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623142B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110046434.5
申请日:2021-01-14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嵌入式带缆桩甲板加强结构设计方法,包括:S1、将甲板上的带缆桩根据布置方向分为带缆桩纵向布置、带缆桩横向布置、带缆桩大角度斜向布置、带缆桩小角度斜向布置,并设计相应的加强材布置方案;S2、根据式(2)得到加强T型材的最小剖面模数Wmin,然后在多种规格的T型材中选取,使得其与甲板组成的等效工字钢剖面模数大于Wmin;S3、根据加强T型材的布置情况选取合适的连接方式。本发明设计方法可以直接快速确定嵌入式带缆桩甲板加强结构的布置方案、加强材高度、厚度、宽度以及连接方式等,能够在方案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等不同设计阶段对加强结构进行设计,相对于数值计算节省了工作量,也保证了结构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8637038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813559.X
申请日:2024-06-24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IPC: B63B7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善层高理念的船舶甲板横梁设计方法,包括:S1、甲板横梁初步设计,不考虑管路、电缆的穿孔情况,按照相应船体结构设计方法进行甲板设计;S2、对于布置在甲板横梁下方、影响层高的管路或电缆,根据规范中梁上开孔原则,对管路或电缆穿梁进行判断:若穿孔符合规范要求,则在甲板横梁上直接开孔并按规范要求进行相应加强;若穿孔不符合规范要求,则考虑将管路和/或电缆集中化或扁平化改善布置方案的可行性;若改善布置后仍无法满足要求,则考虑基于改善层高理念的含开孔横梁局部优化设计;S3、基于改善层高理念的含开孔横梁局部优化设计,腰圆孔需满足设计要求。本发明保证甲板强度前提下,增加了舱室与通道的可用层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212642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685153.4
申请日:2021-06-21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IPC: B63B1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船体上层建筑的弹性接头及连接方法,包括弹性连接件、活动盖板和盖板紧固件,弹性连接件为U型板状结构,两侧顶端分别与待连接上层建筑甲板的底面相连,活动盖板的铰接端与对应侧的上层建筑甲板的顶面铰接相连,活动盖板的开合端对应的上层建筑甲板的顶面设有盖板紧固件,与活动盖板的开合端配置紧固。本发明可有效降低上层建筑参与总纵强度的程度,同时外形美观,位于露天甲板处的上盖板可以活动翻开,清除积水,防止弹性接头内部锈蚀,维护便利。
-
公开(公告)号:CN114802590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210670617.9
申请日:2022-06-14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板室折角处加强结构及其加强方法。本甲板室折角处加强结构包括覆板、肘板、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其中,甲板室折角处两侧的甲板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覆板的两端分别架设于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上,肘板位于覆板下方以将其支撑,肘板上开设有通焊孔。本发明提出的甲板室折角处加强结构,便于实施且空间资源占用少、重量代价小。
-
公开(公告)号:CN111761168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541773.6
申请日:2020-06-15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IPC: B23K9/02 , B23K9/235 , B23K9/32 , B23K33/00 , B23K103/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舰船用钢铝复合接头连接方法,包括:S1、分别在钢壁和铝合金壁上与所述钢铝复合接头连接处对应区域开设开口,保证所述开口端部距焊件端部的距离大于焊脚尺寸;S2、在钢铝复合接头连接处设置一定间隙,然后将钢铝复合接头的钢层与钢壁焊接,铝合金层与铝合金壁焊接,间隙处不焊接,焊接时坡口两侧分别设置引弧小块及熄弧小块;S3、在所述开口处进行包角焊;S4、在两根钢铝复合接头间隙处注入并填满结构胶来保证焊缝密封性。本发明在舱壁开口端部处进行包角焊,在避免钢铝复合接头因焊接而开裂的同时,能够保证舱壁与钢铝复合接头的有效连接,通过包角焊防止水汽等沿着开孔端部进入焊缝,同时能够改善端部的受力情况,避免应力集中。
-
公开(公告)号:CN117744239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656883.7
申请日:2023-12-04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舰船用变截面梁设计方法,S1、确定变截面梁的重要几何参数,S2、以保证变截面梁的强度、疲劳寿命和极限承载力不低于原等截面梁为原则,确定变截面梁重要几何参数的约束条件:S2.1、确定开口尺寸参数a、b和k;S2.2、确定变截面尺寸,包括变截面形状尺寸参数H、n和m,以及变截面梁腹板厚度tw’;S3、确定变截面梁开孔加强方案:在变截面梁开孔处设置加强围缘扁钢进行加强,确定加强围缘扁钢尺寸参数f和t。本发明归纳一系列参数来定义变截面梁设计特征,通过参数之间的约束关系,针对不同腹板高度、厚度、开孔大小的等截面梁,快速实现变截面梁设计方案;该变截面梁方案,其强度、疲劳寿命和极限承载力不低于修改前的等截面梁。
-
公开(公告)号:CN114802590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670617.9
申请日:2022-06-14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板室折角处加强结构及其加强方法。本甲板室折角处加强结构包括覆板、肘板、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其中,甲板室折角处两侧的甲板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覆板的两端分别架设于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上,肘板位于覆板下方以将其支撑,肘板上开设有通焊孔。本发明提出的甲板室折角处加强结构,便于实施且空间资源占用少、重量代价小。
-
公开(公告)号:CN112623142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110046434.5
申请日:2021-01-14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嵌入式带缆桩甲板加强结构设计方法,包括:S1、将甲板上的带缆桩根据布置方向分为带缆桩纵向布置、带缆桩横向布置、带缆桩大角度斜向布置、带缆桩小角度斜向布置,并设计相应的加强材布置方案;S2、根据式(2)得到加强T型材的最小剖面模数Wmin,然后在多种规格的T型材中选取,使得其与甲板组成的等效工字钢剖面模数大于Wmin;S3、根据加强T型材的布置情况选取合适的连接方式。本发明设计方法可以直接快速确定嵌入式带缆桩甲板加强结构的布置方案、加强材高度、厚度、宽度以及连接方式等,能够在方案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等不同设计阶段对加强结构进行设计,相对于数值计算节省了工作量,也保证了结构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7494313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74647.3
申请日:2023-11-06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IPC: G06F30/15 , G06F30/27 , G06T17/00 , G06F11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体结构三维模型检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取船体结构三维模型中待检查构件的信息;将船体结构三维模型导入CATIA三维设计平台,通过在船体结构三维模型的结构树上选择选择需要检查的模型构件,提取模型构件的分类名称、规格、材质和颜色配置信息;2)对模型构件的信息进行分类;3)配置模型检查用户文件;4)构件信息比对;5)构件筛选及变色;对步骤4)中的结果,采用四个维度的分类及子类别对构件进行筛选,筛选完成后,即可通过颜色的差别,方便、直观的对模型进行检查。采用本发明方法,按照舰船实际使用的构件规格和材质进行颜色的初始配置,根据材质、板厚和截面尺寸对构件进行筛选并进行颜色变换,能够显著提高模型检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911280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111240245.8
申请日:2021-10-25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船舶上层建筑共形结构的参数化设计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上层建筑的参数,建立上层建筑结构外型几何模型;S2、确定参数关联关系,建立上层建筑共形结构几何模型;S3、建立基于参数化的有限元模型设计程序;S4、建立后处理评估体系,为后续的迭代计算参数修改提供依据。本发明针对船舶概念设计和方案设计阶段形成的上层建筑结构共形设计多方案,提供快速构建上层建筑共形结构的参数化设计方法,并能快速评估结构重量、强度、刚度、振动和雷达波隐身水平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为确定上层建筑结构的共形方案提供有效的设计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