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2143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24719.0
申请日:2024-06-25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15 , G06Q10/0639 , G06Q50/4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设计阶段高速铁路线路舒适度评价方法,涉及铁路工程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列车的原始数据及待测路线的线路数据,所述原始数据包括所述列车的牵引参数及振动基础参数;基于牵引力算法,根据所述牵引参数和所述线路数据得到所述列车的牵引仿真结果,所述牵引仿真结果用于描述列车的速度和位移之间的关系;根据所述牵引仿真结果、所述振动基础参数及所述线路数据,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方程得到轨道加速度数据;根据所述轨道加速度数据和预设舒适度规则对待测路线进行舒适度评价,得到所述待测路线的舒适度评价结果;本发明有助于在设计阶段减轻后续改进和调整的负担,从而提高了线路设计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721746B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110142983.2
申请日:2021-02-02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B60M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接触网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大载流量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系统整体吊弦装置。本发明通过采用一体式悬吊方式,通过整体吊弦装置将接触线分别与两支承力索相连,结构简单;保障了双承单导接触网系统接触线与两支承力索可靠电气连接,通过同时连接两个承力索,以及与卡轮相匹配的弯管,大大提升了悬吊接触导线的弹性均匀度,而采用整体吊弦也保证了双承单导接触网系统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607463B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0447889.2
申请日:2022-04-26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谢毅 , 范雲鹤 , 陶伟明 , 秦小林 , 匡亮 , 张永平 , 余刚 , 曹彧 , 赵万强 , 周羽哲 , 郑长青 , 谭永杰 , 刘金松 , 陈勇 , 邓子军 , 龙游昊 , 汤印 , 汪辉武 , 任小川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岩溶或断层隧道非均衡富水区的排水体系及方法,隧道的两侧均设有排水沟,每一所述排水沟与对应侧的防排水板通过排水管连通,所述排水沟之间设有引水管,所述引水管用于使隧道两侧的排水沟相互连通,通过设置引水管连通隧道两侧的排水沟,解决了隧道洞身位于非均衡富水构造区,单侧排水沟水量过大会导致水溢出排水沟,汇集在隧道路基上,影响隧道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对隧道内行车安全造成影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027507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631869.0
申请日:2022-06-07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何海清 , 杜建军 , 张星宇 , 文章 , 邓军桥 , 胡建平 , 张红伟 , 苟智平 , 熊佳兴 , 黄建 , 李隆云 , 王宙 , 高鲲 , 罗伟元 , 刘佩斯 , 韩长生 , 陈勇 , 黄艳磊 , 高崇华 , 毕强 , 牛建青 , 任南杰 , 余浩伟
IPC: B61B1/00
Abstract: 一种既有铁路用地边界内增设铁路线构造及列车运行方法,在不改变既有铁路用地边界的前提,极大提高铁路线的运输能力和城市中心客站使用效率,克服征地拆迁量大和运输交叉干扰两个技术难题。既有第一铁路线、既有第二铁路线的既有铁路用地边界内,在既有第一铁路线、既有第二铁路线之下设置承担其荷载的新建框架结构,在新建框架结构内于既有第一铁路线下方设置新建第一铁路线,于既有第二铁路线下方设置新建第二铁路线;在该四条铁路线的并行段设置由地面线路所、地下线路所构成的双层线路所,地面线路所为设置于既有第一铁路线和既有第二铁路线之间的两组渡线,地下线路所为设置于新建第一铁路线和新建第二铁路线之间的两组渡线。
-
公开(公告)号:CN114607463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447889.2
申请日:2022-04-26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谢毅 , 范雲鹤 , 陶伟明 , 秦小林 , 匡亮 , 张永平 , 余刚 , 曹彧 , 赵万强 , 周羽哲 , 郑长青 , 谭永杰 , 刘金松 , 陈勇 , 邓子军 , 龙游昊 , 汤印 , 汪辉武 , 任小川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岩溶或断层隧道非均衡富水区的排水体系及方法,隧道的两侧均设有排水沟,每一所述排水沟与对应侧的防排水板通过排水管连通,所述排水沟之间设有引水管,所述引水管用于使隧道两侧的排水沟相互连通,通过设置引水管连通隧道两侧的排水沟,解决了隧道洞身位于非均衡富水构造区,单侧排水沟水量过大会导致水溢出排水沟,汇集在隧道路基上,影响隧道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对隧道内行车安全造成影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550115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010417435.1
申请日:2020-05-18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T梁桥接触网独立锚柱的加固结构及加固方法,包括加固连接件和加固立柱,加固立柱与桥墩顶帽固定连接,加固连接件固定连接于接触网独立锚柱,加固连接件与加固立柱固定连接。该加固连接件设置在接触网独立锚柱外侧能够大幅度提高接触网独立锚柱的承载能力,并在桥墩顶帽上设有加固立柱来确保接触网独立锚柱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不需要更换接触网独立锚柱就可以实现对接触网独立锚柱的加固,降低了整个接触网系统的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0194201B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1910538239.7
申请日:2019-06-20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B61L2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列车控制技术领域的一种列控等级转换系统及其方法。步骤包括:1、CTCS‑2站列控中心识别半自动闭塞改变方向逻辑电路中有极继电器的状态,形成CTCS‑2站接车和发车状态;2、CTCS‑2站发车时,通过新增并修改反向运行报文参数修改列车速度监控曲线;CTCS‑2站侧向接车时,在等级转换点设置限速点修改列车速度监控曲线,列车按照列车速度监控曲线的限速通过CTCS‑2站和CTCS‑0站的边界,同时列车车载装置完成CTCS‑2和CTCS‑0系统的切换。本发明有益效果是:在维持既有两站为半自动闭塞,区间无轨道电路,CTCS‑0站不增加任何改造工程的情况下,实现了列车在CTCS‑0列控系统和CTCS‑2列控系统之间不停车切换,不仅切换中速度平稳过渡,而且提高了列车运输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682045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1604159.6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暗挖隧道超浅埋下穿公路的承力结构及施工方法,承力结构包括支撑部件;支撑部件用于设置在隧道的两侧,隧道两侧的支撑部件之间设有横撑,横撑用于设置在隧道的上方;横撑的顶部覆盖有盖板。在隧道两侧的支撑部件能够保障隧道开挖时公路路基的稳定性,隧道两侧的支撑部件之间设有横撑,且盖板覆盖在横撑的顶部在保证承力结构强度的同时还可以减小盖板的挠度,并承受上部附加荷载,并且施工完毕后,横撑和盖板可以拆除重复利用,节约了成本,该承力结构不仅可以支撑上部车辆荷载,还可以起到围护作用,且由于隧道上部已经设有承力结构,下部隧道暗挖时可以减少超前支护的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194201A
公开(公告)日:2019-09-03
申请号:CN201910538239.7
申请日:2019-06-20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B61L2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列车控制技术领域的一种列控等级转换系统及其方法。步骤包括:1、CTCS-2站列控中心识别半自动闭塞改变方向逻辑电路中有极继电器的状态,形成CTCS-2站接车和发车状态;2、CTCS-2站发车时,通过新增并修改反向运行报文参数修改列车速度监控曲线;CTCS-2站侧向接车时,在等级转换点设置限速点修改列车速度监控曲线,列车按照列车速度监控曲线的限速通过CTCS-2站和CTCS-0站的边界,同时列车车载装置完成CTCS-2和CTCS-0系统的切换。本发明有益效果是:在维持既有两站为半自动闭塞,区间无轨道电路,CTCS-0站不增加任何改造工程的情况下,实现了列车在CTCS-0列控系统和CTCS-2列控系统之间不停车切换,不仅切换中速度平稳过渡,而且提高了列车运输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402366A
公开(公告)日:2009-04-08
申请号:CN200810147640.X
申请日:2008-11-24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B61B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铁路地下车站气动效应缓解设施,该缓解设施能有效地对站内微压波峰值进行削减,使之达到设计规范的要求。它包括纵向两端与隧道相通的地下空间,以及设置在该地下空间内的站台,所述地下空间侧壁的中间段(20)与隧道内端口之间由过渡段(21)形成喇叭状渐变。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有效地对站内微压波峰值进行削减,使之满足环境设计的要求;能将站台附近的压力峰值及压力梯度降低20%左右,有效地缓解高速列车有隧道突入地下车站时所引起的空气动力效应,使车站内的压力峰值和压力波动指标减小到满足站台内候车人员的舒适度标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