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382768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1811641186.3

    申请日:2018-12-2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智能驾驶,提供了一种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感知方法及装置,将接收到的多种传感器采集的特征数据进行预处理之后,得到静态特征数据和动态特征数据,根据静态特征数据和参考动态目标信息构建当前静态环境信息,根据动态特征数据和参考静态环境信息构建当前动态目标信息,即动态目标的构建和静态环境的构建是相互参考彼此的构建结果而进行的,由于构建过程不仅用到了较低层级的特征数据,还用到了较高层级的构建结果,如参考动态目标信息或参考静态环境信息,由此可以提高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感知性能,进而提高移动载体对该移动载体所述环境中动态目标和静态环境的感知能力。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提升了电动汽车的自动驾驶和/或ADAS能力,可以应用于车联网,例如V2X、LTE‑V、V2V等。

    车辆控制方法及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632033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080002617.0

    申请日:2020-02-2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及装置,涉及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用于根据车辆的动力学模型、道路的运动学模型、轮胎摩擦力模型和车辆的状态信息,来确定前轮转角变化率和车轮力矩的取值,从而避免规划路径不合适的问题。该方法包括:根据车辆的动力学模型、车辆所在道路的运动学模型、车辆的轮胎摩擦力模型、车辆的状态信息,确定车辆的前轮转角变化率的取值范围以及车辆的车轮力矩的取值范围。根据车辆的前轮转角变化率的取值范围及车辆的横向运动目标函数,确定车辆的前轮转角变化率的取值。根据车辆的车轮力矩的取值范围及车辆的纵向运动目标函数,确定车辆的车轮力矩的取值。根据车辆的前轮转角变化率的取值和车轮力矩的取值,控制车辆运动。

    驱动泵、冷板组件、移动终端设备和电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438930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280005992.X

    申请日:2022-08-0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驱动泵、冷板组件、移动终端设备和电子系统。其中,驱动泵的叶轮与轴承连为一体,转轴与底座连为一体,轴承与转轴转动配合,且轴承能绕转轴转动。冷板组件包括冷板及与冷板连接的水嘴,冷板的厚度不超过1.5mm。移动终端设备包括该驱动泵或该冷板组件。电子系统包括移动终端设备与外设,移动终端设备可以独立进行液冷散热,移动设备内置有三通装置。外设与移动终端设备可拆卸连接,当二者连接时,三通装置能将移动终端设备的内部液冷管道与外设的外部液冷管道连通,使外设与移动终端设备整体构成一个液冷散热系统。本申请的方案能够提升驱动泵与冷板组件的产品性能,从而保证液冷散热系统的散热性能。

    驱动泵、冷板组件、移动终端设备和电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340305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151033.2

    申请日:2021-09-29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驱动泵、冷板组件、移动终端设备和电子系统。其中,驱动泵的叶轮与轴承连为一体,转轴与底座连为一体,轴承与转轴转动配合,且轴承能绕转轴转动。冷板组件包括冷板及与冷板连接的水嘴,冷板的厚度不超过1.5mm。移动终端设备包括该驱动泵或该冷板组件。电子系统包括移动终端设备与外设,移动终端设备可以独立进行液冷散热,移动设备内置有三通装置。外设与移动终端设备可拆卸连接,当二者连接时,三通装置能将移动终端设备的内部液冷管道与外设的外部液冷管道连通,使外设与移动终端设备整体构成一个液冷散热系统。本申请的方案能够提升驱动泵与冷板组件的产品性能,从而保证液冷散热系统的散热性能。

    车载传感器的外部参数标定的方法和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3822939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0970129.5

    申请日:2017-07-06

    Inventor: 周跃寅 陈奇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传感器外参标定的方法和设备,可以实现自动驾驶汽车的车载传感器的自动标定,不依赖固定的检校场或实验室对车载传感器进行标定。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车载传感器采集的第一特征点信息;确定该第一车载传感器所在的车体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地理位置;根据车体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地理位置,确定地图数据库中该第一传感器采集范围内的第二特征点信息;根据该第一特征点信息与该第二特征点信息,确定多个第一特征点和多个第二特征点;根据该车体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地理位置,确定该多个第二特征点在该车体坐标系下的坐标;根据该多个第一特征点和该多个第二特征点在该车体坐标系下的坐标,确定该第一车载传感器到车体的映射参数。

    一种散热组件、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0418549B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1910526651.7

    申请日:2019-06-18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组件、电子设备,涉及电子设备的散热技术领域,用于对电子设备中的高发热元件进行散热。该散热系统包括系统部。系统部包括一级散热件和工质驱动器。散热系统还包括工质、二级散热件、工质传输组件。其中,一级散热件包括用于与发热元件相接触的主散热板、设置于主散热板内用于流通工质的主流通结构。二级散热件包括副散热板、设置于副散热板内用于流通工质的副流通结构。工质传输组件与副散热板和系统部转动连接。工质传输组件内的传输通道至少用于将主流通结构和副流通结构相连通。工质驱动器用于驱动工质在主流通结构、副流通结构以及工质传输组件的传输通道中流动。

    散热转轴、散热系统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1443786A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2010130083.1

    申请日:2020-02-28

    Inventor: 罗洋 陈奇

    Abstract: 一种散热转轴,设置在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部和第二部之间,所述散热转轴包括:与第一部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部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芯轴,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通过芯轴转动连接;第一导流部,与所述芯轴的一端连接;第二导流部,与所述芯轴的另一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导流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芯轴、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导流部均沿着所述散热转轴的轴线方向设置,且内部中空形成工质流通结构,使得工质能够从所述第一导流部流入,经过所述工质流通结构后从所述第二导流部流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散热系统和电子设备。所述散热转轴占用空间小,内部设置工质传输结构,允许工质在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部之间流通。

    壳体的制备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0708926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0842378.9

    申请日:2019-09-06

    Inventor: 罗洋 陈奇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的制备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所述壳体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金属外壳和金属导热件;在金属外壳中形成与所述金属导热件的形状相似的容置空间;将所述金属导热件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将所述金属导热件与所述金属外壳焊接在一起;去除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位置凸出于所述金属外壳的外表面的材料,以使所述金属外壳的外表面平整。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的制备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适用于超薄形态的电子产品,且在高温运行下可靠性高。

    一种散热组件、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0418549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526651.7

    申请日:2019-06-18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组件、电子设备,涉及电子设备的散热技术领域,用于对电子设备中的高发热元件进行散热。该散热系统包括系统部。系统部包括一级散热件和工质驱动器。散热系统还包括工质、二级散热件、工质传输组件。其中,一级散热件包括用于与发热元件相接触的主散热板、设置于主散热板内用于流通工质的主流通结构。二级散热件包括副散热板、设置于副散热板内用于流通工质的副流通结构。工质传输组件与副散热板和系统部转动连接。工质传输组件内的传输通道至少用于将主流通结构和副流通结构相连通。工质驱动器用于驱动工质在主流通结构、副流通结构以及工质传输组件的传输通道中流动。

    一种驾驶风险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389824A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710658808.2

    申请日:2017-08-04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驾驶风险的评估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待评估车辆的第一行驶数据、移动目标的第二行驶数据、目标区域的交通环境数据和目标区域的历史交通事故数据;根据待评估车辆的第一行驶数据和移动目标的第二行驶数据确定动态风险系数;根据交通环境数据确定半动态风险系数;根据历史交通事故数据和交通环境数据确定静态风险系数;将动态风险系数、半动态风险系数和静态风险系数融合,得到综合风险系数;根据综合风险系数确定交通风险等级。本申请实施例基于路口情况的复杂多变性,结合了多种影响路口风险的因素,确定出最终的交通风险等级,所以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准确有效的将风险提示给驾驶员,以避免引发交通事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