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储能单元协同放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60737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0980759.5

    申请日:2022-08-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储能单元协同放电方法,针对储能装置中多个相同的储能单元协同放电的工况,在满足总放电功率需求的前提下,根据当前参与放电的储能单元储能状态,自动调节各储能单元对应的放电功率指令,使各储能单元的储能状态在下降过程中趋近,实现了延长所有储能单元均处于可放电状态的时间的功能,保证了储能装置对系统的功率支撑能力。本发明根据各储能单元当前的储能状态分配功率指令,使各储能单元的储能状态在下降过程中趋近,避免了部分储能单元因储能状态达到下限而失去放电功能的问题。本发明计算简单,适用范围广,在整个放电过程中自动满足所有储能单元放电功率指令均不超过其额定功率的要求,有利于设备长期稳定工作。

    一种用于船舶区域配电的DC-DC斩波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868076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911117931.9

    申请日:2019-1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船舶区域配电的DC-DC斩波装置,包括依次串联的双电源输入选择单元、充电限流单元、LC滤波网络、高频逆变单元、高频隔离变压器、高频整流单元、直流输出滤波网络,设置在斩波装置的电源传输回路中的传感器,以及通过信号输出端与斩波装置的信号输入端连接、通过信号输入端与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的核心控制单元;通过SVPWM技术和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实现船舶直流区域配电系统中DC700V~1000V到DC220V的电能转换,为直流区域配电系统的直流负载提供DC220V直流电能输出,具有响应快,运行稳定、可靠的特点,并通过网络通信进行远程监控,提高了船舶区域配电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一种多储能单元协同放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60737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210980759.5

    申请日:2022-08-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储能单元协同放电方法,针对储能装置中多个相同的储能单元协同放电的工况,在满足总放电功率需求的前提下,根据当前参与放电的储能单元储能状态,自动调节各储能单元对应的放电功率指令,使各储能单元的储能状态在下降过程中趋近,实现了延长所有储能单元均处于可放电状态的时间的功能,保证了储能装置对系统的功率支撑能力。本发明根据各储能单元当前的储能状态分配功率指令,使各储能单元的储能状态在下降过程中趋近,避免了部分储能单元因储能状态达到下限而失去放电功能的问题。本发明计算简单,适用范围广,在整个放电过程中自动满足所有储能单元放电功率指令均不超过其额定功率的要求,有利于设备长期稳定工作。

    一种多储能单元协同充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12894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210982829.0

    申请日:2022-08-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储能单元协同充电方法,针对可用总充电功率存在限值的工况,根据当前供电系统能够提供的最大充电功率以及各储能单元的储能状态,自动调节各储能单元对应的充电功率;实现了提高储能装置整体的平均充电速度的功能。本发明通过各储能单元充电功率的合理分配,使各储能单元完成充电的时间尽量趋同,从而充分利用系统可用功率额度和充电控制器额定容量,缩短了多储能单元整体充电时间。本发明使各储能单元充电功率及总充电功率始终平滑变化,避免了对供电系统产生冲击。本发明通过线性计算得到折减系数,在常规控制手段基础上不需额外获取储能单元信息,易于工程实现。

    一种用于船舶区域配电的整流电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880876A

    公开(公告)日:2020-03-13

    申请号:CN201911117745.5

    申请日:2019-1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船舶区域配电的整流电源装置,包括依次串联的十二相整流变压器、AC/DC变换电路和直流输出滤波网络,以及传感器、核心控制器和操作指示单元;通过将三相输入电源变换为十二相输出、可控整流和平滑滤波,以及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实现在船舶直流区域配电系统中将三相交流电能AC630V输入电源转换为直流DC700V~1000V的输出电能,为直流区域配电系统提供直流输出电能,具有响应快,运行稳定、可靠的特点,并通过网络通信进行远程监控,提高了船舶区域配电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一种用于船舶区域配电的整流电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880876B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1911117745.5

    申请日:2019-1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船舶区域配电的整流电源装置,包括依次串联的十二相整流变压器、AC/DC变换电路和直流输出滤波网络,以及传感器、核心控制器和操作指示单元;通过将三相输入电源变换为十二相输出、可控整流和平滑滤波,以及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实现在船舶直流区域配电系统中将三相交流电能AC630V输入电源转换为直流DC700V~1000V的输出电能,为直流区域配电系统提供直流输出电能,具有响应快,运行稳定、可靠的特点,并通过网络通信进行远程监控,提高了船舶区域配电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特种负载模拟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078865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616920.0

    申请日:2022-06-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特种负载模拟装置,该装置包括预充电电路及开关、控制单元和若干负载单元;每个负载单元均包括直流母线电容、三相逆变电路及三相阻感负载;预充电电路及开关的一端与外部直流母线相连,另一端与各个负载单元的直流母线电容及三相逆变电路并联;控制单元根据待模拟的负载电流产生逆变电路输出电压指令,通过控制各三相逆变电路中开关器件的通断改变其输出的三相电压,变化的三相电压在与三相逆变电路相连的三相星型对称阻感元件上产生实时变化的功率消耗,使本装置从外部直流母线吸收的电流跟踪期望的电流指令,即负载电流跟踪负载电流指令,实现负载的快速调节。本发明用作采用直流电制的模拟电力系统负载或者模拟储能系统负载。

    一种用于船舶区域配电的DC-AC逆变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868095B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1911117760.X

    申请日:2019-1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船舶区域配电的DC‑AC逆变装置,包括依次串联的双电源输入选择单元、充电限流单元、直流输入滤波网络、功率逆变器、正弦波滤波器和三相隔离变压器,设置在逆变装置的电源传输回路中的传感器,以及通过信号输出端与逆变装置的信号输入端连接、通过信号输入端与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的核心控制单元;通过空间矢量脉宽调制和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实现船舶直流区域配电系统中DC700V~1000V到AC380V的电能转换,为直流区域配电系统的交流负载提供三相交流电能输出,具有响应快,运行稳定、可靠的特点,并通过网络通信进行远程监控,提高了船舶区域配电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一种新型储能供配电一体化平台装置和配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32889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558729.X

    申请日:2023-05-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储能供配电一体化平台装置和配置方法,针对大功率特殊负载在启动和运行过程中对配电网造成的影响,结合配电多电制转换需求,通过将储能系统与配电系统进行一体化设计,将储能组件与多电制配电支路进行互联,为配电系统重要负荷提供应急供电,缓解了特殊负载对配电网的冲击,增强了配电系统的灵活性,实现了为接入配电网的不同的特殊负载供电的功能,增加了配电系统的电能来源,具备能量智能管理的条件。本发明搭建了满足多种特殊负载的通用型储能供电平台,满足了不同电制特殊负载的需求,节约了总体资源,满足了舰船的大功率特殊负载需求。本发明采用一体化设计,减少了配电系统的空间和重量需求。

    一种多储能单元协同充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12894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982829.0

    申请日:2022-08-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储能单元协同充电方法,针对可用总充电功率存在限值的工况,根据当前供电系统能够提供的最大充电功率以及各储能单元的储能状态,自动调节各储能单元对应的充电功率;实现了提高储能装置整体的平均充电速度的功能。本发明通过各储能单元充电功率的合理分配,使各储能单元完成充电的时间尽量趋同,从而充分利用系统可用功率额度和充电控制器额定容量,缩短了多储能单元整体充电时间。本发明使各储能单元充电功率及总充电功率始终平滑变化,避免了对供电系统产生冲击。本发明通过线性计算得到折减系数,在常规控制手段基础上不需额外获取储能单元信息,易于工程实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