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13052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265405.8
申请日:2024-09-10
Applicant: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南理工大学
IPC: G06Q10/0631 , H02J3/38 , H02J3/32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Q10/0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电网强度提升的构网型储能选址定容方法。所述方法首先对新能源多馈入系统进行导纳建模并推导构网型储能接入后的电网强度表征指标(广义短路比)的计算方法;接下来,以构网型储能的投资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建立面向电网强度提升的构网型储能选址定容优化模型;最后基于支撑函数松弛算法获取最终的构网型储能选址定容结果。该选址定容方法不仅能够考虑到在非新能源场站节点接入构网型储能以提升电网强度的可能,还能够处理含特征值约束的选址定容优化问题以实现最优解,具有实际的工程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7312021A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710481213.4
申请日:2017-06-22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07D519/00 , H01L51/42 , H01L51/4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 C07D519/00 , H01L51/0068 , H01L51/0072 , H01L51/0077 , H01L51/0094 , H01L51/4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小分子光伏材料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卟啉有机小分子光伏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多卟啉有机小分子光伏材料的结构式如式Ⅰ。所述多卟啉有机小分子光伏材料,以卟啉环为基本骨架,将多个个卟啉环通过炔键连接起来构建多卟啉骨架,再在多卟啉的未被取代的中间位置进行修饰。本发明的多卟啉有机小分子光伏材料提高了材料的对光的吸收,提高了材料在成膜状态下分子之间的π-π堆积;改善了材料的成膜性能,利用本发明的材料,采用溶液加工方法制备的有机光伏电池具有较好的器件性能,最高太阳能转换效率达到8%,在太阳能电池上具有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859729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281315.7
申请日:2016-04-28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07D487/22 , H01L51/42 , H01L51/4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 C07D487/22 , H01L51/0092 , H01L51/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卟啉有机小分子阴极界面材料,以卟啉环为核心,在卟啉环的四个中位位置分别连接一个基团,其中两个为带有极性基团的共轭单元,两个为芳香取代基团。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卟啉有机小分子阴极界面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吡咯为最初的反应原料,通过一系列的反应,最后通过钯催化与不同的带有极性基团的共轭单元偶联得到卟啉有机小分子阴极界面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卟啉有机小分子阴极界面材料提高了材料在成膜状态下分子之间的π?π堆积,进而提高电子传输性能;改善了材料在甲醇中的溶解性能,利用本发明的材料,可以进一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81315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771740.5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系统稳定裕度的新能源基地最大承载度评估方法。所述方法首先对新能源多馈入系统进行导纳建模,并推导在有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场景下的电网强度指标的计算方法以及系统的临界稳定指标关于稳态平衡点的线性方程;接下来,以新能源设备有功出力总和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建立计及电网强度的新能源基地最大承载度评估优化模型;最后基于半正定规划以及子优化问题迭代的方法获取最终的新能源基地最大承载度评估结果。本发明能够准确的分析如非额定工况、非单位功率因数工况等各种复杂运行工况下的新能源设备有功出力的优化配置问题,具有实际的工程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1623232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010481025.3
申请日:2020-05-31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F17C7/04 , F17C13/00 , F17D1/02 , F17D3/01 , F23J15/06 , F28D7/16 , F02C6/00 , F02C6/18 , F01B2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BOG和LNG冷能综合回收利用系统及工艺,所述系统包括BOG冷凝再气化系统、BOG直接压缩外输系统、BOG热电联产系统,以及LNG冷能发电系统;BOG冷凝再气化系统包括LNG储罐、LNG潜液泵、LNG加压泵、BOG缓冲罐、冷凝再气化系统BOG压缩机、增压LNG‑BOG预冷器、BOG再冷凝器;所述BOG直接压缩外输系统包括BOG海水预热器、外输系统BOG压缩机以及BOG海水冷却器;BOG热电联产系统包括热电系统BOG压缩机、BOG调压计量设备、第一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烟气余热锅炉、第二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本发明适应不同工况下的BOG回收系统,解决了BOG产生量波动过大回收困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063808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356407.1
申请日:2024-03-27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08J3/12 , C08L91/00 , C08L1/02 , C08L3/02 , C08L33/00 , D21C5/00 , A01N25/10 , A01N65/24 , A01P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缓释抑菌效果的肉桂精油‑甘蔗渣纤维素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甘蔗渣粉碎、过筛后加入到碳酸钠溶液中浸泡,然后经水洗、烘干后,再加入到由氯化胆碱与尿素组成的DES溶剂中加热提取,得到蔗渣纤维素;(2)将蔗渣纤维素和麦芽糊精加入到尿素碱溶液中,再加入肉桂精油和丙烯酸树脂NE30D,混合后均质、喷雾干燥,得到肉桂精油‑蔗渣纤维素微球。本发明中的蔗渣纤维素具有高孔隙率结构,能够容纳更大量的精油,且丙烯酸树脂NE30D作为壁材形成膜材料,能够更好的包封住精油,获得的微球微观形态好、包埋率高、缓释时间长、抑菌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12833327B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110071757.X
申请日:2021-01-19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广汇能源综合物流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IPC: F17C7/02 , F17C7/04 , F17C13/00 , F17D1/00 , F17D1/08 , F17D1/14 , F25D13/04 , F25D17/04 , F24F5/00 , F01K25/10 , F01D15/10 , B01D5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传热分离一体化的LNG冷能利用工艺装置,包括填料塔、混合气体储罐、冷能发电系统、冷库系统和冷水空调系统,冷能发电系统包括冷库区与依次相连的C2集液罐、换热系统和发电机组;冷库系统包括与填料塔中的C3液态出口相通的C3集液罐;冷水空调系统包括冷水空调区与依次相连的C4集液罐和第三换热单元。乙烷、丙烷、正丁烷混合气体由塔底通入塔内,混合气体与LNG在塔内换热,混合气由于沸点的差异,正丁烷在最先液化,作为工质流入冷水空调系统;塔内丙烷随之液化,采出后通入冷库系统;最后沸点最低的乙烷在液化,采出后通入冷能发电系统。完成换热的工质回到储罐重新通入塔底,实现循环,能有效降低#imgabs0#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2833327A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110071757.X
申请日:2021-01-19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广汇能源综合物流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IPC: F17C7/02 , F17C7/04 , F17C13/00 , F17D1/00 , F17D1/08 , F17D1/14 , F25D13/04 , F25D17/04 , F24F5/00 , F01K25/10 , F01D15/10 , B01D5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传热分离一体化的LNG冷能利用工艺装置,包括填料塔、混合气体储罐、冷能发电系统、冷库系统和冷水空调系统,冷能发电系统包括冷库区与依次相连的C2集液罐、换热系统和发电机组;冷库系统包括与填料塔中的C3液态出口相通的C3集液罐;冷水空调系统包括冷水空调区与依次相连的C4集液罐和第三换热单元。乙烷、丙烷、正丁烷混合气体由塔底通入塔内,混合气体与LNG在塔内换热,混合气由于沸点的差异,正丁烷在最先液化,作为工质流入冷水空调系统;塔内丙烷随之液化,采出后通入冷库系统;最后沸点最低的乙烷在液化,采出后通入冷能发电系统。完成换热的工质回到储罐重新通入塔底,实现循环,能有效降低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2629069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439966.7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能互补的LNG冷能集成利用工艺及装置,包括LNG气化系统、冷能利用系统以及太阳能光伏发电压缩制冷系统;所述LNG气化系统采取空温式气化器直接气化和与丙烷换热外接辅热气化两种气化方式;所述冷能利用系统为相变蓄冷冷库和空调;所述太阳能光伏发电压缩制冷系统与LNG冷能集成利用,实现多能互补作用。本发明可应对LNG气化量波动的问题,达到燃气调峰的效果,工况覆盖范围广、稳定性高、可操作性强。整个工艺流程的冷能利用率为93.2%,效率为26.4%。
-
公开(公告)号:CN107344948A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710481630.9
申请日:2017-06-22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07D519/00 , H01L51/4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 C07D519/00 , H01L51/009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小分子光伏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类卟啉有机小分子光伏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一类卟啉有机小分子光伏材料具有式Ⅰ的结构,其中:A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环共轭桥;B为端基染料基团;M为金属离子或氢;Ar为氢、烷基、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基团。本发明的多卟啉有机小分子光伏材料提高了材料的对光的吸收,提高了材料的HOMO能级;改善了材料的成膜性能,利用本发明的材料,采用溶液加工方法制备的有机光伏电池具有较好的器件性能,在太阳能电池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