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温隧道抗防热衬砌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2230385A

    公开(公告)日:2011-11-02

    申请号:CN201110148520.3

    申请日:2011-06-03

    Abstract: 高地温隧道抗防热衬砌结构,能确保隧道衬砌结构在高地温环境下的承载能力不降低,具有良好的抗热或耐热性能,可有效避免隧道衬砌因温度应力而出现开裂,并有利于保证隧道衬砌结构的耐久性。它包括围岩(10)、初期支护(11)和二次衬砌(20),初期支护(11)覆盖于围岩(10)表面,二次衬砌(20)砌筑于初期支护(11)以内,所述初期支护(11)由喷射陶粒混凝土形成,在初期支护(11)以内还设置有隔热层和防排水隔热复合层(40),该隔热层由模筑陶粒混凝土形成。

    TBM掘进施工的平行导坑同步扩建为复线隧道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03986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710700243.X

    申请日:2017-08-16

    Abstract: TBM掘进施工的平行导坑同步扩建为复线隧道的施工方法,以确保复线隧道与I线隧道同步施工,并同时投入运营,实现有效缩短隧道总工期、大幅降低施工成本。包括如下步骤:采用小直径开敞式TBM进行全断面掘进超前施工平行导坑;滞后平行导坑掘进面800m左右,在平行导坑的左侧或右侧30~50m处采用大直径TBM全断面掘进施工Ⅰ线隧道,并沿线路延伸方向间隔施工连通平行导坑、Ⅰ线隧道之间的横通道;滞后Ⅰ线隧道TBM掘进面约1200m后进行平行导坑扩建施工,即小TBM仍在前方不间断地超前掘进平行导坑的情况下,滞后平行导坑掘进面约2km处开始采用钻爆法对已施工的平行导坑进行同步扩挖,形成复线隧道。

    高位平行导坑构造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018003U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720253387.0

    申请日:2017-03-15

    Abstract: 高位平行导坑构造,以有效避免扩能改造施工产生大量的废弃工程,最大程度地降低施工安全风险,且大幅降低工程投资。高位平行导坑构造包括位于既有隧道左侧或右侧30~50m处的平行导坑,所述平行导坑的中线与后期复线隧道中线相重合,其坑底面位于后期复线隧道内轨顶面以上,其断面内轮廓形状与后期复线隧道上部断面相适应。所述平行导坑拱墙范围采用锚喷支护结构,作为后期复线隧道上部拱墙范围的永久支护体系。所述平行导坑底面设置模筑混凝土底板,坑底排水沟设置于平行导坑一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隧道快速反坡施工富水段新型羽状截排水构造

    公开(公告)号:CN207131448U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721038177.6

    申请日:2017-08-17

    Abstract: 隧道快速反坡施工富水段的新型羽状截排水构造,以实现超前疏排隧道掌子面前方未施工段的地下水,有效避免隧道施工时地下水大量涌入掌子面,确保洞内处于少水或贫水的正常施工环境条件,保障隧道安全、快速施工。包括开挖施工中的隧道,所述隧道外侧从隧道掌子面后方一定距离开始设置其起始端与隧道相连通的顺坡超前集水廊道,顺坡超前集水廊道在平面上与隧道并行并不断延伸,其集水廊道掌子面始终超前于隧道掌子面。所述顺坡超前集水廊道的前方和两侧钻设超前集水钻孔,并于集水廊道掌子面后方一段距离设置集水坑,由抽排水设施将集水坑中积水排至正洞集水坑或洞外。

    特长铁路隧道竖井模式下紧急救援站防灾通风及排烟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7131443U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721030123.5

    申请日:2017-08-16

    Abstract: 特长铁路隧道竖井模式下紧急救援站防灾通风及排烟系统,以有效改善洞内人员疏散环境,提高人员疏散效率,增强人员疏散安全性。包括左线隧道、右线隧道,紧急救援站设置于通向地表竖井主井、竖井副井的井底位置处,紧急救援站范围内沿线路方向间隔设置连通左线隧道、右线隧道的疏散联络通道。所述左线隧道、右线隧道外侧分别设置独立的左线排烟道、右线排烟道,并沿线路方向间隔设置联络烟道,联络烟道分别连通左线隧道与左线排烟道、右线隧道与右线排烟道,各联络烟道内设置远程控制风阀;所述左线排烟道、右线排烟道末端均设置地下轴流风机房,分别与竖井主井、竖井副井井底连通,形成左、右线救援站通向洞外的独立通风及排烟系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