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普洱熟茶可溶性糖含量的发酵方法及其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16725094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721337.0

    申请日:2023-06-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熟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普洱熟茶可溶性糖含量的发酵方法及其用途。本发明在渥堆发酵过程中,接入不产毒素的酿酒酵母发酵,进而控制微生物加工普洱熟茶。本发明发现接入菌成为了优势菌,参与了普洱熟茶发酵。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普洱熟茶未检测到真菌毒素,接入酿酒酵母强化发酵普洱茶中酿酒酵母菌落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富含酿酒酵母,且可溶性糖含量增加。通过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普洱熟茶感官品质呈现香气表现为特殊的菌香,滋味表现出厚重感爽滑度、甜度及回甘较对照茶增加,而苦味、涩味和酸味较对照茶显著降低。

    一种三七茎叶-桑叶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005306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831490.4

    申请日:2022-07-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七茎叶‑桑叶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及应用,以三七茎叶和桑叶为原料,采用闪式提取器提取的方法以食用乙醇为溶剂提取,经过滤、浓缩、喷雾干燥得到绿黄色或类黄色的三七茎叶‑桑叶复合物粉末,所述的提取工艺采用闪式提取器提取的方法,浸提时间短、效率高,方便快捷,另外,采用喷雾干燥的方法得到粉末状三七茎叶‑桑叶提取物,其提取物颗粒分散度高、有桑叶特有的香气,细腻均匀,溶解性好,汤色绿黄无杂质,可直接用开水冲泡后饮用,即三七茎叶‑桑叶速溶粉;该工艺得到的三七茎叶‑桑叶提取物口感极佳,以香甜味为主,有桑叶特有的香气,微苦带酸,有回甘,极具特色。

    一种调控茶树谷氨酸合成酶基因的miRNA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90410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670385.8

    申请日:2023-12-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控茶树谷氨酸合成酶基因的miRNA及其应用,涉及植物学技术领域,所述miRNA为gma‑miR1507c‑3p,所述gma‑miR1507c‑3p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gma‑miR1507c‑3p的靶基因为CSA027515.1(即谷氨酸合成酶基因CsNADH‑GOGAT),所述靶基因CSA027515.1的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gma‑miR1507c‑3p作用于靶基因CSA027515.1。利用双荧光素酶实验、5’RLM‑RACE、瞬转烟草荧光检测等技术,证实gma‑miR1507c‑3p通过作用于靶基因CSA027515.1而抑制茶树谷氨酸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影响谷氨酸的合成与积累。谷氨酸合成酶是氮同化和茶氨酸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在调控茶氨酸合成和碳氮平衡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gma‑miR1507c‑3p在茶树氮代谢和茶氨酸代谢调控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一种普洱熟茶发酵箱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205802U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320790821.4

    申请日:2023-04-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普洱熟茶发酵箱,针对现有的普洱熟茶在渥堆发酵时,需要进行通风,并且在不同的时间段通风频率也不同,上述发酵箱使用时,不能对普洱熟茶进行良好的通风,进而导致发酵茶叶出现酸馊、影响发酵质量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套,固定套内均固定连接有立杆,立杆的顶部之间插接有顶盖,所述底座的四周均铰接有侧板,本实用新型中,需要对发酵的普洱熟茶叶进行通风时,滑动调节架即可漏出侧板,通过侧板上的通风孔对发酵的茶叶进行通风,提高普洱熟茶叶的发酵质量,同时通过调节机构能够对多个调节架进行同步推动,进而使调节架打开,方便人们的操作,还方便人们对茶叶进行翻堆操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