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考虑地球自转的在轨卫星星地单向距离修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99536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382292.9

    申请日:2023-04-1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考虑地球自转的在轨卫星星地单向距离修正方法,使用的测量设备包括:在轨卫星和地面站;在地面站的星地距离测量系统中增加距离修正模块,包括:在地面站的星地距离测量系统中建立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卫星地面站和在轨卫星之间的星地距离测量模型,并以转发式测距法获得未考虑地球自转影响因素的星地距离;根据地球自转速度和卫星地面站所处的地理纬度,计算出地面站随地球自转产生的位移在星地连线上的投影;利用投影距离修正,对非对称的星地距离进行修正,得到高精度星地单向距离。

    一种基于形状特征搜索的近地卫星目标自动捕获算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72466B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611009936.6

    申请日:2016-11-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形状特征搜索的近地卫星目标自动捕获算法,利用建立天线的方向图模型,然后将目标与天线相对运动形成的电压的变化率曲线作为待检测曲线,在天线的方向图模型中搜索最符合该曲线特征的起始点和终止点,最后利用终止点确定目标与天线电轴的相对位置,从而控制天线完成目标的捕获跟踪。实际验证结果表明,当目标在天线副瓣范围内运动时,该方法能自动完成目标的捕获跟踪,而无需人工的扫描干预,同时该方法也可用于主副瓣判别。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天线的搜索范围,缩短捕获时间,提高自动化成功率。

    一种基于形状特征搜索的近地卫星目标自动捕获算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72466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09936.6

    申请日:2016-11-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S19/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形状特征搜索的近地卫星目标自动捕获算法,利用建立天线的方向图模型,然后将目标与天线相对运动形成的电压的变化率曲线作为待检测曲线,在天线的方向图模型中搜索最符合该曲线特征的起始点和终止点,最后利用终止点确定目标与天线电轴的相对位置,从而控制天线完成目标的捕获跟踪。实际验证结果表明,当目标在天线副瓣范围内运动时,该方法能自动完成目标的捕获跟踪,而无需人工的扫描干预,同时该方法也可用于主副瓣判别。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天线的搜索范围,缩短捕获时间,提高自动化成功率。

    一种基于皮尔逊系数的航天器相关遥测参数查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02554B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1910782038.1

    申请日:2019-08-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皮尔逊系数的航天器相关遥测参数查找方法,通过计算每个参数的采样间隔,利用最频繁采样间隔对多参数重采样处理,将多参数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结果排序找出最大正相关参数集合和最大负相关参数集合,克服了现有动态时间弯曲等相关性计算方法丢失时间同步信息,及传统皮尔逊系数方法无法在不同采样间隔的多遥测序列进行相关计算等问题,取得了在多遥测数据分析中完成正负相关性查询的效果,即有利于从大量航天器遥测数据中挖掘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又有利于辅助航天器异常分析时的多参数排查定位。

    一种基于皮尔逊系数的航天器相关遥测参数查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02554A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910782038.1

    申请日:2019-08-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皮尔逊系数的航天器相关遥测参数查找方法,通过计算每个参数的采样间隔,利用最频繁采样间隔对多参数重采样处理,将多参数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结果排序找出最大正相关参数集合和最大负相关参数集合,克服了现有动态时间弯曲等相关性计算方法丢失时间同步信息,及传统皮尔逊系数方法无法在不同采样间隔的多遥测序列进行相关计算等问题,取得了在多遥测数据分析中完成正负相关性查询的效果,即有利于从大量航天器遥测数据中挖掘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又有利于辅助航天器异常分析时的多参数排查定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