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66048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18941.X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水电站监测的水下机器人工作浮台,涉及水利工程智能巡检设备领域包括:浮台,浮台下方设置有多个浮筒,浮筒之间形成一侧开口的平台中轴水道,储藏柜设置于浮台上,储藏柜内限定有能够容纳水下机器人和脐带电缆线轴的容纳腔,起吊机构设置于浮台上,起吊机构能够在容纳腔和平台中轴水道之间吊装水下机器人,脐带电缆限位器设置于浮台上。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集储存、起吊、操控、维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水下机器人工作平台。浮台与永久拦污漂相固定并通过浮筒漂浮于水面上,大大减少了自水电站坝顶下吊入水因高空作业而带来的繁琐性和安全性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68835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830764.3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 ,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着生藻类监测、采集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岸上保障子系统:用于控制走行机器人、监测水下藻类画面,对藻类数据进行分析,进行电力供应以及通讯功能;水下走行机器人子系统:用于通过水下走行机器人的机动性,实现在河渠水下大范围、全水域、多点位监测和采集;水下观测及藻类监测子系统:用于进行水下地形观测、指定区域着生藻类监测;着生藻类采集子系统:用于对着生藻类进行附着刮取、吸收以及储存。本发明克服了河渠内多区域多深度着生藻监测的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083179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011062874.1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 , 睿克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
IPC: G01N3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浮游藻类自动进样器,包括控制装置,执行装置和PC上位机软件;控制装置分别与PC上位机软件和执行装置电性连接;执行装置包括蠕动泵,取样机构,清洗杯,导轨滑块,水平运动模块和竖直运动模块;取样机构包括取样架,取样针模块和装夹于取样针模块上的取样针;本发明以蠕动泵进行连续液流取样的方式使取样操作简化,优化了时间和空间成本;盛样容器放置于系统壳体内部,使样品免受外界污染,提高观测准确率;通过多通路同时采样,节约采样时间,并实现多组样品得自由选择观测;通过取样架的晃动避免藻类沉淀聚集,避免了观测精度受影响及可能形成的管路堵塞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245700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0649342.0
申请日:2022-06-10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 , 睿克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IPC: B01D29/56 , B01D29/03 , B01D29/66 , B01D29/075 , B01D35/12 , B01D35/157 , B01D35/14 , A01D44/00 , A01K8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浮游生物野外在线自动采集处理装置,包括:滤网、第一泵、第一网滤装置、第一三通、第二三通、第二泵、清水罐和第一采集罐,所述滤网依次通过第一泵、第一三通与第一网滤装置的进水管路连通,第一网滤装置的出水管路依次通过第二三通、第二泵与清水罐连通,第一三通的另一开口与第一采集罐连通,第二三通的另一开口与大气连通。本发明可以实现野外浮游生物的自动化采集处理,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245700A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210649342.0
申请日:2022-06-10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 , 睿克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IPC: B01D29/56 , B01D29/03 , B01D29/66 , B01D29/075 , B01D35/12 , B01D35/157 , B01D35/14 , A01D44/00 , A01K8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浮游生物野外在线自动采集处理装置,包括:滤网、第一泵、第一网滤装置、第一三通、第二三通、第二泵、清水罐和第一采集罐,所述滤网依次通过第一泵、第一三通与第一网滤装置的进水管路连通,第一网滤装置的出水管路依次通过第二三通、第二泵与清水罐连通,第一三通的另一开口与第一采集罐连通,第二三通的另一开口与大气连通。本发明可以实现野外浮游生物的自动化采集处理,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221330463U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323383797.1
申请日:2023-12-12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户外多功能行李箱,具体涉及行李箱技术领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设有推拉杆,且箱体的底部设有万向轮,所述箱体内设有蓄电池,且箱体的侧壁设有数据接口,所述箱体的顶侧设有控制器;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箱体的一侧。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箱体的侧壁转动设置支撑板,且支撑板上设置升降组件和太阳能板,并在固定块、滑腔和顶杆等结构的配合,可控制支撑板在箱体上由竖直转至水平位置,从而可将支撑板展开,而后通过升降组件控制太阳能板上升撑起在支撑板的上方,进而可形成带有遮挡棚的桌板结构,以便供使用者放置物品,有效起到了辅助工作或生活的功能,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217895263U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22325312.2
申请日:2022-09-02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
IPC: C02F3/3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生态浮岛固定装置,涉及浮岛固定领域。包括用于用于水生态的第一浮岛和第二浮岛,第一浮岛的一端和第二浮岛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一浮岛的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一耳板,第二浮岛的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二耳板,第一浮岛和第二浮岛的上端面活动安装有用于自身限位的限位组件。通过将定位杆一端延伸至第二耳板的下端面后,推动挡板,此时便可以让挡板的上端面和第二耳板的下端面贴合,便可以达到对定位杆限位的目的,避免定位杆从通孔内腔中脱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第一浮岛和第二浮岛固定不方便的问题,降低了第一浮岛和第二浮岛之间固定时的烦琐程度,提高了第一浮岛和第二浮岛之间安装的便捷性。
-
公开(公告)号:CN218027903U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22315158.0
申请日:2022-09-01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式沉积物抓泥斗,涉及抓泥斗,包括抓泥斗本体和连接座,连接座的底面固定安装有活动轴,抓泥斗本体包括两个相同结构的抓斗,抓斗的顶面侧壁固定安装有安装筒,安装筒转动安装在活动轴的外壁,连接座的侧壁设置有用于控制抓斗开合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液压杆,液压杆的顶部与连接座的顶面侧壁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各装置之间的配合使用可以完成抓斗的快速开合,使得抓斗对泥土的抓取更加方便,同时利用连接座顶部安装的套筒可以与外部摆臂螺纹连接,从而方便抓斗深入水中完成泥土的抓取作业,相对于电机驱动抓斗开合的方式操作更加方便,同时耗费更少的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217695008U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21597210.X
申请日:2022-06-23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输水干渠的昆虫捕捉装置,包括:外壳、筒体、进虫管道、集虫斗和黑光灯,所述外壳为竖直设置的中空柱状壳体结构,外壳为透明材质,外壳顶部开设有灯孔,外壳底部开设收集孔,外壳侧面沿周向开设有若干第一进虫孔;筒体两端开口,筒体为纱网围合形成,筒体两端开口分别正对灯孔和收集孔,所述筒体侧面开设有若干第二进虫孔,第一进虫孔与第二进虫孔正对设置;所述正对设置的第一进虫孔与第二进虫孔之间通过进虫管道连通;所述集虫斗可拆卸安装在收集孔下方处并封堵收集孔;所述黑光灯可拆卸安装在灯孔下方并封堵灯孔。本实用新型的昆虫捕捉装置能够独立稳定工作,操作简单,使用安全。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