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947496A
公开(公告)日:2007-04-18
申请号:CN200510112550.3
申请日:2005-10-10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牡丹芍药远缘杂交的亲本组合方法。它包括亲本材料的选择与杂交组合,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花粉采集贮藏与萌发检测、杂交配合及药剂处理、杂种萌发催芽与幼苗管理的配套技术。其在亲本的选择措施中,所选亲本可以为芍药(Paeonialactiflora)实生苗1#群体、远缘杂交牡丹(P.delavayi var.lutea×P.suffruticasa)品种“金帝”(“L”Espérance’)、‘金阁’(‘Souvenir de Maxime Cornu’)、“正午’(‘High Noon’)和‘Golden Era’,紫斑牡丹(P.rockii)品种‘书生捧墨’和紫牡丹(P.delavayi)。所选母本可以为芍药实生苗1#群体和远缘杂交牡丹‘正午’,杂交组合方式可以为:芍药实生苗1#群体(♀)X‘金帝’(♂);芍药实生苗1#群体(♀)X‘金阁’(♂);芍药实生苗1#群体(♀)X‘正午’(♂);芍药实生苗1#群体(♀)X‘Golden Era’(♂);芍药实生苗1#群体(♀)X紫牡丹(♂);芍药实生苗1#群体(♀)X‘书生捧墨’;‘正午’(♀)X芍药实生苗1#群体(♂);‘正午’(♀)X‘书生捧墨’(♂)。通过上述亲本组合杂交,得到了419粒杂交种子和10株远缘杂种苗,实现了我国在牡丹芍药远缘杂交领域零的突破。
-
公开(公告)号:CN1778169A
公开(公告)日:2006-05-31
申请号:CN200510086593.9
申请日:2005-10-12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牡丹胚状体诱导方法:将外植体清洁处理、消毒后接种到启动培养基培养30-40天,移至胚状体分化培养基中培养15-70天,幼胚胚轴上产生出胚状体。胚状体器官分化完成后迅速将其分割、接种到胚状体接种培养基培养30-40天,再移至胚状体继代培养基,将生根胚状体苗4℃冷藏60-90天,再在培养室正常培养,待根和叶发育良好、胚状体苗健壮时炼苗、上盆并移栽。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功诱导牡丹体细胞胚发生并培育成苗的可靠方法,不仅为牡丹育种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而且为研究牡丹的胚胎发生提供替代系统,为研究揭示牡丹细胞分化、形态发生以及个体发育等重大理论问题的机制开拓一个新的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0403882C
公开(公告)日:2008-07-23
申请号:CN200510086592.4
申请日:2005-10-12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牡丹胚离体培养的方法:外植体消毒后接种到启动培养基培养30-40天,移至继代Ⅰ培养基中培养35-45天,再继代至继代Ⅲ培养基上,连续2-3次的继代培养,温室炼苗。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牡丹幼胚离体培养方法,克服了牡丹播种繁育中种子萌发慢、萌发率低、变化大,很难获得整齐一致的幼苗以及幼苗生长缓慢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0442971C
公开(公告)日:2008-12-17
申请号:CN200510086593.9
申请日:2005-10-12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牡丹胚状体诱导方法:将外植体清洁处理、消毒后接种到启动培养基培养30-40天,移至胚状体分化培养基中培养15-70天,幼胚胚轴上产生出胚状体。胚状体器官分化完成后迅速将其分割、接种到胚状体接种培养基培养30-40天,再移至胚状体继代培养基,将生根胚状体苗4℃冷藏60-90天,再在培养室正常培养,待根和叶发育良好、胚状体苗健壮时炼苗、上盆并移栽。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功诱导牡丹体细胞胚发生并培育成苗的可靠方法,不仅为牡丹育种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而且为研究牡丹的胚胎发生提供替代系统,为研究揭示牡丹细胞分化、形态发生以及个体发育等重大理论问题的机制开拓一个新的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778168A
公开(公告)日:2006-05-31
申请号:CN200510086592.4
申请日:2005-10-12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牡丹胚离体培养的方法:外植体消毒后接种到启动培养基培养30-40天,移至继代I培养基中培养35-45天,再继代至继代III培养基上,连续2-3次的继代培养,温室炼苗。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牡丹幼胚离体培养方法,克服了牡丹播种繁育中种子萌发慢、萌发率低、变化大,很难获得整齐一致的幼苗以及幼苗生长缓慢等问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