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防护功能的组合式隧道支护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959045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419385.5

    申请日:2024-10-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支护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备防护功能的组合式隧道支护系统,包括横板,所述横板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液压杆二,所述液压杆二顶部固定连接有弧形顶板,所述弧形顶板与隧道顶部贴合支撑,且弧形顶板底端与横板两侧顶部固定连接;还包括支撑适应机构,所述支撑适应机构为两组对称安装于横板底端两侧。本发明利用组合式的装配安装方式,能够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不同的组件安装固定,将支撑组件安装完毕后,能够配合组合组件进行顶部稳定的支撑作用力,也能配合外侧组件为支护设备提供侧面的支撑作用力,可以更好的保障设备的稳定性,以适应不同的隧道,提高设备安装效率的同时,还能提高支护设备的稳定性。

    一种用于拉病床的拖车机器人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52188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936239.3

    申请日:2024-0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拉病床的拖车机器人,包括移动底盘模块、工控机、建图导航模块、自动充电模块、人体跟踪模块、拉病床模块、语音播报模块和机器人交互界面模块,移动底盘模块、建图导航模块、自动充电模块、人体跟踪模块、拉病床模块、语音播报模块和机器人交互界面模块均与工控机连接;所述工控机模块是所有模块的控制单元,用于实现所有与之相连的功能模块,实现控制功能;本发明通过人体跟踪模块实现行人在拖车机器人前面走,拖车机器人可拉着病床也可以不拉着病床进行前进,转弯以及原地旋转功能,通过语音播报模块进行语音提示,该拖车机器人通过ros实现所有功能,降低各功能之间的依赖性,更好地进行功能扩展以及后期维护和运营。

    一种艺术画作智能生成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936987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573412.5

    申请日:2022-1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艺术画作智能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构建深度卷积生成式对抗网络;将图像数据集输入深度卷积生成式对抗网络进行网络训练,将输出图像FID值最低的生成器模块保存;利用生成器模块进行随机高斯噪声输入来完成图像的生成并输出,将输出图像进行尺寸超分辨率放大,放大为原输出图像尺寸的两倍;构建高斯滤波模块,对步骤S3中放大后的图像进行高斯滤波处理,降低图像的锐化效果;重复若干次步骤S3和步骤S4的操作,得到设定尺寸大小的高分辨率艺术画作,并于显示器上显示。本发明提供的艺术画作智能生成方法解决了原有深度卷积生成式对抗网络生成大尺寸图像清晰度较低、画面混乱、图像质量较差的问题。

    一种具备防护功能的组合式隧道支护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959045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419385.5

    申请日:2024-10-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支护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备防护功能的组合式隧道支护系统,包括横板,所述横板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液压杆二,所述液压杆二顶部固定连接有弧形顶板,所述弧形顶板与隧道顶部贴合支撑,且弧形顶板底端与横板两侧顶部固定连接;还包括支撑适应机构,所述支撑适应机构为两组对称安装于横板底端两侧。本发明利用组合式的装配安装方式,能够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不同的组件安装固定,将支撑组件安装完毕后,能够配合组合组件进行顶部稳定的支撑作用力,也能配合外侧组件为支护设备提供侧面的支撑作用力,可以更好的保障设备的稳定性,以适应不同的隧道,提高设备安装效率的同时,还能提高支护设备的稳定性。

    一种隧道加固注浆设备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4864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199463.3

    申请日:2025-02-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注浆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隧道加固注浆设备,包括移动底座,移动底座上端固接有搅动腔体,搅动腔体另一端固接有入料口,入料口与搅动腔体连通,移动底座顶端另一侧固接有输送系统,搅动机构包括匀化组件、位移组件和拨动组件,匀化组件包括对称分别转动连接于搅动腔体两端的转盘一和转盘二。本发明利用搅动机构中的匀化组件、位移组件与拨动组件的配合作用,能够充分对搅动腔体内部的注浆液进行复合搅动,使得注浆液能够更快速地被打散并混合,使注浆液的搅拌效率大大提高,并还能够在搅动机构的配合下加速内部泥浆液进一步细化,有效提高设备的细腻程度,从而利用细腻的注浆液能更好地对隧道区域进行加固作业。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