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88077B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111481500.8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动静部件间隙密封效果的旋涡泵叶轮结构,在旋涡泵叶轮两侧壁面分别加工出多个径向离心叶片,形成泵送效应,在泄露量较小时改善动静部件间隙密封效果显著,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由多个径向离心叶片和环形密封槽交错形成的网型结构,利用泵送效应和节流效的共同作用,形成了适用于旋涡泵全工况范围的旋涡泵叶轮,尤其能够改善泄露量较大时动静部件间隙密封效果,减少间隙泄露,提高容积效率。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包含上述旋涡泵叶轮结构的旋涡泵。
-
公开(公告)号:CN118378550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827404.1
申请日:2024-06-25
IPC: G06F30/27 , G06F30/28 , G06F30/15 , G06N3/0442 , F02K9/72 , G06F119/14 , G06F113/0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基于智能化降阶模型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系统仿真方法,涉及液体火箭发动机系统仿真技术领域,包括构建针对液体火箭发动机核心部件的液体火箭发动机部组件仿真模型(发动机头腔仿真模型和流量调节器仿真模型);基于发动机各部件的部件参数对相应的液体火箭发动机部组件仿真模型进行智能化降阶,得到目标降阶模型;将目标降阶模型嵌入至液体火箭发动机系统仿真平台,以对液体火箭发动机进行系统仿真。本申请保证了模型的高精度和可降阶性,在液体火箭发动机整体系统仿真中引入智能化降阶模型,在提高仿真效率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保持系统级仿真的高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378550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827404.1
申请日:2024-06-25
IPC: G06F30/27 , G06F30/28 , G06F30/15 , G06N3/0442 , F02K9/72 , G06F119/14 , G06F113/0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基于智能化降阶模型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系统仿真方法,涉及液体火箭发动机系统仿真技术领域,包括构建针对液体火箭发动机核心部件的液体火箭发动机部组件仿真模型(发动机头腔仿真模型和流量调节器仿真模型);基于发动机各部件的部件参数对相应的液体火箭发动机部组件仿真模型进行智能化降阶,得到目标降阶模型;将目标降阶模型嵌入至液体火箭发动机系统仿真平台,以对液体火箭发动机进行系统仿真。本申请保证了模型的高精度和可降阶性,在液体火箭发动机整体系统仿真中引入智能化降阶模型,在提高仿真效率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保持系统级仿真的高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378572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827392.2
申请日:2024-06-25
IPC: G06F30/28 , F02K9/58 , G06F30/15 , G06F119/14 , G06F111/10 , G06F113/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液体火箭发动机系统仿真领域,提供了液体火箭发动机流量调节器智能优化设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基于液体火箭发动机中流量调节器的各设计参数和各设计指标参数,构建数值仿真模型,并获取各设计参数的多组参数值组合;将其依次输入数值仿真模型,得到该组参数值对应的设计指标;将满足当前设计条件的参数值组合对应的设计指标作为训练样本,建立训练数据集,以得到训练好的表征流量调节器的智能降阶模型;基于训练数据集,利用代理模型存储的预设优化算法,对代理模型进行优化处理。该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难以全面考虑流量调节器内部复杂的非线性流动特性的问题,提高了流量调节器的设计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688077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111481500.8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动静部件间隙密封效果的旋涡泵叶轮结构,在旋涡泵叶轮两侧壁面分别加工出多个径向离心叶片,形成泵送效应,在泄露量较小时改善动静部件间隙密封效果显著,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由多个径向离心叶片和环形密封槽交错形成的网型结构,利用泵送效应和节流效的共同作用,形成了适用于旋涡泵全工况范围的旋涡泵叶轮,尤其能够改善泄露量较大时动静部件间隙密封效果,减少间隙泄露,提高容积效率。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包含上述旋涡泵叶轮结构的旋涡泵。
-
公开(公告)号:CN119641514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917040.2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IPC: F02K9/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况自调节火焰自稳定液氢液氧火炬式电点火器,包括头部、身部和盖板;头部下游与身部内腔形成燃烧室,盖板与头部和身部的外壁面共同形成氢集合腔;头部集成有氧集合腔、氧喷嘴、电嘴接口和氢喷嘴;氧喷嘴直径按氧介质为气态设计,氧喷嘴内设置有调节塞体,调节塞体采用锥形设计,使氧介质在调节塞体锥面与氧喷嘴形成的圆环处节流,通过改变调节塞体在氧喷嘴中插入深度使氧喷嘴具有不同节流面积。身部下游自身设置有稳焰凹腔,使燃气与冷却的液氢在稳焰凹腔内形成回流涡,掺混补燃,提高点火器出口火焰的稳定性与均匀性。本发明具有调节工况,火焰自稳定,点火可靠性高,适应工况范围宽的特点,可广泛适用于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
-
公开(公告)号:CN118378573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827399.4
申请日:2024-06-25
IPC: G06F30/28 , G06F30/23 , G06F30/15 , G06F17/12 , G06F17/13 , F02K9/58 , G06F113/08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液体火箭发动机系统仿真领域,提供了液体火箭发动机流量调节器流动‑运动部件耦合仿真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基于流量调节器的工作原理和流量调节器中各流动‑运动部件间的结构信息,建立流量调节器的三维几何模型;按照预设的自由度运动方向,对三维几何模型中的流体域进行划分,得到多个子流体域,并得到相应的网格流体域;基于不同网格流体域涉及的各设计参数和各设计指标参数,构建数值仿真模型;将配置的各设计参数在各时刻的参数值,输入数值仿真模型,得到各设计参数在相应时刻的参数值对应的设计指标参数的指标值。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计算精度不足、非线性现象表征能力不足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378551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827411.1
申请日:2024-06-25
IPC: G06F30/27 , G06F30/28 , G06F30/15 , F02K9/72 , G06N3/0442 , G06N3/084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体火箭发动机流量调节器的模型降阶方法、设备和介质,涉及液体火箭发动机数据模拟及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根据液体火箭发动机流量调节器的结构建立液体火箭发动机流量调节器数值仿真模型;基于预设的边界条件对液体火箭发动机流量调节器数值仿真模型进行数值仿真计算,确定模型降阶数据集;基于模型降阶数据集对预先选择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提取流量调节器内部复杂流动‑运动部件的耦合关系进行模型降阶,得到液体火箭发动机流量调节器的目标降阶模型。本申请适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系统级仿真,能够大大提高发动机系统级仿真模型中,流量调节器组件的计算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548408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027556.4
申请日:2022-01-11
Applicant: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IPC: G06N5/02 , G06N5/04 , G06F40/30 , G06F40/295 , G06F16/25 , G06F16/901 , G06F16/31 , G06F16/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氢氧发动机知识推理方法,包括:知识抽取系统和验证优化系统;所述知识抽取系统包括标准化知识图谱系统和非标准化知识图谱系统;所述标准化知识图谱系统为结构化数据总和;所述非标准化知识图谱系统包括经过信息处理的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发明通过围绕液氧液氢发动机工程领域,构建出专业领域的知识图谱。对从业务系统平台内采集到的非结构化数据进行知识抽取等操作,包括实体抽取和关系抽取,将其转换为结构化数据,再结合系统内采集到的结构化数据以及语料,构建出液氧液氢发动机工程领域知识图谱,形成知识图谱存储数据库。
-
公开(公告)号:CN119803925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989779.4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IPC: G01M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工位多规格柔性低温高速轴承试验装置,具有大轴承、小轴承多种规格的装配空间,具有单工位、双工位试验的双重功能,具有左、右双向进液的两种布局,可以根据待试轴承和试验指标自由选择;且该试验装置在整体结构上采用了通用化的设计,外接口一致,可在多个不同的试验系统进行安装并开展试验。有效解决了多种规格轴承的统一装配、提高试验效率和不同试验系统共用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