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8835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830764.3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 ,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着生藻类监测、采集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岸上保障子系统:用于控制走行机器人、监测水下藻类画面,对藻类数据进行分析,进行电力供应以及通讯功能;水下走行机器人子系统:用于通过水下走行机器人的机动性,实现在河渠水下大范围、全水域、多点位监测和采集;水下观测及藻类监测子系统:用于进行水下地形观测、指定区域着生藻类监测;着生藻类采集子系统:用于对着生藻类进行附着刮取、吸收以及储存。本发明克服了河渠内多区域多深度着生藻监测的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975254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379594.5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 , 武汉润江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V20/05 , G06V20/52 , G06V20/64 , G06V20/70 , G06V10/26 , G06V10/774 , G06V10/77 , G06V10/82 , G06T7/593 , G06T7/6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目图像的着生藻类监测方法及系统,属于水生态环境监测领域,方法包括:S1、采集水下双目相机拍摄的着生藻类图像数据并进行mask标注,建立数据集;S2、采用数据集训练基于深度学习的着生藻类语义分割模型;S3、采集双目序列图像数据,进行矫正处理并重建双目图像数据,得到重建后的双目图像;S4、使用训练好的着生藻类语义分割模型在重建后的双目图像上进行着生藻类覆盖度检测和着生藻类生长高度检测;S5、根据着生藻类覆盖度和着生藻类的生长高度计算着生藻类监测指标。本申请对着生藻类的实时监测,根据着生藻类的覆盖度和生长高度计算出监测指标,为着生藻类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估提供了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8632112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685225.9
申请日:2024-05-30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 ,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 , 武汉大江锐视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信勇 , 王英才 , 郭芳 , 彭玉 , 肖新宗 , 李斌 , 刘浩兵 , 常志兵 , 张爱静 , 杜壮 , 苏禹铭 , 方标 , 林为昶 , 宁鸿章 , 熊志明 , 黄金 , 郑亦凡 , 杨瑞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着生藻类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涉及河流渠道生态监测技术领域,包括:轨道,轨道固定设置于河道边坡上,其底端向河道水下延伸;水下小车,水下小车滑动设置于轨道上,水下小车上设置有水下摄像头。相较于人工采样分析的监测方式,具有监测实时性,并能够节省大量人力成本;通过运动机构能够将水下摄像头移动至河流渠道水下对着生藻类的生长和分布情况进行监测,运动机构移动深度可通过轨道长度进行调节,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能够监测近岸潜水区域,还能够在河流渠道不同深度、不同监测点位进行监测,可适用范围大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975254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379594.5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 , 武汉润江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V20/05 , G06V20/52 , G06V20/64 , G06V20/70 , G06V10/26 , G06V10/774 , G06V10/77 , G06V10/82 , G06T7/593 , G06T7/6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目图像的着生藻类监测方法及系统,属于水生态环境监测领域,方法包括:S1、采集水下双目相机拍摄的着生藻类图像数据并进行mask标注,建立数据集;S2、采用数据集训练基于深度学习的着生藻类语义分割模型;S3、采集双目序列图像数据,进行矫正处理并重建双目图像数据,得到重建后的双目图像;S4、使用训练好的着生藻类语义分割模型在重建后的双目图像上进行着生藻类覆盖度检测和着生藻类生长高度检测;S5、根据着生藻类覆盖度和着生藻类的生长高度计算着生藻类监测指标。本申请对着生藻类的实时监测,根据着生藻类的覆盖度和生长高度计算出监测指标,为着生藻类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估提供了数据支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