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20026213A
公开(公告)日:2025-05-23
申请号:CN202510141738.8
申请日:2025-02-0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22C14/00 , C22C1/04 , B22F1/14 , B22F1/00 , B22F3/04 , B22F3/10 , B22F3/17 , B22F3/20 , B22F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钛废料制备超高强韧TC4钛合金的方法,涉及钛废料回收的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钛废料清洗处理、钛废料的氢化脱氢处理、钛合金粉末的冷等静压成形、钛合金烧结坯的真空烧结制备、钛合金烧结坯的热加工变形、TC4钛合金的一次固溶处理、TC4钛合金的多次循环固溶处理和多次循环的TC4钛合金的时效处理。本发明通过多次循环固溶处理和高效时效处理,实现高氧当量TC4钛合金的间隙元素调控,扩大了钛合金对氧当量的容忍度,灵活度高、操作简单、适用广泛,适合钛合金的低成本高效率工业化回收与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8497526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485301.1
申请日:2024-04-2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柔性齿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熵合金柔轮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熔炼、锻造、均化、冷轧、退火和深冷处理,本发明通过高温退火和冷轧,在CoCrFeNi高熵合金中成功构建异质结构,实现非再结晶和再结晶晶粒的组合,其中包括多种晶体缺陷的异质分布,如晶界、位错、变形孪晶和层错等,这种微观结构的不均匀性导致高的背应力强化,而与多种变形机制有关的背应力硬化和位错硬化有助于获得高的拉伸塑性。实现室温下抗拉强度达大于1000MPa,总延伸率高达38%,在深冷温度‑196℃下,抗拉强度大于1400MPa,延伸率大于40%,能够满足深空探测柔轮材料所需的极端服役条件,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18326136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422467.9
申请日:2024-04-0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谐波减速器用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的深冷处理工艺,涉及金属热处理技术领域。该谐波减速器用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的深冷处理工艺为,对固溶时效后的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进行一次深冷处理并低温回火,之后进行半精车,半精车后进行第二次深冷处理并低温回火,之后进行精车、平磨、滚齿得到谐波减速器成品。经本深冷处理工艺后,17‑4PH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196℃抗拉强度提升33MPa,‑196℃冲击功提升22J,最大磨损深度减小0.11mm,磨损体积减小0.09mm3;15‑5PH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196℃抗拉强度提升43MPa,‑196℃冲击功提升13J,最大磨损深度减小0.11mm,磨损体积减小0.22mm3。
-
公开(公告)号:CN113913670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157050.7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22C33/04 , C22C38/00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12 , C22C38/14 , B22D11/00 , C21D8/02 , B21C3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微合金高强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采用连铸机将钢水浇铸出一定厚度的超薄连铸坯;2)将超薄连铸坯连续进行2‑4个机架的热轧,实现铸态组织的调控,并轧至成品厚度,得到钢带;3)采用冷却装置对钢带进行控制冷却,根据产品性能要求获得所需要的微观组织后进入在线时效装置,加热至一定的时效温度;4)使完成加热后的钢带进入卷取机进行高温卷取,卷取完后下线缓慢冷却,得到微合金高强钢。本发明采用连铸机浇铸出超薄连铸坯,仅需2个道次的热轧即可实现薄规格微合金高强钢的生产,与传统的热轧+冷轧流程相比,制造流程大幅度缩短。本发明适用于薄规格微合金高强钢制造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3909455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124420.7
申请日:2021-09-2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通量制备亚快速凝固合金的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熔炼系统、吸铸系统、真空系统及充气系统。该装置及方法能够通过一次实验制备出不同凝固冷速样品,便于系统研究亚快速凝固过程中凝固冷速对铸态组织的影响,同时得到凝固时的界面热流参数,而无需在实验室制备出一系列不同凝固冷速的样品,简单高效,易于精确控制。本发明适用于合金亚快速凝固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876757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939801.4
申请日:2024-12-2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微量磷无取向高硅钢薄带及其平面流铸制备方法。该高硅钢薄带的化学成分:Si为4.5~7.0wt%,P为0.01~0.085wt%,C、N、O、S均≤0.002wt%,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通过平面流铸制成厚度为0.03~0.13mm的高硅钢薄带;再通过压下量≤30%的平整轧制,获得厚度为0.02~0.10mm的高硅钢薄带,最后进行两段退火处理,获得微观组织均匀的高硅钢薄带。本发明在组分中加入微量磷元素提升钢液与平面流铸冷却辊间的润湿性,提高了成材率,控制压下量平整轧制改善薄带表面质量,提升成品薄带的叠装系数,两段退火处理促进微观组织均匀性,提升高硅钢的磁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904539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087997.2
申请日:2024-01-2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控Ti高Nb长寿命轴承钢及制备方法,所述轴承钢原料成分如下:C 0.90%~1.10%,S i 0.15%~0.75%,Mn 0.25%~1.25%,Cr 1.40%~1.65%,P≤0.025%,S≤0.020%,Nb 0.040%~0.100%,T i 0.0005%~0.0015%,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本发明在严格控制残余钛含量条件下添加铌微合金元素,其热处理方法为:轧材加热至750~820℃保温4~6h后随炉冷却至500~550℃,出炉冷却至室温。随后加热至820~860℃,根据钢材厚度设定保温时间,油冷至室温,150~170℃回火2~3小时。通过上述热处理调控轴承钢中碳化物,实现了材料整体的强韧性提升和长寿命化一体调控。本发明使得球化退火态材料中粒状珠光体尺寸细化,并且使得调质后材料的碳化物尺寸细化、分布均匀化,无缺口室温冲击功提升60~70%、疲劳极限提升20~60MPa。
-
公开(公告)号:CN11786738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786832.6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24 , C22C38/26 , C22C33/06 , B22D11/00 , C21D8/06 , C21D6/00 , B21B1/16 , B21B45/00 , B21B45/08 , B21B45/0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高碳钢盘条及其生产方法,涉及钢材制备技术领域,为解决高碳钢盘条的生产过程中易出现网状渗碳体组织的问题而发明。所述高碳钢盘条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C:0.80~0.83%;Si:0.10~0.40%;Mn:0.60~0.90%;Cr:0.20~0.40%;V:0.04~0.07%;Nb:0.004~0.010%;P≤0.03%;S≤0.03%,Fe:96~98%。适用于生产高碳钢盘条的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932401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971196.9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验室模拟消除锡元素弱化超低碳钢织构与成形性能的方法,包括:S1、熔炼:以工业纯铁为基体,加入质量百分含量为0.01%~0.03%的Sn以及0.01%~0.1%的La、Ce中的一种或两种稀土元素,并进行熔炼,获得铸锭;S2、热轧:将所述铸锭加热并保温后进行热轧,轧后卷取,卷取后空冷至室温;S3、冷轧:去除卷取后的所述基体的表面氧化物,并进行冷轧;S4、再结晶退火:将冷轧后的所述基体进行再结晶退火处理,再结晶退火后所述基体内的晶粒为无畸变的等轴晶粒。本发明添加了稀土元素与元素Sn相互反应,抑制Sn在晶界偏聚,从而减轻Sn对超低碳钢织构及成形性能的弱化效果;钢材经过大的冷轧压下及随后的再结晶退火处理,最终钢材具有较强的{111}织构和高的塑性应变比。
-
公开(公告)号:CN117904539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087997.2
申请日:2024-01-2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控Ti高Nb长寿命轴承钢及制备方法,所述轴承钢原料成分如下:C 0.90%~1.10%,S i 0.15%~0.75%,Mn 0.25%~1.25%,Cr 1.40%~1.65%,P≤0.025%,S≤0.020%,Nb 0.040%~0.100%,T i 0.0005%~0.0015%,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本发明在严格控制残余钛含量条件下添加铌微合金元素,其热处理方法为:轧材加热至750~820℃保温4~6h后随炉冷却至500~550℃,出炉冷却至室温。随后加热至820~860℃,根据钢材厚度设定保温时间,油冷至室温,150~170℃回火2~3小时。通过上述热处理调控轴承钢中碳化物,实现了材料整体的强韧性提升和长寿命化一体调控。本发明使得球化退火态材料中粒状珠光体尺寸细化,并且使得调质后材料的碳化物尺寸细化、分布均匀化,无缺口室温冲击功提升60~70%、疲劳极限提升20~60MPa。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