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51039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448326.0
申请日:2024-10-16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 交控信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面向多交路运行图的城轨列车延误调整方法及装置,涉及列车运行组织及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获取城轨系统的基础线路运营数据、多交路计划运行图信息和列车延误信息;将所述基础线路运营数据、所述多交路计划运行图和所述列车延误信息,输入至面向多交路运行图的列车延误调整模型,输出调整后的城轨多交路运行图,实现了多交路运行图的自动化、智能化调整,降低了列车延误对乘客出行的影响,提高了实际运行图兑现率以适应城轨系统的精细化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8442445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738985.1
申请日:2024-06-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械工程密封技术领域,特别适用于高速旋转密封领域。构成该装置包括:外壳、左轴承、密封圈Ⅰ、左极靴环、环形永磁体、右极靴环、密封圈Ⅱ、磁性液体、端盖、回转轴、右轴承、右隔磁环、左隔磁环。该磁性液体密封装置的左极靴环、右极靴环与回转轴配合安装后,左极靴环、右极靴环上极齿的圆环面和回转轴表面间隙安装构成密封,密封间隙大小逐渐变大或变小,构成楔形间隙密封,由于离心力将磁性液体甩入到楔形间隙中,小间隙处的磁性液体压升,提高极齿的吸附能力,同时甩出到小间隙处磁性液体受到的阻力变大,减少磁性液体甩出,确保高速工况下的密封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411535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241213.8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E01D19/02 , E01D21/00 , E01D19/00 , E02D27/14 , E01D10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外置耗能阻尼器的全预应力双柱式节段拼装桥墩及其设计与施工方法,包括外置耗能阻尼器、盖梁、墩身、承台和预应力钢筋,盖梁和承台之间对称设置有两组墩身,盖梁、承台和墩身内均有配置钢筋笼,钢筋笼由纵向架立钢筋及箍筋组成;盖梁、承台和墩身的周围均留有纵向贯通波纹管孔道,预应力钢筋设置于波纹管孔道内;盖梁顶部及承台底部的波纹管孔道位置均留有方形凹槽,方形凹槽为锚具及预应力钢筋张拉封锚提供空间;墩身由若干预制节段拼装而成;外置阻尼器由箍环、耗能合金棒等组成,耗能合金棒材料为Zn‑22Al合金,其余部分为钢材。本发明设计合理,构造简单;墩身采用节段拼装的形式,结构可预制,不受环境影响,施工方便;桥墩采用全预应力的形式,提高节段间抗剪能力,实现墩柱的震后可复位;墩底设置可更换的外置耗能阻尼器,提高桥墩的耗能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9057807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140177.6
申请日:2018-09-28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渐变大跨隧道施工方法,施工步骤如下:由三车道开挖进入渐变大跨交汇段时,按三车道跨度为导洞向大跨段开挖,并在交汇处进行拱架密布加强;在大跨段三车道导洞开挖时,导洞缓慢爬坡至大跨段设计高程,并依次开挖大跨段导洞至大跨E段,大跨段导洞采用台阶法开挖,依次施工导洞上、下台阶,并喷射混凝土;大跨E段施工完成后,进行横向扩挖至大跨E段设计轮廓,并施作整体初期支护;再对大跨段进行反向扩挖,由大跨E段以三台阶法反向扩挖至大跨A段设计轮廓,待大跨段初支完成后施作大跨段二次衬砌并由大跨段对分叉段两车道进行反向开挖;本发明简化了大跨隧道施工方式,在保障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了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190131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629275.1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向架故障下的城轨FAO列车安全运行系统和方法,涉及列车安全运行领域,该系统包括:调度指挥中心系统和车载系统;其中,调度指挥中心系统包括:智能调度单元、ATS、联锁单元和ZC;车载系统包括:故障监测单元、ATP和ATO;智能调度单元根据当前列车运行状态及客流状态,动态生成和调整运行计划;ATS根据运行计划下发进路命令;联锁单元收到进路命令后选排进路,以保证进路安全;ZC负责计算MA并发送给车载系统;车载系统根据MA控制列车安全运行。本发明可保证FAO列车在出现转向架故障导致列车动力系统部分失效时仍可继续运行,减少列车故障对线路整体客流运输影响的时间,同时可保障列车上乘客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8640285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729175.X
申请日:2024-06-06
IPC: F16J15/43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高速磁性液体密封装置,属于机械工程密封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转轴、壳体、左极靴左密封圈、左冷却槽、左极靴右密封圈、左极靴、隔磁环、永磁体、右极靴左密封圈、右冷却槽、右极靴右密封圈、右极靴、端盖、磁性液体、螺钉、导磁套、极齿。所述转轴固定于壳体并贯穿容腔,定位良好,转轴与导磁套通过螺钉相互连接,极靴侧面和内圆面上均加工极齿并注入磁性液体,在不显著增大密封尺寸的情况下,增加了极齿数量,增强了密封能力。高速工况下,磁性液体受到离心力的影响,会沿密封间隙向外甩出,但仍存于永磁体与导磁套的间隙内,形成新的液环,依旧可以发挥密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536746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598538.0
申请日:2024-05-14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Q10/0639 , G06F3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复杂团队任务工作负荷表征方法、装置、介质及产品,涉及复杂团队任务建模及工作负荷性能分析技术领域,方法包括:采用基于TAWL的自上而下的任务分析方法将复杂团队任务分解为多个任务单元,采用基于TAWL的自下而上的任务重组方法确定所有任务单元的执行顺序,基于所有任务单元和所有任务单元的执行顺序,建立基于Petri网的复杂团队任务初始模型,基于每一任务单元的工作负荷设置基于Petri网的复杂团队任务初始模型的属性,得到基于着色Petri网的复杂团队任务模型,基于着色Petri网的复杂团队任务模型用于对复杂团队任务的工作负荷进行表征,从而同时完成复杂团队任务建模和工作负荷表征。
-
公开(公告)号:CN118259049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222637.9
申请日:2024-02-28
IPC: G01P15/105 , G01P15/08
Abstract: 一种霍尔式全方位的磁性液体加速度传感器该装置包括下端壳体、上端壳体、磁性液体、四个霍尔元件、第一环形永磁体、第二环形永磁体、螺栓螺母、橡胶密封圈。将该传感器安装在测试结构中,当结构加速度为零时,由于上端壳体的倾角和第二环形永磁体的作用,第一环形永磁体稳定在中心位置;当测试结构具有一定加速度时,第一环形永磁体会脱离平衡位置在腔内移动,并且加速度方向和大小都会使四个霍尔元件处的磁场发生改变,通过四个霍尔元件得到四点的磁场强度大小和变化率,进而可得结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通过该原理能够准确的得到加速度的数值大小,并且该装置对于不同方位的加速测量均使用,适用性较广,能够灵活安装,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磁性液体传感器由于多种结构问题无法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应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722791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914717.0
申请日:2024-07-09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突发大客流条件下的智能调整方法、设备、介质及产品,涉及城轨列车运行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大型活动的地点、规模、时间等相关信息,以及平日轨道交通计划;根据活动信息和平日计划,确定临时客运列车加开计划;根据加开计划和平日计划,确定计划车次、加开临客限制和临客运行约束模型;采用时间离散化方法,确定乘客乘降约束模型;以站台滞留乘客等待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列车运行调整模型;采用CPLEX结合Benders分解方法求解模型,得到列车运行数据集;根据数据集,确定加开临客后的列车运行图。本申请优化车辆资源利用,针对大客流车站优先考虑滞留乘客等待时间,提升了服务质量,降低了调度员劳动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640284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729138.9
申请日:2024-06-06
IPC: F16J15/43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高速磁性液体密封装置,属于机械工程密封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转轴、壳体、左极靴左密封圈、左冷却槽、左极靴右密封圈、左极靴、隔磁环、永磁体、右极靴左密封圈、右冷却槽、右极靴右密封圈、右极靴、端盖、磁性液体、螺纹、导磁盘、极齿。所述转轴固定于壳体并贯穿容腔,轴向定位良好,在极靴的侧面开设极齿,形成径向耐压,缩短了密封装置的轴向尺寸。当用于高速工况下,磁性液体受离心力影响,沿密封间隙向外甩出,但仍位于永磁体与导磁盘的间隙内形成新的液环,仍可发挥密封作用。转轴外圆面与导磁盘相对处沿周向加工有螺纹,用于调整导磁盘位置,控制密封间隙的同时无需增加额外的定位和辅助部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