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89971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469240.X
申请日:2024-04-18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沐正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IPC: C02F9/00 , C02F3/30 , C02F3/12 , C02F1/52 , C02F1/56 , C02F1/461 , C02F101/16 , C02F101/30 , C02F1/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慧车站雨污综合处理系统及方法,包括污水处理系统、分散式雨水收集截流设备、雨水蓄水池、集成式混凝过滤器、回用水池、回用水智能调控系统、水深度处理设备,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沿污水流向依次设置的初沉调节池、机械过滤池、接触氧化池、MBBR,MBBR出口连接回用水池;分散式雨水收集截流设备两个出口分别连接雨水蓄水池和初沉调节池,雨水蓄水池出口连接集成式混凝过滤器,集成式混凝过滤器出口连接MBBR和回用水池之间管道。本发明对车站内部生活污水、空调废水以及周边配套区域雨水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和智能调控,降低了污水排放量及自来水用量,为高铁车站绿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0158700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428766.2
申请日:2019-05-22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优质饮用水工程和二次供水改造工程结合的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泵房处预留加压管路、连通中区加压管、连通低区加压管、屋面预留处理。本发明中与常规三个分区三根立管下行上给的方法相比可以节省全部中区立管的空间,为立管施工创造条件。本发明通过预留阀门及管道能在二次供水改造前维持原供水系统,二次供水改造完成后直接切换为分区系统,通过中低区下行上给,高区加水箱旁通管上行下给的供水模式,节省管道占用空间,能够保证供水安全,远期废弃量小,系统切换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5204226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805188.1
申请日:2022-07-08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工业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恒压供水管网漏损率评估方法及其系统。所述适用于恒压供水管网漏损率评估方法包括:根据恒压供水系统的特点,利用拉格朗日比例负荷法和牛顿迭代法,从总表流量信号和加压设备压力信号中分离出用水信号参考向量和漏损信号参考向量,以此为约束条件,结合约束独立成分分析算法进行迭代,得到分离出的用水量信号与漏失量信号。即使现状工业园区、车站等场段不具备自动采集流量和压力的远传装置,本发明仅需要在停工检修时间从水泵处安装一个普通压力表,在水泵出水管处安装一个普通水表,派人员定时读数记录即可,观测数据的采集成本极低。
-
公开(公告)号:CN119591298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418137.9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泥资源化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铁列车集便器废水污泥减量及资源化利用装置、系统与方法。装置包括顺序相连的化粪池、污泥发酵罐,化粪池内为分格结构,化粪池的侧壁上部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化粪池的上方还设置有用于采集化粪池不同分格内污泥的水射器;污泥发酵罐底部设置有倾斜底壁和用于向上喷射污泥的发酵罐内喷头,污泥发酵罐内设置有用于限制污泥沿折返式流动路线流动的分格挡板,分格挡板与倾斜底壁之间形成有污泥流动及沉降通道。本发明实现了对集便式废水污泥资源化利用,节省了污泥的处置费用,降低了其对环境的潜在风险,实现了污泥减量化、资源化,减少了设备数量,运营成本低,操作简单,原料价廉。
-
公开(公告)号:CN110158700B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1910428766.2
申请日:2019-05-22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优质饮用水工程和二次供水改造工程结合的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泵房处预留加压管路、连通中区加压管、连通低区加压管、屋面预留处理。本发明中与常规三个分区三根立管下行上给的方法相比可以节省全部中区立管的空间,为立管施工创造条件。本发明通过预留阀门及管道能在二次供水改造前维持原供水系统,二次供水改造完成后直接切换为分区系统,通过中低区下行上给,高区加水箱旁通管上行下给的供水模式,节省管道占用空间,能够保证供水安全,远期废弃量小,系统切换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220688250U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22419547.2
申请日:2023-09-06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F16L3/11 , F16L55/02 , F16L55/03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铁给排水管道吊架,包括支撑吊架,所述支撑吊架内形成容纳给排水管道的凹槽空间;在所述凹槽空间内,所述支撑吊架底部固定设置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的顶端固定连接下管夹,所述下管夹的正上方设置上管夹,所述上管夹为倒U型结构,所述上管夹的两端穿过支撑吊架底部,且在支撑吊架下方的上管夹两端之间固定连接连接板;所述支撑吊架的底端面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竖板,两个所述支撑竖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横板,所述支撑横板上螺纹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顶端与连接板转动连接,旋转螺纹杆可带动连接板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可缓冲管道内进行给排水时产生的震动,提高吊架的稳定性,且方便调节管道的松紧,便于拆卸维修。
-
公开(公告)号:CN220395764U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21782358.5
申请日:2023-07-08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天津金创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E21F16/02 , B60P3/00 , B66C23/693 , B01D29/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涌水渗水引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施工用多维度可伸缩引排水及预处理组合装置,包括接水结构、用于承接收集接水结构内水的水处理结构以及连接在接水结构和水处理结构之间的伸缩机构;伸缩机构包括多级伸缩吊臂和配合多级伸缩吊臂同步伸缩的多级伸缩管,多级伸缩吊臂的自由端通过连杆部件铰接接水结构,以使接水结构的接水端始终处于朝上状态,多级伸缩管的一端与接水结构相连,另一端与水处理结构相连,水处理结构内设有固液分离结构。本实用新型可满足隧道内不同位置的高低位涌水或渗水引排水需求,保证隧道内的涌水或渗水能够及时有效的被处理,对隧道的稳定和洞内设施起到维护作用,保障隧道内施工作业及行车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216552343U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122949177.4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区间废水泵站水锤防护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区间废水泵站水锤防护的系统,地下区间废水泵站水锤防护的系统包括废水泵,所述废水泵位于地下区间废水泵站,所述废水泵的输出端通过扬水管延伸至地面出口并接入到泄压井内,所述泄压井的内部设有溢流堰,所述泄压井的一侧连接下游排水管,另一侧连接补水管,所述补水管的输出端接入到扬水管的起始端处,且所述补水管靠近废水泵站一侧安装有止回阀和电动阀门,所述电动阀门与位于所述废水泵站内的液位计信号连接。不但有效缓解地下区间废水泵站水锤危害,且投资增加很少,施工运维方便,而且整个水锤防护系统自动运行,无需投入人力运维,保障程度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220395765U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21782359.X
申请日:2023-07-08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天津金创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E21F16/02 , B66C23/68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涌渗水引排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维度可伸缩引排水辅助吊臂装置,包括同步伸缩的多级伸缩机构和伸缩管机构,多级伸缩机构包括主吊臂和相对于主吊臂依次逐级伸缩式连接的多节伸缩吊臂,伸缩管机构包括主管和相对于主管依次逐级伸缩式连接的多节伸缩管,各节伸缩管随各节伸缩吊臂同步伸缩,伸缩吊臂的自由端通过连杆部件铰接有接水盘,以使接水盘的接水端始终处于朝上状态,接水盘的出水端通过连管部件与伸缩管的自由端相连。本实用新型可满足隧道内高低不同位置的引排水需求,实现涌渗水的无动力引排,保证隧道内涌渗水能够及时有效的盛接、排放,对隧道施工作业的稳定和洞内设施安全起到维护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212052976U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20373836.7
申请日:2020-03-23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证小型泵房在消防用水合用情况下消防水量的系统,包括蓄水池,所述蓄水池通过吸水管连接加压泵,加压泵通过出水管连接远端用水社区或工厂;在所述出水管上设有消火栓,在消火栓后的出水管上安装液位控制阀;在所述消火栓与液位控制阀之间的出水管上连接泄水管,泄水管的空余端接入蓄水池,所述泄水管上装有超压泄压阀;所述蓄水池内设有液位指示计。本实用新型有效保证消防用水安全,且投资增加很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