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566412B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1811526601.0
申请日:2018-12-13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芍药属组间远缘杂交种子成苗率的方法。该方法通过种皮开裂的性状筛选出成苗率极低的组间杂交种子,采用离体胚培养技术将其快速培养成苗,从而提高组间杂交种子的成苗率、缩短育种周期。研究发现IAA、GA3、活性炭组合对种胚离体成苗具有促进作用,并获得了最佳的离体胚成苗培养基。该培养基下种胚根系可以快速伸长,真叶萌发,使种胚快速成苗,平均胚苗真叶长达2.49cm,平均根长达4.74cm。传统育苗方式下成苗率极低的种皮开裂种子在本方法下可在40天内快速成苗,且移栽成活后的幼苗叶片硕大,生长势强,从而提高远缘杂交种子总成苗率,加快新品种的育种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107950394B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711226102.5
申请日:2017-11-23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牡丹幼胚的组织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对盛花期后30天或之后的心皮进行表面消毒,取出心皮中的种子,珠孔朝上,接种于启动培养基上,培养至出现可见胚;所述启动培养基的组成为:改良MS培养基或MS培养基+0.2~0.3mg·L‑1BA+0.2~0.3mg·L‑1GA;2)将所述可见胚接种于成苗培养基中培养至生出幼苗。本发明在对种子进行接种的过程中控制珠孔向上,可大大降低种子的褐化率,提高胚的形成率,而且本发明的所选用材料是盛花期后30天或之后的种子,同现有技术最早可选用盛花期后65天的种子相比,种龄大大减小,这对于牡丹远缘杂交育种及胚拯救工作有重大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6889265A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710037985.9
申请日:2017-01-1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A23F3/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F3/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牡丹花茶及其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摘:采摘花瓣,清洗,沥干花瓣表面水分;(2)杀青:将沥干后的花瓣进行微波杀青;所述微波杀青的功率为500‑700w;(3)摊凉:将杀青后的花瓣置于通风处摊凉;(4)干燥:将摊凉后的花瓣干燥至花瓣含水量在10%以下,得到牡丹花茶。本方法不仅能很好的保持牡丹花瓣的营养价值,而且能较好的保持花瓣形态和滋味。
-
公开(公告)号:CN109868328A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910270061.2
申请日:2019-04-04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鉴定紫斑牡丹品种的SSR分子标记及应用。本发明提供用于鉴定紫斑牡丹品种的包括12个EST-SSR分子标记的SSR分子标记组合以及如SEQ ID NO.1~24所示的对应的引物组合。在此基础上,本发明建立了264个紫斑牡丹品种的分子身份证和鉴定牡丹品种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分辨力高、灵敏度好、结果可靠准确、高效快速等优点,能够准确快速地将264个不同的紫斑牡丹品种进行区分,确定待测紫斑牡丹的品种,实现了高效、低成本、操作方便的紫斑牡丹品种鉴定,可用于紫斑牡丹品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品种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等,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09566412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526601.0
申请日:2018-12-13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芍药属组间远缘杂交种子成苗率的方法。该方法通过种皮开裂的性状筛选出成苗率极低的组间杂交种子,采用离体胚培养技术将其快速培养成苗,从而提高组间杂交种子的成苗率、缩短育种周期。研究发现IAA、GA3、活性炭组合对种胚离体成苗具有促进作用,并获得了最佳的离体胚成苗培养基。该培养基下种胚根系可以快速伸长,真叶萌发,使种胚快速成苗,平均胚苗真叶长达2.49cm,平均根长达4.74cm。传统育苗方式下成苗率极低的种皮开裂种子在本方法下可在40天内快速成苗,且移栽成活后的幼苗叶片硕大,生长势强,从而提高远缘杂交种子总成苗率,加快新品种的育种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104865222B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510218190.9
申请日:2015-04-30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21/359 , G01N21/35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牡丹种子脂肪酸含量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步骤:步骤一,采收成熟牡丹种子60℃烘干作为样品;步骤二,牡丹种子样品放入傅里叶近红外扫描仪的自动旋转杯中,在4000~10000cm‑1范围扫描64次,每份样品重复装填3次,取平均光谱值;步骤三,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每份样品的脂肪酸含量,即化学值,最后将光谱值与化学值建立数学模型;步骤四,利用所建模型,对未知牡丹种子样品进行检测。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实现了牡丹种子软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操作简便,基于对多种牡丹种子的化学值及光谱值的建模,获得了可靠的数学模型;预测结果准确性高,模型预测准确性与背景技术真实值接近。
-
公开(公告)号:CN102224789B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110129047.4
申请日:2011-05-1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牡丹秋季开花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牡丹春花后剪去植株上残留的花枝以及无用枝、病残枝、枝条上端的枯枝,同时壅土,根部施复合肥;八月中下旬人工脱除至少全株1/3的叶片;脱叶5~15天后用浓度为300~500mg/L GA3涂抹植株花芽,每天一次,共涂抹2~3次;花芽萌发后,每周用质量分数为0.1~0.3%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施肥,每隔10天浇一次水。用本发明的方法处理的牡丹,能使牡丹秋季稳定开花,提高了秋季开花成花率,改善了秋花叶片发育状况,使花叶协调,并且能够控制其在国庆期间开放,大大的提高牡丹的观赏价值和市场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260736A
公开(公告)日:2011-11-30
申请号:CN201110125492.3
申请日:2011-05-16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12Q1/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杂种后代鉴定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牡丹芍药远缘杂交后代的鉴定方法。本发明提供鉴定方法包括:杂种苗早期形态鉴定筛选,叶绿体DNA鉴定母本,SSR分子标记鉴定父本。通过形态和分子相结合的方式,对杂交后代进行鉴定,鉴别真假杂种,研究总结真正杂种苗与父母本的关系,确定可遗传的外界形态指标,于分子遗传层面,得出合理的杂交种与亲本应有的遗传距离,亲缘关系的远近程度,最终在形态和分子遗传两个层面上相结合建立合理的鉴定标准体系,使后期的选育过程可以有效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00442971C
公开(公告)日:2008-12-17
申请号:CN200510086593.9
申请日:2005-10-12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牡丹胚状体诱导方法:将外植体清洁处理、消毒后接种到启动培养基培养30-40天,移至胚状体分化培养基中培养15-70天,幼胚胚轴上产生出胚状体。胚状体器官分化完成后迅速将其分割、接种到胚状体接种培养基培养30-40天,再移至胚状体继代培养基,将生根胚状体苗4℃冷藏60-90天,再在培养室正常培养,待根和叶发育良好、胚状体苗健壮时炼苗、上盆并移栽。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功诱导牡丹体细胞胚发生并培育成苗的可靠方法,不仅为牡丹育种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而且为研究牡丹的胚胎发生提供替代系统,为研究揭示牡丹细胞分化、形态发生以及个体发育等重大理论问题的机制开拓一个新的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778168A
公开(公告)日:2006-05-31
申请号:CN200510086592.4
申请日:2005-10-12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牡丹胚离体培养的方法:外植体消毒后接种到启动培养基培养30-40天,移至继代I培养基中培养35-45天,再继代至继代III培养基上,连续2-3次的继代培养,温室炼苗。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牡丹幼胚离体培养方法,克服了牡丹播种繁育中种子萌发慢、萌发率低、变化大,很难获得整齐一致的幼苗以及幼苗生长缓慢等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