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106280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474381.X
申请日:2019-05-30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11 , C12Q1/684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同时检测小麦和百萨偃麦草染色体的寡核苷酸探针试剂盒及其使用方法。通过百萨偃麦草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成功开发出5个能在百萨偃麦草产生信号的寡核苷酸探针,通过与已经公开的小麦探针结合形成了包含13个探针的试剂盒,通过配制寡核苷酸染液,可以实现对小麦、百萨偃麦草及其小麦-百萨偃麦草杂种后代染色体的批量准确鉴定,可以清晰区分全部小麦和百萨偃麦草染色体,并产生高清晰核型,为小麦-百萨偃麦草染色体工程提供了有利的工具,这种试剂盒组配的寡核苷酸染液可以循环利用,利于提高原位杂交的自动化和商业化水平。
-
-
公开(公告)号:CN101845499B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010163311.1
申请日:2010-05-05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追踪荆州黑麦染色体6RL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方法,属于植物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引物对是3对EST-STS引物中的任何一对,包括引物对CINAU145、CINAU450和CINAU895,其特征在于:这些标记可在荆州黑麦中扩增出与小麦不同的条带,并通过辉县红-荆州黑麦6R附加系和端体附加系中的扩增分析定位于6R染色体长臂,有助于在小麦背景中快速鉴定6RL上携有的抗白粉病基因,并用于标记辅助选择。
-
公开(公告)号:CN116536445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664500.4
申请日:2023-06-06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新开发了寡核苷酸探针试剂盒ONPM#10,可以准确识别、追踪野大麦全部染色体,在披碱草和普通小麦染色体上也能产生清晰且不同的杂交信号,从而为上述物种的染色体自动化、高通量分析提供了有力工具,并在小麦‑野大麦染色体工程与种质创新及牧草育种中具有重要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273221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011226440.0
申请日:2020-11-05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选育高硬度小麦的育种方法。根据此方法选育的小麦含有小麦‑黑麦易位染色体T5DL·5DS‑2RS,由于该易位染色体缺少了5DS所携有的硬度基因Pina和Pinb以及软质蛋白基因Gsp‑1,因此籽粒硬度显著提高,且蛋白质含量高,是选育类似硬粒小麦的普通小麦的新方法,公开的1个分子标记组合可以通过一次扩增同时准确区分T5DL‑5DS‑2RS纯合体、杂合体和无易位单株,利于T5DL·5DS‑2RS在高硬度小麦育种中的标记辅助选择与利用,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了新方法,属于作物遗传育种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3584209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905349.X
申请日:2021-08-06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小麦优势变异染色体及其遗传效应的方法,综合寡核苷酸探针荧光原位杂交、小麦芯片分析、混合分离群体表型比较和BSR‑seq分析揭示小麦变异染色体遗传传递特点以及对基因组分化、基因表达和表型的效应,为发掘和利用小麦优势染色体变异及其关键基因(簇)进行小麦品种改良提供了新方案,属于作物遗传育种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4561335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30338.6
申请日:2015-01-16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95 , C12Q2600/13 , C12Q2600/1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荆州黑麦抗白粉病易位系T1BL.1BS-2RL的育种方法。根据此方法选育的易位系成株期高抗白粉病,公开的3个分子标记可以追踪该易位,利于该易位在小麦育种中的辅助选择与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314776B
公开(公告)日:2010-11-03
申请号:CN200810022415.3
申请日:2008-07-11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个二磷酸尿核甘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Ta-UGT)及其所编码的蛋白质,属于基因工程领域。二磷酸尿核甘葡萄糖基因(Ta-UGT)的cDNA序列为SEQ ID NO.1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该基因来自小麦(Triticum asetivum L.)望水白,为小麦中首次报道,受deoxynivalenol(DON)诱导增强表达。试验证明,该基因的过量表达可以提高植物对DON的抗性。Ta-UGT导入易感赤霉病小麦品种,有望降低小麦籽粒中DON的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04263826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410473529.5
申请日:2014-09-16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作物遗传育种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用于开发小麦亲缘物种百萨偃麦草特异分子标记的标记引物和方法,及该标记引物和方法的应用。本发明共提供了157对引物对,经过引物对扩增后的百萨偃麦草特异片段,全部定位于百萨偃麦草染色体上,说明该引物对的特异性;同时,通过本发明提供的百萨偃麦草特异分子标记的开发方法获得的特异扩增片段在百萨偃麦草中的多态率高达40.2%,说明本方法的可行性。本发明通过157对引物获得182个定位于百萨偃麦草染色体的分子标记,数量大,为从中发掘百萨偃麦草有益性状基因进而将有利基因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移到栽培小麦中提供了便利。
-
公开(公告)号:CN105039542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428499.0
申请日:2015-07-17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C12Q1/6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41 , C12Q2543/10 , C12Q2563/17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开发寡核苷酸探针染液涂染染色体的新方法。以普通小麦中国春和栽培黑麦荆州黑麦为例,利用基于重复序列开发的寡核苷酸探针,通过比较非变性原位杂交信号,确定最佳探针长度和浓度,按照信号强度进行不同探针配比并溶解到2×SSC中形成探针染液,将染色体制片在染液中直接进行染色,获得清晰稳定的中国春和荆州黑麦寡核苷酸涂染核型。方法具有简单快捷、一次可处理多张染色体制片、染液可重复利用的特点,利于提高原位杂交的自动化和商业化水平。同时公布了10个寡核苷酸探针序列和三种鸡尾酒探针染液,为小麦和黑麦染色体工程提供了新的方法,也为其他物种寡核苷酸染液的开发提供了范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