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接触式近场双向传能系统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46631B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110521066.5

    申请日:2021-05-13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非接触式近场双向传能系统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包括:第一驱动电路采集开关器件单元输入侧电压,产生第一数字信号,再转换为第一模拟信号,输出至二选一开关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器产生第二数字信号,输出至第二驱动电路,转换为第二模拟信号,并输出至二选一开关电路;二选一开关电路根据数字信号处理器产生的第三数字信号选择接通支路,将第一模拟信号或第二模拟信号输出至开关器件单元,以控制对应开关器件的开通或关断,使电路工作在同步整流模式或逆变模式,达到在非接触式近场双向传能系统中实现双向传能的目的,同时简化了驱动电路结构、降低了系统的整体成本,并提高控制灵活性。

    一种非接触式近场双向传能系统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46631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521066.5

    申请日:2021-05-13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非接触式近场双向传能系统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包括:第一驱动电路采集开关器件单元输入侧电压,产生第一数字信号,再转换为第一模拟信号,输出至二选一开关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器产生第二数字信号,输出至第二驱动电路,转换为第二模拟信号,并输出至二选一开关电路;二选一开关电路根据数字信号处理器产生的第三数字信号选择接通支路,将第一模拟信号或第二模拟信号输出至开关器件单元,以控制对应开关器件的开通或关断,使电路工作在同步整流模式或逆变模式,达到在非接触式近场双向传能系统中实现双向传能的目的,同时简化了驱动电路结构、降低了系统的整体成本,并提高控制灵活性。

    一种LCC-S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参数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91027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0697975.4

    申请日:2021-06-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涉及一种LCC‑S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参数设计方法,系统包括:全桥逆变电路、发射端LCC型谐振补偿网络、耦合线圈机构、接收端S型谐振补偿网络和等效负载模块。方法包括:S1、根据输入、输出和输出特性曲线,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进行参数初始计算与选取;S2、根据LCC‑S型谐振拓扑失谐状态的电路输出特性得到参数优化设计约束一;S3、根据全桥逆变电路功率器件的软开关动作实现条件得到参数优化设计约束二;S4、完成对系统优化参数的计算与选取。本发明使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耦合系数宽范围变化工况下保持相对稳定的电压、功率和较高运行效率,降低系统对耦合系数变化的敏感度,提高泛用性。

    一种LCC-S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参数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91027B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110697975.4

    申请日:2021-06-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涉及一种LCC‑S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参数设计方法,系统包括:全桥逆变电路、发射端LCC型谐振补偿网络、耦合线圈机构、接收端S型谐振补偿网络和等效负载模块。方法包括:S1、根据输入、输出和输出特性曲线,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进行参数初始计算与选取;S2、根据LCC‑S型谐振拓扑失谐状态的电路输出特性得到参数优化设计约束一;S3、根据全桥逆变电路功率器件的软开关动作实现条件得到参数优化设计约束二;S4、完成对系统优化参数的计算与选取。本发明使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耦合系数宽范围变化工况下保持相对稳定的电压、功率和较高运行效率,降低系统对耦合系数变化的敏感度,提高泛用性。

    一种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舱

    公开(公告)号:CN115102295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210586981.7

    申请日:2022-05-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舱。该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舱适用于具有特殊需求的电能传输环境,如水下、地下、矿井、深空等。以水下环境为例:密闭抗压装置在防止水下渗入舱体的同时抗击深水压力,是由非金属外壳和内层金属支撑内壳构成,内外壳之间布置有能量接收线圈,为电能变换电路供能;负载电池与电能变换电路位于圆弧形磁耦合拾取机构内部,电能变换电路紧密贴合于负载电池底部布置,充分利用了舱内空间;电能变换电路中扇形金属散热片与圆弧形磁耦合拾取机构的支撑铝壳一体化连接,形成了良好热通路,可以将电能传输产生的热量通过圆弧形磁耦合拾取机构转移至舱体外部。具有节省空间、体积小、成本低的特点。

    一种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舱

    公开(公告)号:CN115102295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586981.7

    申请日:2022-05-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舱。该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舱适用于具有特殊需求的电能传输环境,如水下、地下、矿井、深空等。以水下环境为例:密闭抗压装置在防止水下渗入舱体的同时抗击深水压力,是由非金属外壳和内层金属支撑内壳构成,内外壳之间布置有能量接收线圈,为电能变换电路供能;负载电池与电能变换电路位于圆弧形磁耦合拾取机构内部,电能变换电路紧密贴合于负载电池底部布置,充分利用了舱内空间;电能变换电路中扇形金属散热片与圆弧形磁耦合拾取机构的支撑铝壳一体化连接,形成了良好热通路,可以将电能传输产生的热量通过圆弧形磁耦合拾取机构转移至舱体外部。具有节省空间、体积小、成本低的特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