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1843077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498368.9
申请日:2024-04-24
Applicant: 华北理工大学
IPC: G16H50/20 , G06T7/00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V10/774 , G16B25/20 , G16B20/20 , G06F17/18 , C12Q1/68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鼻腔鼻窦淋巴瘤相关基因突变筛查检测模型及构建方法,包括基因检测模型和影像检测模型,基因检测模型为P53基因突变概率模型,影像检测模型为鼻腔鼻窦的MRI影像模型,选取大量鼻腔鼻窦淋巴瘤到院检测的米粒大瘤组织或病变组织块作为样本,并调取对应患者的鼻腔鼻窦的MRI影像数据作为训练样本;通过PCR‑SSCP方法测定P53基因的DI值以及SPF值,建立基因检测模型,选取MRI影像原始数据,通过原始数据集训练模型,构建影像检测模型,将基因检测模型与影像检测模型对应关联,通过统计学分析,确定鼻腔鼻窦淋巴瘤相关基因突变筛查检测范围,从而将MRI影像检测与P53基因检测相结合,通过智能模型快速检测患者是否具有鼻腔鼻窦淋巴瘤,筛选检测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675541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389309.X
申请日:2020-05-10
Applicant: 华北理工大学
IPC: C04B35/56 , C04B35/622 , C04B35/626 , C04B35/6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碳MAX相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的M为过渡族金属元素;A为主族元素;X为C。采用杵棒-研钵混合或者真空练泥工艺,将M源粉体和A源粉体的混合粉与一定比例的液态有机碳源混合均匀得到塑性泥料,对该泥料进行热压固化成型,再经无压烧成得到含碳MAX相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法引入的是液态有机碳源,可实现碳组分在坯体内部更均匀的分散,且其残碳率较高,可在升温过程中热解转化为高反应活性的碳组分,有利于高纯度含碳MAX相材料的反应合成。该方法制备工艺简单,对烧成设备要求低,解决了以往技术带来的产物纯度不高和制备成本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43077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498363.6
申请日:2024-04-24
Applicant: 华北理工大学
IPC: G16H50/20 , G16H50/70 , G06F18/213 , G06F18/24 , G06N5/01 , G06N3/082 , G16H30/40 , G06F18/214 , G06N2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试剂盒联合多因素鼻腔鼻窦淋巴瘤诊断辅助系统,是通过小样本数据和历史数据,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对小样本数据和历史数据的特征部分和结果部分进行相关性训练分析,构建包括但不限于以试剂盒诊断、影像学诊断和临床数据诊断为输入的联合诊断模型;本发明的试剂盒联合多因素鼻腔鼻窦淋巴瘤诊断辅助系统,通过构建的联合诊断模型,通过输入与之相关的数据信息,通过诊断分析模型模块进行分析进而输出结果,实现鼻腔鼻窦淋巴瘤的综合性诊断;本发明的试剂盒联合多因素鼻腔鼻窦淋巴瘤诊断辅助系统,可以多因素的分析进而获得鼻腔鼻窦淋巴瘤综合诊断结果,其考虑的因素全面,诊断误差低。
-
公开(公告)号:CN111646799B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010389611.5
申请日:2020-05-10
Applicant: 华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烧法制备Tin+1ACn材料的方法,A为Al或Si元素,n=1或2。采用杵棒‑研钵混合或者真空练泥工艺,将Ti源和A源的混合粉与一定比例的液态有机碳源混合均匀得到塑性泥料,对该泥料进行热压固化成型,再经低温燃烧反应合成Tin+1ACn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法引入的是液态有机碳源,可实现碳组分在坯体内部更均匀的分散,且其残碳率较高,可在升温过程中热解转化为高反应活性的碳组分,有利于高纯度Tin+1ACn材料的燃烧合成。该方法制备工艺简单,合成温度低,产物纯度高,解决了以往燃烧法制备Tin+1ACn材料常常伴随的产物纯度不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675541B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010389309.X
申请日:2020-05-10
Applicant: 华北理工大学
IPC: C04B35/56 , C04B35/622 , C04B35/626 , C04B35/6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碳MAX相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的M为过渡族金属元素;A为主族元素;X为C。采用杵棒‑研钵混合或者真空练泥工艺,将M源粉体和A源粉体的混合粉与一定比例的液态有机碳源混合均匀得到塑性泥料,对该泥料进行热压固化成型,再经无压烧成得到含碳MAX相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法引入的是液态有机碳源,可实现碳组分在坯体内部更均匀的分散,且其残碳率较高,可在升温过程中热解转化为高反应活性的碳组分,有利于高纯度含碳MAX相材料的反应合成。该方法制备工艺简单,对烧成设备要求低,解决了以往技术带来的产物纯度不高和制备成本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646799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2010389611.5
申请日:2020-05-10
Applicant: 华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烧法制备Tin+1ACn材料的方法,A为Al或Si元素,n=1或2。采用杵棒-研钵混合或者真空练泥工艺,将Ti源和A源的混合粉与一定比例的液态有机碳源混合均匀得到塑性泥料,对该泥料进行热压固化成型,再经低温燃烧反应合成Tin+1ACn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法引入的是液态有机碳源,可实现碳组分在坯体内部更均匀的分散,且其残碳率较高,可在升温过程中热解转化为高反应活性的碳组分,有利于高纯度Tin+1ACn材料的燃烧合成。该方法制备工艺简单,合成温度低,产物纯度高,解决了以往燃烧法制备Tin+1ACn材料常常伴随的产物纯度不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9496042U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821946627.6
申请日:2018-11-23
Applicant: 华北理工大学
IPC: G01N35/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液自动检测装置,包括血液检测仪、采血试管传送转盘和马耳他十字机芯,血液分析仪的下部设有矩形凹陷,矩形凹陷的上部安装有扫码仪和血管抓手,采血试管传送转盘与马耳他十字机芯联动,采血试管传送转盘位于矩形凹陷内,采血试管传送转盘旋转时,各采血管放置孔依次经过扫码仪和血管抓手,其停滞时,其中一个采血管放置孔与扫码仪的位置对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液自动检测装置,对扫码单元设备要求不高,自动检测的方案更易实现,整个装置使用方便,能够自动送管检测,有助于提高血液检测的效率,结构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214856675U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20122381.6
申请日:2021-01-18
Applicant: 华北理工大学
IPC: A61B5/05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属于医用工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宫颈癌核磁共振检测用角度调整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检测装置,所述底座的右侧固定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上端侧壁横向开设有相对称的滑轨,所述滑轨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的上端两侧的中部开设有相对称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电动伸缩杆,位于右侧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左侧壁固定设置有安装板,通过对检测台角度的调节,可以方便对身体两侧进行检查工作,提高了检查范围,避免造成检查局限性导致无法检查出病情,从而导致影响病情,而且整体的结构简单,方便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209496043U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821948659.X
申请日:2018-11-23
Applicant: 华北理工大学
IPC: G01N35/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液自动检测装置,包括底盘、试管传送轨道和血管检测设备,血管检测设备和试管传送轨道均设置于底盘上,血管检测设备的底部设有供试管传送轨道穿过的通道。试管传送轨道上等间隔地设有试管放置架,血管检测设备的通道的上壁设有定时向下伸出的机械抓手,血管检测设备的通道的侧壁设有扫码仪,对经过的试管进行扫描,试管传送轨道运转时,试管放置架依次经过扫码仪和机械抓手进行扫码和被送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液自动检测装置,对扫码单元设备要求不高,自动检测的方案更易实现,整个装置使用方便,能够自动送管检测,有助于提高血液检测的效率,结构简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