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04226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805188.1
申请日:2022-07-08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工业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恒压供水管网漏损率评估方法及其系统。所述适用于恒压供水管网漏损率评估方法包括:根据恒压供水系统的特点,利用拉格朗日比例负荷法和牛顿迭代法,从总表流量信号和加压设备压力信号中分离出用水信号参考向量和漏损信号参考向量,以此为约束条件,结合约束独立成分分析算法进行迭代,得到分离出的用水量信号与漏失量信号。即使现状工业园区、车站等场段不具备自动采集流量和压力的远传装置,本发明仅需要在停工检修时间从水泵处安装一个普通压力表,在水泵出水管处安装一个普通水表,派人员定时读数记录即可,观测数据的采集成本极低。
-
公开(公告)号:CN115033962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667789.0
申请日:2022-06-14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铁路站场、段所范围内综合管廊的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铁路综合管廊系统的模拟仿真设计方法及系统。所述铁路综合管廊系统的模拟仿真设计方法包括:通过对拟建场地基础资料勘察及建模、拟建场地管线设计成果梳理、拟建场地管线入廊规模确定以及管廊标准断面确定,获取管廊;对获取的管廊进行优化以及进行管廊节点优化:根据对管廊节点优化后的结果,形成铁路综合管廊系统的布置方式。本发明解决了铁路综合管廊设计过程中资料梳理,方案研究以及应用等方面存在的管线众多头绪乱,传统设计方法无法满足管线设计实际需求,设计复杂无处下手等问题。本发明避免了在铁路管廊设计过程中的盲从以及可能对设计产生的不利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9320213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402369.5
申请日:2024-10-09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郭焕晓 , 曾晓辉 , 张义龙 , 翟计红 , 蒋晓阳 , 王冠琪 , 刘冬 , 车跃龙 , 申耀国 , 王彦斌 , 周继超 , 李庆海 , 高潮 , 谢跃军 , 张大为 , 李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期生产废水压滤处理装置,包括平流式调节隔油沉淀干化水箱,所述平流式调节隔油沉淀干化水箱进水端与初沉池的出水端连通,平流式调节隔油沉淀干化水箱的出水端与压滤装置连通,所述压滤装置对滤室中的废水进行压滤过滤,所述压滤装置中还设置有对滤布进行反冲洗的冲洗机构,所述压滤装置包括主梁,所述主梁作为压滤装置装配基础,所述主梁处设置有提供压滤反力的止推板,所述止推板中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各个滤室串联。本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期生产废水压滤处理装置自动化程度高、投资和运营成本低、维护管理简单、可重复转场安装使用、废水回用和污泥回收同时完成。
-
公开(公告)号:CN221138092U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322898267.4
申请日:2023-10-27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天津金创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薄壁挂隐藏式智能列车上水装置,包括安装架和固定于安装架上的管架、电机和控制器;安装架的外壁上设置多个用于将安装架固定于站台墙壁内的固定结构,安装架能整体固定于站台墙壁内部;管架设置于安装架内,管架包括轴杆和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架,轴杆上盘绕一根上水管,两个侧架将上水管限位于两个侧架之间,轴杆与安装架之间转动连接,轴杆内具有进水通道,上水管与进水通道连通,安装架上具有与进水通道连通的进水口,安装架上具有上水管出口;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电机带动轴杆转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方便,智能化程度高,减少站台占地面积,起到提升站台美观度和整洁度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217632569U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21636391.2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F16/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地铁渗漏水用排水装置,包括进水罩,进水罩的侧边设有螺栓架,螺栓架通过螺栓与地下隧道的顶面连接,进水罩的底端设置有流通管;进水罩的底端还设置有加速管,加速管和流通管之间设置有用于改变水流在两个管之间流通方向的变向装置,加速管的底端设置有用于加速水流流动速度的加速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变向装置可以改变水流流通的方向,从而使水流向有加速装置管道的内部移动,然后利用加速装置的动力输出,为水流的运动增加动能,从而使水流在管道内部的运动速度增加,从而使单位时间内可以流通更大量的水,避免了雨水在隧道顶端的聚集,从而增加了设备使用功能性,提高了设备使用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地铁运行的安全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