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739757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457856.6
申请日:2022-04-28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气界面碳排放远程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包括箱体组件、浮体、检测组件、电脑控制组件;箱体组件包括箱体、箱盖、隔板;箱体底部开口,箱盖盖在箱体上,隔板具有开孔,隔板位于水面以上,水平固定在箱体内部;浮体是中间挖空的正方形泡沫板,固定连接在箱体的外侧;检测组件包括抽气泵、第一干燥管、第二干燥管、检测装置、溶解氧测定仪;抽气泵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抽气泵的进气口置入隔板的开孔,出气口通过气管与第一干燥管、第二干燥管、检测装置依次连通,溶解氧测定仪固定在箱体内,位于隔板和水面以下;电脑控制组件包括电脑端和传感器,电脑端与传感器相连接,传感器分别与抽气泵、检测装置以及溶解氧测定仪相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3171636A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110614835.6
申请日:2021-06-02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上流式多过滤层过滤装置、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和反冲洗方法,属于环境雨水处理技术领域。其中过滤装置从下至上依次包括污水区、过滤区和净水区,所述过滤区包括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设于第二过滤层的下方;所述第一过滤层内填充有第一过滤介质,第二过滤层内填充有第二过滤介质,第一过滤介质的粒径大于第二过滤介质;所述第二过滤介质的不均匀系数d60/d10=1.3~3.0,当量直径d10=0.2mm~1mm;所述污水区的过滤装置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净水区的过滤装置上设有净水口和进气口。本发明能在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和溶解性污染物的同时,有效提升装置的反冲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7211736U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21009016.5
申请日:2022-04-28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气界面碳排放远程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包括箱体组件、浮体、检测组件、电脑控制组件;箱体组件包括箱体、箱盖、隔板;箱体底部开口,箱盖盖在箱体上,隔板具有开孔,隔板位于水面以上,水平固定在箱体内部;浮体是中间挖空的正方形泡沫板,固定连接在箱体的外侧;检测组件包括抽气泵、第一干燥管、第二干燥管、检测装置、溶解氧测定仪;抽气泵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抽气泵的进气口置入隔板的开孔,出气口通过气管与第一干燥管、第二干燥管、检测装置依次连通,溶解氧测定仪固定在箱体内,位于隔板和水面以下;电脑控制组件包括电脑端和传感器,电脑端与传感器相连接,传感器分别与抽气泵、检测装置以及溶解氧测定仪相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214861447U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21227129.8
申请日:2021-06-02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上流式多过滤层过滤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属于环境雨水处理技术领域。其中过滤装置从下至上依次包括污水区、过滤区和净水区,所述过滤区包括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设于第二过滤层的下方;所述第一过滤层内填充有第一过滤介质,第二过滤层内填充有第二过滤介质,第一过滤介质的粒径大于第二过滤介质;所述第二过滤介质的不均匀系数d60/d10=1.3~3.0,当量直径d10=0.2mm~1mm;所述污水区的过滤装置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净水区的过滤装置上设有净水口和进气口。本实用新型能在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和溶解性污染物的同时,有效提升装置的反冲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419979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206549.0
申请日:2022-03-03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体生态学流域,具体涉及一种模拟湖泊生态系统的动态微宇宙体系装置。本发明设置有模拟降雨系统,其具体包括储水单元、降雨控制单元、提升泵和直管,储水单元和直管通过输送管路相连接,提升泵设置于输送管路上,且提升泵与降雨控制单元电连接,可用于接收降雨控制单元的反馈信号调整流量。本发明能够真实地还原湖泊生态系统,通过模拟环境变量在一定区间内的变化,体现其对水体产生的动态影响;构建能够满足水‑泥‑生物同时生存的较为完整的生态链,保证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充分接触;同时通过降雨控制单元可以模拟多项天气活动,以及其对水体产生的扰动,相比较现有技术中的静态变化,实现对自然环境体系的动态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12794450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110067752.X
申请日:2021-01-19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组合式生物床装置包括浮床、浮床支架、沉床、沉床支架、曝气管;浮床由复合材料板组合拼接而成,中部开设透光孔,四角表面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浮床表面除透光孔以及太阳能电池板区域外为种植区,种植区沿中线均匀设有若干种植孔,种植挺水植物;浮床支架一端与浮床连接,另一端支撑在水底;沉床由复合材料板组合拼接而成,表面均匀设有若干种植孔,种植孔内种植沉水植物;沉床支架一端连接固定于透光孔周围,另一端垂直连接固定于沉床四角;曝气管通过曝气管支撑条固定。本装置采用复合材料浮床,通过植物以及微生物的组合净化机制,相互促进,协同吸收处理水体以及淤泥中污染物,有效提高了生物床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4734823U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20137003.5
申请日:2021-01-19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组合式生物床,包括浮床、浮床支架、沉床、沉床支架、曝气管;浮床由复合材料板组合拼接而成,中部开设透光孔,四角表面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浮床表面除透光孔以及太阳能电池板区域外为种植区,种植区沿中线均匀设有若干第一种植孔,种植挺水植物;浮床支架一端与浮床连接,另一端支撑在水底;沉床由复合材料板组合拼接而成,表面均匀设有若干第二种植孔,种植沉水植物;沉床支架一端连接固定于透光孔周围,另一端垂直连接固定于沉床四角;曝气管通过曝气管支撑条固定。本装置采用复合材料浮床,通过植物以及微生物的组合净化机制,相互促进,协同吸收处理水体以及淤泥中污染物,有效提高了生物床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