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844532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924476.2
申请日:2018-08-14
Applicant: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使用斜入射探测光路微小型核磁共振陀螺仪,包括MEMS工艺制备的双窗口原子气室、用于原子气室加热的加热结构、磁场线圈、探测光路部件、泵浦光路部件、光电探测部件、信号解调模块、温度控制模块、磁场驱动模块和激光驱动模块;该核磁共振陀螺仪采用MEMS键合工艺制备的薄片型双窗口原子气室,泵浦光路与探测光路分别采用圆偏振光垂直窗口泵浦、线偏振光斜入射探测的方式,简化了陀螺光路结构、缩小了陀螺整体体积,同时线偏振探测光采用布儒斯特角入射还可实现探测光的高透射率和高线偏振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731661A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810417615.2
申请日:2018-05-04
Applicant: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IPC: G01C19/60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用于微型核磁共振陀螺仪的气室加热集成单元结构,该结构包括真空室体、气室压盖、气室、加热体、加热片、温度传感器、底座和真空室盖。其中,加热片和温度传感器构成加热温控小单元,通过加热体给气室加热,气室压盖和底座均采用无磁、耐高温的聚酰亚胺材料,作为中心加热单元与外界的温度隔离,底座与真空室盖通过高温真空胶粘合在一起。真空室体与真空室盖利用玻璃熔融的方式粘合,形成整体后对腔室内抽真空就得到了其实加热集成单元结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保温和抗扰动性能更好,结构更为紧凑,工艺性好,易于安装和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411253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711420607.5
申请日:2017-12-25
Applicant: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14/18 , C23C14/24 , C23C14/541 , C23C14/545
Abstract: 一种碱金属定量填充的原子气室制备方法包括充排气系统、N个原子气室、碱金属分装容器、温箱、TEC控温系统、碱金属发生器、用于连接充排气系统和碱金属分装容器的真空阀1、用于连接碱金属分装容器和碱金属发生器的真空阀2、用于连接碱金属分装容器和1号原子气室的真空阀3。本发明通过主动精确控制碱金属分装容器内温度分布,从而实现碱金属的定向沉积。利用某一原子气室进行沉积速率的标定进而实现碱金属的定量填充。本发明在上述碱金属定量填充过程中采用主动控温实现碱金属定向、定量填充,与传统填充方式相比,不仅实现了所填充碱金属的量化控制,同时提高了填充的一致性,更为原子气室的批量生产提供了可行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5509726B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511026880.0
申请日:2015-12-30
Applicant: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IPC: G01C19/62
Abstract: 一种用于核磁共振陀螺仪的分时磁补偿方法。该方法根据加热脉冲对核磁共振陀螺仪的工作磁场进行分时补偿,其中加热脉冲分为有效加热脉冲和非加热脉冲,每一个有效加热脉冲初始时刻的加热功率作为整个脉冲时段内的加热功率,非加热脉冲时间段的加热功率为0,根据加热功率在每一个脉冲时间段选择磁场补偿参数对加热磁场和磁屏蔽后的剩余磁场进行补偿。本发明方法提高核磁共振陀螺仪工作磁场的稳定性以及陀螺仪输出信号的精度,同时也大大延长了核磁共振陀螺仪的工作时长。
-
公开(公告)号:CN107845951A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711158150.5
申请日:2017-11-20
Applicant: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S5/042 , H01S5/068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核磁共振陀螺仪的激光频率功率双稳定系统和方法,其中,该激光频率功率双稳定系统,包括:激光器光路系统、激光稳频率系统和激光稳功率系统;激光器光路系统,用于基于半导体激光器件,输出透射光和第一电流信号;激光稳频率系统,用于对透射光进行探测,将透射光转换为第一滤波信号;根据正弦波参考信号和第一滤波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实现激光稳频率;激光稳功率系统,用于对第一电流信号进行探测,将所述第一电流信号转换为第二滤波信号;根据所述第二滤波信号,得到激光功率偏离方向;基于激光功率偏离方向,实现激光稳功率。通过本发明实现了激光功率和频率的双重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5352490B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510725396.0
申请日:2015-10-30
Applicant: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用于核磁共振陀螺仪的分时激光稳频系统及方法,通过驱动激光器的TEC进行温度控制,可对激光器频率进行粗调。对激光器的驱动电流进行微小的调制,并利用光电探测器接收激光器通过陀螺后的光信号并进行信号处理即可得到反馈的激光器电流值,实现精确的频率控制。由于核磁共振陀螺需要在高温下工作,需要用PWM脉冲发生器生成加热信号控制陀螺温度,加热信号会影响激光信号,使得频率稳定精度下降,因此可在每生成完一段加热脉冲信号后,额外延迟一段非加热时间。在加热信号时间段,对核磁共振陀螺仪进行温度控制,在非加热时间段对其进行激光稳频控制。采用此方法,可避免加热信号产生的磁场影响光电探测器的输出结果,进而影响激光的稳频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844532B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1810924476.2
申请日:2018-08-14
Applicant: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使用斜入射探测光路微小型核磁共振陀螺仪,包括MEMS工艺制备的双窗口原子气室、用于原子气室加热的加热结构、磁场线圈、探测光路部件、泵浦光路部件、光电探测部件、信号解调模块、温度控制模块、磁场驱动模块和激光驱动模块;该核磁共振陀螺仪采用MEMS键合工艺制备的薄片型双窗口原子气室,泵浦光路与探测光路分别采用圆偏振光垂直窗口泵浦、线偏振光斜入射探测的方式,简化了陀螺光路结构、缩小了陀螺整体体积,同时线偏振探测光采用布儒斯特角入射还可实现探测光的高透射率和高线偏振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731661B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810417615.2
申请日:2018-05-04
Applicant: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IPC: G01C19/60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用于微型核磁共振陀螺仪的气室加热集成单元结构,该结构包括真空室体、气室压盖、气室、加热体、加热片、温度传感器、底座和真空室盖。其中,加热片和温度传感器构成加热温控小单元,通过加热体给气室加热,气室压盖和底座均采用无磁、耐高温的聚酰亚胺材料,作为中心加热单元与外界的温度隔离,底座与真空室盖通过高温真空胶粘合在一起。真空室体与真空室盖利用玻璃熔融的方式粘合,形成整体后对腔室内抽真空就得到了其实加热集成单元结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保温和抗扰动性能更好,结构更为紧凑,工艺性好,易于安装和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430770B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申请号:CN201510726071.4
申请日:2015-10-30
Applicant: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用于微型核磁共振陀螺仪的多层无磁加热装置,该装置包括加热体、加热片层、绝热压板、温度传感器和待加热原子气室;加热体使用无磁高导热材料,并采用中空结构,可将原子气室放入加热体内部均匀加热;加热片层采用四层柔性薄膜型电加热片叠加而成,经过特殊的布线设计及对称反向的电流走向以实现极低的加热磁场;绝热压板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作用,防止热量扩散;温度传感器利用导热硅胶粘合在加热体内部,实现对温度的实时监控。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紧凑,体积小,易于装配,易实现工程化,加热均匀性好,加热效率高,加热磁场抵消能力强。
-
公开(公告)号:CN105256286B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510701368.5
申请日:2015-10-26
Applicant: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IPC: C23C16/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缓原子自旋弛豫的原子气室内壁镀膜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将铷原子蒸汽充入原子气室内,再通过氢化物固态释气剂(如氢化钛、氢化钙等)向原子气室内释放压强为10Torr~100Torr的氢气,并在温度50℃~150℃下保持数十~数百小时,原子气室内壁会附着一层氢化铷薄膜,最后将气室内残存的氢气抽空,结束镀膜过程,本发明在上述镀膜过程中采用固态释气剂产生氢气,与传统采用高压氢气瓶作为氢源相比,提高了在原子气室内壁进行氢化铷镀膜的工艺安全性,并且氢化铷镀膜后将气室内残余氢气抽空,与将氢气直接密封在气室内相比,有利于提升原子气室性能的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