在抗风消浪的基础上,实现控藻消藻及拦藻引藻的有机结合,对湖泊水环境防护与修复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2535416B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210023132.7
申请日:2012-02-02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E02B15/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水域中用于拦藻截污、改善水质的拦藻软围隔与硬质护堤间可浮动式连接装置及制作方法和应用。本装置主要包括混凝土基座、D500钢管、C型钢镶嵌橡胶以及L型铁件四部分,见摘要附图。本装置结构稳定,实现水域中的拦藻软围隔与硬质护堤的可浮动式连接,有效密闭水体,并适应风浪、水流、水位涨落等自然条件,强化拦藻软围隔挡藻效果,隔离富营养化污染水域,保护水源,改善水质。
-
公开(公告)号:CN101545252B
公开(公告)日:2010-08-25
申请号:CN200910026050.6
申请日:2009-03-1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E02B3/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设及新型立体生态修复竹排的制作、固定及植被修复方法,主要用于对河道的垂直混凝土堤坝的生态修复及装饰美化,体现绿色生态效果。该发明由两部分构成,即立体生态修复竹排构件和竹筒内基质与植物组合。立体生态修复竹排构件由低到高共六排,用麻绳和钢筋将毛竹连接组合成排,排与排之间通过8号铁丝连接固定,整体通过U型铁圈固定到垂直的混凝土堤坝上。竹筒内填充基质,并搭配种植不同植物。本发明结构稳定,抗风浪效果好,造价低廉;且种植植物多样,具有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作用;能够使混凝土堤坝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协调,具生态效果,同时不会阻碍航道,也不会造成对现有堤的破坏。
-
公开(公告)号:CN101274802B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810024872.6
申请日:2008-05-1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2F3/3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可应用于湖泊、河道等重污染水体的生态恢复工程。该发明由三部分组成:竹排式浮床构件、水下固定装置和浮床框内基质与植物组合。其中竹排式浮床构件由下至上共四层:由毛竹排列而成的竹排层;透水土工布层;用毛竹构成框架,内充植物生长基质层;和尼龙网片层。上下层之间用8号铁丝固定成整体结构。该发明结构稳定,抗风浪效果好,材料便宜且无二次污染,能起到净化水质和美化景观的双重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587317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23133.1
申请日:2012-02-02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浪控藻、拦藻引藻复合生态构件的设计,可应用于大型水体的生态恢复工程。该系统由双层消浪控藻带和单层拦藻引藻带两部分组成,双层消浪控藻带由圆木桩、聚乙烯绞丝渔网、石笼及消藻生物膜组成,在消浪的同时实现有效控藻;在双层消浪控藻带的内侧建设以圆木桩、钢管、腈纶布、浮球体、石笼构建的单层拦藻引藻带,利用风力与湖流驱动,进一步拦藻引藻。该发明具有抗浪强度高、消浪效果显著、随波性稳定、可调节性强,能够在风浪较大的富营养湖泊中运用,在抗风消浪的基础上,实现控藻消藻及拦藻引藻的有机结合,对湖泊水环境防护与修复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2535416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210023132.7
申请日:2012-02-02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E02B15/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水域中用于拦藻截污、改善水质的软质围隔与硬质护堤间可浮动式连接装置及制作方法和应用。该发明主要包括混凝土基座、D500钢管、C型钢镶嵌橡胶以及L型铁件四部分,见摘要附图。本装置结构稳定,实现水域中的软质围隔与硬质护堤的可浮动式连接,有效密闭水体,并适应风浪、水流、水位涨落等自然条件,强化软质围隔挡藻效果,隔离富营养化污染水域,保护水源,改善水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