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9580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18584.7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信阳农林学院 ,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
IPC: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V20/69 , G06N3/0464 , G06T11/6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生物识别和环境监测领域,公开了基于深度学习和图像识别的摇蚊幼虫识别系统,包括图像采集模块、自动化样品处理装置、图像叠加处理模块、深度学习识别模块和种类自动分类与统计模块,图像采集模块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数字相机获取多焦平面的摇蚊幼虫图像,自动化样品处理装置实现样品的自动加载操作,图像叠加处理模块对多焦平面图像进行自适应融合,生成包含多个深度信息的全焦面图像,深度学习识别模块提取摇蚊幼虫的微细结构特征,自动识别并分类不同种类的摇蚊幼虫,种类自动分类与统计模块根据分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生成种类分布和时间序列变化的报告,本发明提高了摇蚊幼虫识别的精度和效率,适用于水生态环境的自动化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6311243B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284698.3
申请日:2023-03-22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 , 武汉大江锐视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武汉润江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显微镜图像的藻类检测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水样不同液层的图像数据,获得序列图像;S2:计算所述序列图像的清晰度;S3:从所述序列图像中筛选出清晰度满足预设要求的图像数据;S4:构建藻类深度学习模型,利用所述藻类深度学习模型,在筛选出来的每张清晰图像上检测藻类种属和对应的像素坐标;S5:对所有筛选出来的清晰图像上检测出来的藻类结果进行合并,实现单视野下多液层藻类检测的目标。本发明将不同液层采集的清晰图像数据进行藻类检测与识别,然后将它们的检测结果进行合并,可以实现单视野下多液层藻类检测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7546803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814540.9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淡水壳菜室内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涉及淡水壳菜养殖技术领域,包括:养殖容器,养殖容器内至少设置有一个养殖池;水循环装置,用于循环向养殖池内通入养殖用水;载具装置,包括承载架、附着基体及围挡组件,承载架固定设置于养殖池内,附着基体水平设置于承载架顶部,用于供淡水壳菜附着其表面,围挡组件包括围挡件及第一升降元件,围挡件活动设置在承载架上,且围绕在附着基体外周侧,第一升降元件用于驱使围挡件在承载架上上下移动;投食装置,用于向围挡件和附着基体构成的围挡区域中投放食物。本发明公开的养殖系统食物投放后,不受水流冲刷影响,大大提高淡水壳菜摄取食物的利用率,提高淡水壳菜养殖成活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245700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0649342.0
申请日:2022-06-10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 , 睿克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IPC: B01D29/56 , B01D29/03 , B01D29/66 , B01D29/075 , B01D35/12 , B01D35/157 , B01D35/14 , A01D44/00 , A01K8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浮游生物野外在线自动采集处理装置,包括:滤网、第一泵、第一网滤装置、第一三通、第二三通、第二泵、清水罐和第一采集罐,所述滤网依次通过第一泵、第一三通与第一网滤装置的进水管路连通,第一网滤装置的出水管路依次通过第二三通、第二泵与清水罐连通,第一三通的另一开口与第一采集罐连通,第二三通的另一开口与大气连通。本发明可以实现野外浮游生物的自动化采集处理,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245700A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210649342.0
申请日:2022-06-10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 , 睿克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IPC: B01D29/56 , B01D29/03 , B01D29/66 , B01D29/075 , B01D35/12 , B01D35/157 , B01D35/14 , A01D44/00 , A01K8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浮游生物野外在线自动采集处理装置,包括:滤网、第一泵、第一网滤装置、第一三通、第二三通、第二泵、清水罐和第一采集罐,所述滤网依次通过第一泵、第一三通与第一网滤装置的进水管路连通,第一网滤装置的出水管路依次通过第二三通、第二泵与清水罐连通,第一三通的另一开口与第一采集罐连通,第二三通的另一开口与大气连通。本发明可以实现野外浮游生物的自动化采集处理,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546803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11814540.9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淡水壳菜室内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涉及淡水壳菜养殖技术领域,包括:养殖容器,养殖容器内至少设置有一个养殖池;水循环装置,用于循环向养殖池内通入养殖用水;载具装置,包括承载架、附着基体及围挡组件,承载架固定设置于养殖池内,附着基体水平设置于承载架顶部,用于供淡水壳菜附着其表面,围挡组件包括围挡件及第一升降元件,围挡件活动设置在承载架上,且围绕在附着基体外周侧,第一升降元件用于驱使围挡件在承载架上上下移动;投食装置,用于向围挡件和附着基体构成的围挡区域中投放食物。本发明公开的养殖系统食物投放后,不受水流冲刷影响,大大提高淡水壳菜摄取食物的利用率,提高淡水壳菜养殖成活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31124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84698.3
申请日:2023-03-22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 , 武汉大江锐视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武汉润江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显微镜图像的藻类检测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水样不同液层的图像数据,获得序列图像;S2:计算所述序列图像的清晰度;S3:从所述序列图像中筛选出清晰度满足预设要求的图像数据;S4:构建藻类深度学习模型,利用所述藻类深度学习模型,在筛选出来的每张清晰图像上检测藻类种属和对应的像素坐标;S5:对所有筛选出来的清晰图像上检测出来的藻类结果进行合并,实现单视野下多液层藻类检测的目标。本发明将不同液层采集的清晰图像数据进行藻类检测与识别,然后将它们的检测结果进行合并,可以实现单视野下多液层藻类检测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217695008U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21597210.X
申请日:2022-06-23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输水干渠的昆虫捕捉装置,包括:外壳、筒体、进虫管道、集虫斗和黑光灯,所述外壳为竖直设置的中空柱状壳体结构,外壳为透明材质,外壳顶部开设有灯孔,外壳底部开设收集孔,外壳侧面沿周向开设有若干第一进虫孔;筒体两端开口,筒体为纱网围合形成,筒体两端开口分别正对灯孔和收集孔,所述筒体侧面开设有若干第二进虫孔,第一进虫孔与第二进虫孔正对设置;所述正对设置的第一进虫孔与第二进虫孔之间通过进虫管道连通;所述集虫斗可拆卸安装在收集孔下方处并封堵收集孔;所述黑光灯可拆卸安装在灯孔下方并封堵灯孔。本实用新型的昆虫捕捉装置能够独立稳定工作,操作简单,使用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215422295U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21883999.0
申请日:2021-08-12
Applicant: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
IPC: A01K61/5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实验室淡水壳菜养殖装置,包括培养瓶,培养瓶通过连接管连通有培养池,培养池内设置有若干铁丝网板,若干铁丝网板相对设置,且铁丝网板与培养池滑动接触,培养池通过循环部连通有集水池;培养池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供氧件、阻挡件、加热棒,供氧件、阻挡件、加热棒均与培养池固接,阻挡件位于循环部上方,铁丝网板位于阻挡件上方。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满足淡水壳菜实验室内养殖时的食物来源、溶氧、温度、流速等各方面条件,降低实验室内淡水壳菜养殖成本,提高淡水壳菜养殖成活率,通过室内培养更好了解淡水壳菜生理、生态习性等情况。进而降低了淡水壳菜相关研究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具有易于观察淡水壳菜生长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923634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280089.1
申请日:2024-09-12
Applicant: 信阳农林学院
IPC: A01K8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蛏蚌采集工具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适应于淮河流域橄榄蛏蚌无损采集工具,包括连接桶,所述连接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外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块,所述第一转动块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外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块。通过按压压杆带动压线轮与第二连接板移动,并拉动连接绳在第二连接柄与限位管内滑动,并连第一连接块带动第一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进行移动,在第一转动杆上转动,使捕捉夹与防护垫移动对橄榄蛏蚌进行夹持,再通过拉动捕捉夹与防护垫将橄榄蛏蚌从洞中取出,通过防护垫防止在夹持时受损,进而达到提高橄榄蛏蚌的存活率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