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材料车顶组装工装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0647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397059.9

    申请日:2024-1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车顶组装工装及方法,包括:第一支撑装置,用于支撑车顶的端部弧顶、中部弧顶和空调平台;定位装置,相对第一支撑装置设置,用于使端部弧顶、中部弧顶和空调平台分别在第一支撑装置上定位;仿形压紧装置,用于压紧端部弧顶与空调平台的连接处及空调平台与中部弧顶的连接处;顶升装置,相对第一支撑装置设置,用于在将端部弧顶和中部弧顶分别与空调平台连接之前,将端部弧顶或中部弧顶升高,以对连接区域进行处理,在处理后将端部弧顶或中部弧顶下放。可实现复合材料车顶各部件定位、各部件连接处的工艺处理以及利用仿形压紧装置压紧车顶部件的连接处,可实现复合材料车顶的组装,提升复合材料车顶的组装精度及产品质量。

    框架及司机室安装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143209A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910472174.0

    申请日:2019-05-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框架及司机室安装方法,框架用于安装在车体底架上,以作为车体底架上的车体外周板的安装基准,车体外周板包括车体侧板和车体顶板,框架包括:架体,架体可拆卸地安装在车体底架上;基准组件,基准组件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架体上,基准组件具有基准面,基准组件用于与车体外周板接触,以在架体安装在车体底架上后,根据基准组件的基准面调整车体外周板的轮廓,并在将架体拆离车体底架后,将司机室与定位后的车体外周板进行拼接,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司机室安装精度低的问题。

    一种逐层渐进等比纤维缠绕设计方法及压力容器

    公开(公告)号:CN119558068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682852.3

    申请日:2024-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逐层渐进等比纤维缠绕设计方法及压力容器,涉及复合材料压力容器技术领域。该设计方法,S1先进行强度计算,以使得后续纤维材料缠绕工艺的设计是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的;S2先计算出环纵铺层比例,为使得产品的筒身强度得到满足,在满足压力容器筒身均衡强度失效条件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筒身铺层方案;S3先获取接下来计划生产用设备的筒身的环向缠绕落纱厚度和筒身的纵向缠绕落纱厚度,进而计算出筒身的环向缠绕层数和筒身的纵向缠绕层数;S4在确定缠绕所需缠绕角度、筒身的环向缠绕层数和筒身的纵向缠绕层数后,进行实际的纤维缠绕。通过该设计方法生产制造的压力容器的合格率较高。

    一种车体组装工装及车体组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05631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161684.3

    申请日:2024-08-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体组装工装及车体组装方法,车体组装工装包括底架装夹装置、车内压紧装置、侧墙装夹装置、车顶装夹装置和端墙装夹装置,底架装夹装置先限定所承托的底架的位置,并固定住底架;车内压紧装置将底架压紧固定在底架装夹装置上;侧墙装夹装置与侧墙相固连并相对于底架调节侧墙的位置直至侧墙的下边梁与底架压紧贴合;车顶装夹装置连接所承托的车顶并相对于底架和侧墙限定车顶的位置直至车顶落于侧墙的上边梁;端墙装夹装置连接于底架装夹装置和/或车内压紧装置之间,以通过撑紧端墙使端墙固定在底架和车顶二者的两端之间;相较于传统的车体组装工装,本申请的车体组装工装无需与车体刚性连接便能完成组装,能适应于组装复合车体。

    一种列车虚拟连挂控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22595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110383652.8

    申请日:2021-04-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列车虚拟连挂控制系统及方法,应用于前后运行的第一车辆及第二车辆虚拟连挂控制,包括:信息采集单元及加速度控制单元、执行控制单元;所述信息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第一车辆及第二车辆状态信息以及当下运行环境中的雨量信息;所述加速度控制单元基于接收所述信息采集单元采集的数据,输出考虑雨量信息的虚拟连挂列车的期望车间距;所述执行控制单元基于期望车间距计算出期望纵向加速度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输入给被控列车,所述被控列车为第二车辆。本发明实现了前后方智轨列车的非接触式虚拟连挂控制,提高了连挂运行编组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车体点焊生产线布局结构及自动化生产线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438455B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010334528.8

    申请日:2020-04-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城轨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车体点焊生产线布局结构及自动化生产线系统。该结构包括车体总装区、自动点焊区以及与车体总装区分别连接的正向流转区域和反向流转区域,正向流转区域内的工序流转方向为自进料口向出车口方向设置的正向流转方向,反向流转区域内的工序流转方向为与正向流转方向相反的反向流转方向;自动点焊区分别与正向流转区域、反向流转区域以及车体总装区连接,并且自动点焊区与正向流转区域分别设置在进料通道的两侧,车体总装区与反向流转区域分别设置在出车通道的两侧。该结构能够解决现有车体生产线存在的遗漏某项要素或者是对要素的均衡分析不足、分配不当的问题。

    一种金属梁柱和碳纤维复合墙板焊接的方法、车体结构及轨道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9058102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473483.7

    申请日:2024-10-21

    Abstract: 四方股份普通商密▲公开前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梁柱和碳纤维复合墙板焊接的方法、车体结构及轨道车辆,如下:将碳纤维复合墙板放置在金属支撑平台上;将金属梁柱放置在碳纤维复合墙板;利用热熔环形电极在金属梁柱上施加热量,使得金属梁柱与碳纤维复合墙板接触面上形成电阻热,热熔连接钢结构和碳纤维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金属支撑平台与热熔电极的相互配合,实现了金属梁柱和碳纤维复合墙板的完美焊接。本发明通过单面热熔连接,充分发挥了两种材料的优良性能,规避了外露不锈钢墙板表面的焊接痕迹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