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航行体上浮试验的水下拖曳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535170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299370.0

    申请日:2022-10-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航行体上浮试验的水下拖曳装置,在框架上设有光滑滑轨和行进齿条,光滑滑轨和行进齿条相互平行布设;在拖拽小车上设有动力单元以及行进齿轮,拖拽小车置于光滑滑轨上,动力单元固定在拖拽小车内部,动力单元的输出轴和行进齿轮相连,行进齿轮和行进齿条相啮合;若干个托架以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平行间隔固定设在拖拽小车的顶部,在托架两侧以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固定设有夹持释放机构,夹持释放机构内设有由电磁力和弹力共同控制的固定插销,浮体模型上设有固定槽,通过同时控制所有固定插销的伸出和收回,实现对浮体模型的固定和释放。具有操作简单、释放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的特点,有利于保证试验数据准确可靠。

    一种用于大坝检测的水下机器人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63202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257621.1

    申请日:2017-04-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C13/00 G01C23/00

    Abstract: 一种用于大坝检测的水下机器人系统及其检测方法,水下机器人系统包括水下机器人平台、脐带缆以及水面监控箱;水下机器人平台上搭载执行器、传感器设备以及电子舱,执行器布置在水下机器人平台上,用于实现水下机器人平台在水下的前进/后退、转向、侧移、下潜/上浮运动;传感器设备用于采集水下机器人平台相对坝体距离、深度以及水下航位信息;电子舱通过脐带缆与水面监控箱相连接;脐带缆包括绞车、缆线,用于完成水下机器人平台电力的传输和水下机器人平台与水面监控箱之间的双向信息传递。本发明实现水下检测区域的全覆盖式的检测,检测过程全自主式,无需人员干预,有效减轻人员操作实现大坝检测的劳动强度,提高坝体水下检测效率。

    一种水下应急辅助救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6704487U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720415055.8

    申请日:2017-04-19

    Abstract: 一种水下应急辅助救援装置,包括水下机器人平台、脐带缆、水面监控台以及氧气输送系统,脐带缆与水下机器人平台、水面监控台以及氧气输送系统分别相连,水面监控台接入外部供电;水下机器人平台搭载各种水下探测和作业设备,由水面监控台遥控实现水下的作业任务;脐带缆用于实现水面监控台和水下机器人平台之间的信息传递,以及实现氧气输送系统与水下被困人员之间的氧气输送;水面监控台用于完成水下视频和声呐信息的监控,以及完成水下机器人平台的运动控制;氧气输送系统用于完成水下氧气的输送控制。本实用新型快速投入水下救援,为幸存人员提供水下照明、食物投递、语音通话、生命通道导引、氧气输送等生命支持,为潜水员最终施救提供便利。

    一种水面漂浮物清污保障船

    公开(公告)号:CN206278235U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621375119.8

    申请日:2016-12-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面漂浮物清污保障船,包括船舶主体和货舱,专用清污装置包括收漂输送机、导漂翼和收漂耙,收漂输送机嵌入布置于船舶主体的首部,导漂翼分布于收漂输送机的两侧,导漂翼连接有摆动轴,摆动轴与船舶主体连接,摆动轴带动导漂翼左右摆动,收漂输送机的上方设有一横梁,收漂耙的一端与横梁铰接,可沿铰轴垂向上下转动,货舱布置于船舶主体上,货舱的首部与收漂输送机的输出端连接。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水面漂浮物的清理和收集,结构紧凑、工作可靠、使用简便、运输便捷等特点,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清污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设备转移运输比较灵活。

    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的模块化爬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8306967U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20843775.9

    申请日:2018-06-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的模块化爬行装置,包括主体框架、数组滚轮和数个驱动装置,主体框架包括左、右侧板和横向连接装置,横向连接装置包括数组固定轴套和数根连接轴,每组固定轴套为两个,左右对称设于左、右侧板内端面上,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与固定轴套相连,每组滚轮包括数个同一尺寸的滚轮,数组滚轮的尺寸不同,同组的数个滚轮两两对称设于左、右侧板的外端面上,数个驱动装置设于左、右侧板的内端面上与数个滚轮相对应。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拆装方便、操作简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