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358583A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811236705.8
申请日:2018-10-23
Applicant: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 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设备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防核电机组关键敏感设备失效的方法。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防核电机组关键敏感设备失效的方法,保障核电机组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本发明主要步骤如下:第一步:识别SPV设备。根据相应设备分级导则识别出单个设备故障即可导致核电机组停堆、停机、降功率、功率大幅度波动的设备。第二步:识别敏感部件。收集资料,对SPV设备进行薄弱点分析,采用故障树方法进行识别。第三步:环节策略分析。对运行、隔离、维修和技术四个方面进行缓解策略分析。第四步:制定纠正行动。第五步:SPV日常管理。本发明基于核电机组营运特点和经验,就预防关键敏感设备失效提供了一种系统、科学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9521751A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811236704.3
申请日:2018-10-23
Applicant: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 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B23/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厂设备可靠性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电厂关键敏感设备故障缓解方法。现阶段,核电站停堆停机事件大多由设备问题引起,因此需要建立一个设备可靠性分析和管理平台,对关键敏感设备进行重点管理。本发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根据核电厂设备分级原则,确定关键敏感设备清单;步骤二、根据边界划分部件清单;步骤三:识别关键敏感设备;步骤四、针对敏感部件开展关键敏感设备缓解策略分析;步骤五、缓解策略分析结果及相应的纠正行动计划。本发明缓解了关键敏感设备故障,即是减少了停机停堆事件,保障了核电设备安全可靠的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304452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382831.X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IPC: B23K37/0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焊接执行机构固定装置,该焊接执行机构固定装置包括定位管夹、固定夹块、多个磁吸块、多个连接杆、多个支撑杆、位置调节机构和支撑机构。定位管夹、固定夹块和支撑杆均安装在支撑机构的同一侧,位置调节机构安装在支撑机构的另一侧,连接杆连接在磁吸块与支撑杆之间,磁吸块用于与焊接执行机构中母管磁性连接,定位管夹用于通过固定夹块与焊接执行机构中支管座配合安装,位置调节机构用于对焊接执行机构进行固定安装和位置调节。本申请通过磁吸附结合位置调节式锁紧结构,以解决由于支管座较短,以及弯头侧支管与待焊焊缝不平行,因而焊接执行机构无法在待焊焊缝两侧实现安装固定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260264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382836.2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IPC: B23K37/0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管道对接焊自动焊接夹持机构及其使用方法,该管道对接焊自动焊接夹持机构包括压紧装置、安装螺母、卡块、螺栓、底座和绝缘板。压紧装置通过安装螺母安装于底座的贯通孔上。卡块通过螺栓安装于底座的底部凹槽上。绝缘板通过螺钉安装于底座上面向自动焊行走机构的一侧。压紧装置包括压紧手柄、连杆、导向螺母、压杆、调节手轮、连接块、旋转块和压紧块。压紧块与旋转块连接;旋转块上刻有指引线;旋转块与连接块连接;连接块通过调节手轮与压杆实现连接。本申请通过设置利用调节手轮调整压紧装置长度和压紧块的伸出长度,以解决中小管道自动焊设备的夹持机构与待焊管道夹持不稳,甚至出现打滑现象,影响焊接稳定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54430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623027.X
申请日:2024-05-20
Applicant: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 秦山核电有限公司
IPC: B25B27/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维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反应堆堆顶电缆连接器拆装电动工具。包括电动工具本体,锂电池底座,主轴,锁紧螺母,齿轮传动机构和套筒;所述的电动工具本体的后端连接锂电池底座,电动工具本体和主轴通过顶丝固定连接,主轴和齿轮传动机构通过锁紧螺母固定在一起。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反应堆堆顶电缆连接器拆装工具通过电动工具做为传输动力,利用开口齿轮传动加长套筒可以在狭小的空间对连接器进行拆装,人站立操作,安全方便,简单易操作,一方面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辐射剂量,节省了人力,降低了时间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拆装效率和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476255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285098.5
申请日:2023-10-07
Applicant: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属于核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维修替换型隔热套管及其安装方法。本公开的维修替换型隔热套管在结构上将隔热套管上端头下移至贯穿件端口处,保留线接触的接触形式,结构形式上具备落棒挤水功能;其余结构形式未做改变,满足隔热套管功能需求。整个维修替换型隔热套管组件成套进行安装,通过焊接方式安装固定在管座下端口处。同时,由于支撑面下降,流致振动冲击力臂减小,加之增加定位块,该发明维修替换型隔热套管组件的使用寿命优于原结构。此外,通过定位块稳定径向晃动来降低磨损速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445374A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511024535.3
申请日:2015-12-30
Applicant: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 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9/048 , G01N29/06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汽轮机设备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电汽轮机枞树型叶片根部超声相控阵检测方法,目的是针对在不拆卸核电汽轮机低压转子的叶片的状态下,采用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克服常规超声检测因叶片之间间距狭小、叶根结构复杂、信号识别困难等不足,通过四种扫查方式交叉扫查,实现叶片第一齿根全体积覆盖和第二、三齿根部分覆盖,并对缺陷进行准确定量,以防止汽轮机叶片叶根断裂事故的发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系统标定、开始检测和显示的判断与定量的步骤。本发明具有无需拆装叶片实施超声检测,缩短检修时间;四种扫查方式交叉扫查、相互补充,实现对枞树型叶根第一齿根部位的全体积覆盖检测;可以实现扇形扫查和深度聚焦。
-
公开(公告)号:CN119260112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382840.9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动焊执行机构及管道的自动化焊接方法,该熔池观察部件、焊枪、夹持部件、旋转运动部件、安装旋转盘、安装座、焊枪连杆、电机连杆、焊枪高度运动部件、送丝部件和焊枪摆动运动部件。安装旋转盘与旋转运动部件通过旋转环和链条连接和传动。旋转运动部件与夹持部件安装在一起。焊枪连杆和电机连杆都安装在安装座上,然后整体安装在安装旋转盘上。送丝部件用于焊接过程中,将焊丝不断送入焊枪下部,在电弧作用下熔化,最终在被焊接的管道母材上形成焊缝,通过螺栓安装在焊枪连杆上。执行机构本体安装旋转盘上。本申请通过模块化、紧凑型、定制化连杆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狭窄空间下自动化焊接的无法实施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110859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297672.7
申请日:2024-03-15
Applicant: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IPC: F16L55/10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厂管道冷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核电厂管道维修的多夹套液氮冰塞冻结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维修段长度,确定冰塞所需要的承载能力确定夹套的总长度;步骤二:根据所需的承载能力和夹套的总长度,来选择夹套,将之安装于管道上,夹套入口均指向多夹套间空隙处;步骤三:将夹套入口连接液氮钢瓶,夹套出口需连接通风管道;步骤四:开启液氮钢瓶调节阀,将液氮输送至夹套内部,液氮在夹套内部通过夹套内壁和管道进行热交换,形成冰塞;步骤五:通过温度传感器测量管壁温度,控制钢瓶调节阀的开度,从而控制冰塞的形成。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可以根据实际管道长度和承压需求选择合适的夹套长度和数量,从而达到快速冷却管道和减少液氮消耗的作用。本发明提供的多夹套液氮冻结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冰塞的附着能力,从而提供能够承载更高压力的冰塞。
-
公开(公告)号:CN116086419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076615.1
申请日:2023-02-08
Applicant: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燃料转运装置承载器铅垂度测量工具及方法。包括方管、把手、安装支座和无线倾角传感器,方管具有4个面,其中一个面设有把手,安装支座一面固定在方管的设有把手的面上,安装支座另一面通过接口安装无线倾角传感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应用本发明可实现人员不用攀爬脚手架,在承载器下段即可进行手持式测量,操作便捷;测量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传输给数据储存终端,避免了人员读数的误差;优化了测量工艺,达到了测量精度的要求;测量工作耗时短,减少了放射性环境下的人员剂量照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