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93152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719982.0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线去耦组件及天线,所述天线去耦组件用于设置在天线的反射板上,且设置在天线的辐射单元周围,所述天线去耦组件包括去耦隔墙,所述去耦隔墙包括介质基板与设置于介质基板上的多个去耦导体,所述去耦导体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辐射单元的最低工作频率的四分之一波长,多个去耦导体依次间隔排列形成去耦列,所述去耦列用于降低设置于所述去耦隔墙周围的辐射单元之间的互耦。如此,设于去耦隔墙周围的辐射单元的信号在去耦导体的分布区域内产生的耦合路径发生改变,并改变辐射单元间信号的耦合路径,使得耦合路径与相邻的辐射单元的辐射路径相抵消,降低辐射单元之间的互耦作用,提升辐射单元的隔离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037953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719453.8
申请日:2018-07-03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 , 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极化宽带辐射单元及天线。所述辐射单元包括两个交叉极化的第一偶极子和第二偶极子,第一偶极子包括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辐射臂,第二偶极子包括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二辐射臂,第一辐射臂包括由N个辐射段围合形成的第一辐射体,第二辐射臂包括由M个辐射段围合形成的第二辐射体,且,第一辐射体和第二辐射体均呈多边形环状结构,其中,N和M均为大于4的整数。该结构能够在电长度不变的情况下,丰富了电流的路径,展宽了辐射单元的工作频段,具有良好的阻抗特性和方向特性,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隔离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037953B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1810719453.8
申请日:2018-07-03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 , 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极化宽带辐射单元及天线。所述辐射单元包括两个交叉极化的第一偶极子和第二偶极子,第一偶极子包括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辐射臂,第二偶极子包括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二辐射臂,第一辐射臂包括由N个辐射段围合形成的第一辐射体,第二辐射臂包括由M个辐射段围合形成的第二辐射体,且,第一辐射体和第二辐射体均呈多边形环状结构,其中,N和M均为大于4的整数。该结构能够在电长度不变的情况下,丰富了电流的路径,展宽了辐射单元的工作频段,具有良好的阻抗特性和方向特性,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隔离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693152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719982.0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线去耦组件及天线,所述天线去耦组件用于设置在天线的反射板上,且设置在天线的辐射单元周围,所述天线去耦组件包括去耦隔墙,所述去耦隔墙包括介质基板与设置于介质基板上的多个去耦导体,所述去耦导体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辐射单元的最低工作频率的四分之一波长,多个去耦导体依次间隔排列形成去耦列,所述去耦列用于降低设置于所述去耦隔墙周围的辐射单元之间的互耦。如此,设于去耦隔墙周围的辐射单元的信号在去耦导体的分布区域内产生的耦合路径发生改变,并改变辐射单元间信号的耦合路径,使得耦合路径与相邻的辐射单元的辐射路径相抵消,降低辐射单元之间的互耦作用,提升辐射单元的隔离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418497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1910778366.4
申请日:2019-08-22
Applicant: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PCB板拼接结构及天线装置,PCB板拼接结构包括两个PCB板模块,接地连接件与馈电连接件。PCB板模块的底面设有第一接地层,PCB板模块的顶面设有馈电线。接地连接件桥接于两个PCB板模块的底面并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接地层电性相连。所述馈电连接件桥接于两个所述PCB板模块的顶面并分别与两个所述馈电线电性相连。上述的PCB板拼接结构,两个PCB板模块采取分块式设计,这样可以根据线路实际需求来确定其板材大小,从而能提高PCB板的板材利用率,降低成本;两个PCB板模块的第一接地层通过接地连接件相互连接,实现共地设置,能保证稳定的电气性能;两个PCB板模块的馈电线通过馈电连接件相互连接,实现馈电信号的传输,以保证天线产品的馈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543195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728064.9
申请日:2023-12-14
Applicant: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京信射频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超宽频辐射单元与天线,超宽频辐射单元包括两对极化正交设置的辐射臂和支撑辐射臂并为辐射臂馈电的馈电巴伦。每个辐射臂的末端设有两个长度可调的开路枝节,开路枝节位于辐射臂的外侧。开路枝节的长度调节时能调节所述超宽频辐射单元的谐振频率以改善辐射方向图。由于每个辐射臂的末端设有两个长度可调的开路枝节,开路枝节能增加辐射臂的电流路径,起到调节振子的谐振频率作用,能避免辐射方向图畸变,尤其是能避免工作频段的高频频带的辐射方向图出现畸变,也即能够实现在天线阵列中谐振频率的调节,从而改善辐射性能,满足5G超宽频阵列天线的使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995428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1010870.2
申请日:2023-08-10
Applicant: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京信射频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线,所述天线包括至少一个天线组件,所述天线组件包括电磁边界与辐射子阵,所述电磁边界包括反射板与边界组件,所述边界组件包括金属隔墙与金属边界墙,所述辐射子阵与所述金属隔墙设置于所述反射板上,所述金属隔墙设于所述辐射子阵的一侧,所述金属边界墙设置于所述金属隔墙的远离所述辐射子阵的一侧,所述金属隔墙与所述金属边界墙相间隔、且平面耦合设置。金属边界墙与金属隔墙平面耦合,使得金属边界墙与金属隔墙之间实现强耦合,且通过控制金属边界墙与所述金属隔墙之间的耦合面积,可动态地调节耦合能量的分布,以削弱辐射子阵的互耦能量,优化所述天线的辐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676566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1911021744.0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线系统,包括反射板,反射板设有第一通孔;功分网络,功分网络设于反射板的一侧;辐射振子,辐射振子设于反射板的一侧,辐射振子与功分网络电性连接;及移相网络,移相网络设于反射板的另一侧,移相网络设有连接部,连接部经由第一通孔与功分网络电性连接。该天线系统,功分网络和移相网络分别设在反射板的两侧,而反射板上设有第一通孔,使移相网络的连接部能够通过第一通孔直接与功分网络电性连接,省去了移相配相位等所需的电缆,减少了焊接点,装配工艺简单,避免了焊接点过多导致的网络失配及互调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450565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1811422088.0
申请日:2018-11-27
Applicant: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
IPC: H04B17/21 , H04B17/12 , H04B17/36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校准监测装置及天线系统,包括功率分配网络模块以及多个耦合器单元;耦合器单元用于连接在天线单元和基站设备之间;功率分配网络模块包括第一功率分配网络单元和第二功率分配网络单元;第一功率分配网络单元的各分支端口与各耦合器单元的一端一一对应相连,合并端口连接基站监测设备;第二功率分配网络单元的各分支端口与各耦合器单元的另一端一一对应相连,合并端口连接基站校准设备,进而能够实现天线校准以及监测的一体化。
-
公开(公告)号:CN11774816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873749.2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京信射频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馈电网络组件及阵列天线,馈电网络组件包括第一介质层、馈电网络电路、第一接地层、耦合器及第二接地层。一方面,馈电网络电连接有至少一个耦合器,从而能提高耦合度,起到改善天线性能的作用;另一方面,第一介质层的顶面设有第一接地层,第一介质层的底面设有第二接地层,以形成将耦合器夹设在第一接地层与第二接地层之间的带状线结构,将耦合器设置在第一接地层与第二接地层之间,不容易受到外部的冲击以及电磁干扰,特别是可以减少来自辐射单元的辐射影响,从而使耦合器得到更纯粹更线性的线路耦合,保证了更稳定的耦合性能,具有良好的抗干扰作用,及提高耦合参数的稳定性,有利于后续对此参数的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