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38011A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10795180.1
申请日:2022-07-07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多能互补协调运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考虑储能优化配置的风光火储系统联合运行方法,该方法利用火电机组补充出力,利用储能进行调节和平抑,并消纳多余风光功率;建立了风光火储联合运行的双层优化模型,上层模型确定最小储能装机容量,下层模型考虑运行经济性;以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求解机组最优出力策略,并将直流潮流约束、机组运行约束、电力平衡约束、弃风弃光约束等纳入约束条件;通过一体化优化,指导风光火储系统的联合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4638508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210280606.X
申请日:2022-03-21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多时空尺度下的源网荷储系统柔性平衡能力评估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通过基于线性相关统计系数、秩相关统计系数等统计学纲量,提出源网荷储系统的出力相关性评价指标;选取电源出力波动率、功率波动平抑度和系统出力平滑度作为衡量源网荷储系统出力性能的评价指标;选取电力不足期望时间比和电量不足期望比为衡量源网荷储系统出力可靠性的评价指标;从弃电水平、负荷追踪水平、调峰需求三个角度对源网荷储系统出力经济性进行评价,以构建源网荷储系统平衡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为源网荷储互补技术研究提供评价依据。由此,解决了衡量源网荷储系统的互补消纳能力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060396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038020.3
申请日:2023-08-16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IPC: H02J3/00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光火储多能源电力系统日前优化运行方法,方法包括:选取预设区域内的新能源机组构建不可控机组模型;将预设区域内规模化储能基于系统容量需求进行聚合,并根据集群划分界限值将储能划分为不同规模的储能集群,对不同集群的充放电运行条件进行约束,并基于火电机组及储能集群运行条件构建可控机组模型;基于不可控机组模型及可控机组模型构建日前优化调度模型;根据日前优化调度模型计算各个机组的计划功率,根据计划功率调整多能源电力系统日运行状态。本发明综合考虑系统的运行成本,能够降低优化调度问题的难度和维数,实现多能源电力系统运行成本最小化目标,可为多能源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6777199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556125.1
申请日:2023-05-15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IPC: G06Q10/0635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运行风险量化评估方法及装置,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运行风险量化评估方法,包括:获取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系统状态,并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系统状态进行抽样,生成实时运行状态;基于实时运行状态分别确定风险状态概率和风险严重度;基于风险状态概率与风险严重度确定实际风险指标值;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实际风险指标值进行权重分配,生成综合风险值,综合风险值用于选取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该方法可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运行风险量化,为系统运行安全水平评估提供评判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4938011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795180.1
申请日:2022-07-07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多能互补协调运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考虑储能优化配置的风光火储系统联合运行方法,该方法利用火电机组补充出力,利用储能进行调节和平抑,并消纳多余风光功率;建立了风光火储联合运行的双层优化模型,上层模型确定最小储能装机容量,下层模型考虑运行经济性;以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求解机组最优出力策略,并将直流潮流约束、机组运行约束、电力平衡约束、弃风弃光约束等纳入约束条件;通过一体化优化,指导风光火储系统的联合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5021333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796878.5
申请日:2022-07-05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序状态的新能源消纳能力评估方法,以火电机组出力为变量,以新能源出力最大消纳为目标,首先获取电力系统中部分元件的时序状态,包括负荷、线路、风电和光伏发电的时序出力,根据水电机组的电量与出力大小安排水电机组的时序出力,按照实现最大限度的新能源消纳安排机组出力后,再对火电机组开机序列进行迭代求解,寻找是否存在满足多目标优化的接纳能力约束分析模型的最优解,若存在,则认为系统可接纳现有的新能源发电量,若不存在最优解,则以最大新能源消纳量为目标函数,求解多目标优化模型,得到系统能消纳的新能源发电量,并分析不能消纳新能源的原因,最后计算并统计一系列新能源消纳能力评估指标,输出计算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44347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408900.X
申请日:2024-10-1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汪涛 , 陈桂亚 , 周曼 , 严方家 , 谭政宇 , 冯宝飞 , 李帅 , 张俊 , 张松 , 张馨月 , 徐杨 , 秦洪亮 , 龚文婷 , 周文静 , 时玉龙 , 杨欣玥 , 曹瑞
IPC: G06Q10/063 , G06Q50/06 , G06Q10/06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动库容曲线的水库调洪演算快速计算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收集库区资料,构建初始库区水力学模型;采集定线样本,包括:率定样本和检验样本,采用率定样本和检验样本检验初始库区水力学模型,得到库区水力学模型;提取实测洪水数据,划分多种来水方案,对每种来水方案设置不同出库流量并输入库区水力学模型计算,得到样本节点,构建动库容曲线图;基于水位计算过程连续和最高库水位等于动库容曲线计算值,采用水量平衡方程逐时段向后计算得到预见期内调洪水位的过程预报。本申请实现动库容影响下快速、准确的水库调洪演算,提供场次洪水库水位预报过程,为水库调度和水旱灾害防御提供更精确的库水位预报信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6186472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111419133.9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吴江) , 清华大学
IPC: G06F17/16 , G06F9/30 , G06F9/38 , G06F1/3293 , G06F1/3234 , G01S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矩阵计算方法、装置、系统、雷达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对矩阵数据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矩阵数据存储至存储器;接收到针对所述矩阵数据的计算指令时,控制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所述处理后的矩阵数据,以使所述FPGA对所述处理后的矩阵数据进行并行计算得到计算结果,并将所述计算结果存储至所述存储器;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并输出所述计算结果。上述技术方案,CPU执行矩阵数据的输入和计算结果的输出,FPGA仅执行矩阵计算,融合了CPU的数据接口灵活性和FPGA的低延迟和低功耗,以较低的成本和复杂度,实现延迟和功耗较低的矩阵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07117672A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710545250.7
申请日:2017-07-0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西安华诺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2F1/00 , B01D39/02 , G01N15/02 , C02F103/1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颗粒材料过滤中滤料优化配选方法,属于工业污水处理领域。该方法首先在每个去除悬浮物设备的来水口设立一个污水取水样点,获取污水水样并进行缓慢一次过滤后,测定该污水水样的平均粒径;根据平均粒径和不等径球状颗粒最紧密堆积多孔介质喉道之间的关系,确定滤料的种类,以及每种滤料对应的质量和喉道;最后根据喉道与球状颗粒直径间的关系,得到每种滤料对应的粒径,进而确定由不同质量和粒径的滤料所构成的滤料组合。本发明结合工业污水中悬浮物粒径特征,针对性地筛选出合适的粒径颗粒滤料,从而获取较高的悬浮物去除效果,大大提高了工业污水中悬浮物的处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051401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820962.6
申请日:2022-07-12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西南分部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交直流混联电网稳定性智能分析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确定限制玻尔兹曼机模型,利用多层受限玻尔兹曼机RBM设计深度置信网络DBN结构;确定深度置信网络训练方法,通过非监督学习方式学习原始特征空间中的数据分布特点;确定基于邻域元素分析的损失评估函数,并更新DBN结构的参数,得到电力系统的最终稳定性评估模型,以评估电力系统的瞬时稳定性。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通过离线时域仿真获得仿真样本,导致系统智能化分析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较低,无法保障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降低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等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