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16345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011303484.9
申请日:2020-11-19
Applicant: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道壁面喷淋式冷却循环散热系统及磁悬浮运输系统,该系统包括冷却管路、储水站、第一动力单元、集水槽、第一回水组件、第二动力单元和冷却组件,冷却管路沿真空管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真空管道外壁面上,冷却管路包括管路本体和多个喷水单元,多个喷水单元间隔设置在管路本体上,第一动力单元用于将储水站内存储的液态水运送至冷却管路,真空管道设置在集水槽内,第一回水组件分别与集水槽和储水站连接,第一回水组件用于将集水槽内收集的液态水送至储水站,冷却组件通过第二动力单元与储水站连接。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真空管道壁面冷却循环水量巨大,电能投入大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521029A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011299175.9
申请日:2020-11-19
Applicant: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道间隔式散热系统及具有其的磁悬浮运输系统,该系统包括多个散热组件,多个散热组件沿真空管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任一散热组件均包括风冷换热器、冷却装置和动力单元,风冷换热器设置在真空管道内,冷却装置和动力单元均设置在真空管道外,动力单元用于驱动吸收热量后的冷却介质进入冷却装置并将经冷却后的冷却介质重新送回至风冷换热器;当真空管道内任一区域处的气流温度超过设定温度阈值范围时,通过对应区域处的散热组件动作以实现对对应区域处的气流的散热。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超长距离、超大管径的真空管道磁悬浮交通运输系统由于气动热带来的管道环境温度过高、安全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518043A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011303240.0
申请日:2020-11-19
Applicant: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真空管道磁悬浮运输系统的管道间隔式散热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多个散热组件沿真空管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任一散热组件均包括风冷换热器、冷却装置和动力单元;沿管道的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气流温度,当任一区域处的气流温度超过设定温度阈值范围时,真空管道内对应区域处的散热组件动作,冷却介质吸收对应区域处气流热量,冷却装置对携带热量的冷却介质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冷却介质重新送回至风冷换热器,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温度处于设定温度阈值范围内。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超长距离、超大管径的真空管道磁悬浮交通运输系统由于气动热带来的环境温度过高、安全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518005A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011303471.1
申请日:2020-11-19
Applicant: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道壁面套管式冷却循环散热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液冷水套包覆在真空管道的整体外侧面;将储水站的一端通过第一动力单元与液冷水套的进水口连接,将另一端与出水口连接;实时监测真空管道的壁面温度,当真空管道的壁面温度超过设定温度阈值范围时,将储水站中的低温液态水送至液冷水套以对真空管道的壁面进行冷却并将吸热后的高温液态水送至储水站,将储水站内的吸热后的高温液态水送至冷却组件冷却并将冷却后的低温液态水重新送回至储水站;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真空管道的壁面温度处于管道壁面设定温度阈值范围。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真空管道壁面冷却不均匀、电能投入大且需要回收冷却液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520101A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011299196.0
申请日:2020-11-19
Applicant: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浸泡式液冷回路循环散热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线圈放置在线圈冷却组件的线圈冷却腔体内,在线圈冷却腔体中注入第一冷却介质以使线圈浸泡在第一冷却介质中;将线圈冷却组件通过第一动力单元与热交换器连接,将线圈冷却组件和冷却装置分别与热交换器连接;实时监测线圈的工作温度,超过设定温度阈值范围时,将吸热后的第一冷却介质送至热交换器并将冷却后的第一冷却介质送回线圈冷却组件,热交换器将第一冷却介质携带的热量转移至第二冷却介质,冷却装置对第二冷却介质进行冷却,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温度处于设定温度阈值范围内。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线圈进行散热的流程复杂、成本高且散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518007A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011299300.6
申请日:2020-11-19
Applicant: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道壁面喷淋式冷却循环散热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冷却管路沿真空管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真空管道外壁面上,在真空管道的下方放置集水槽;当真空管道的管道壁面温度超出设定温度阈值范围时,第一动力单元将存储在储水站的低温液态水送至冷却管路,冷却管路的多个喷水单元喷射低温液态水以对真空管道的壁面进行散热;第一回水组件将集水槽内收集的高温液态水送至储水站,第二动力单元将储水站内的液态水送至冷却组件冷却并将冷却后的液态水重新送至储水站;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真空管道的管道壁面温度处于设定温度阈值范围内。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真空管道壁面冷却循环水量巨大,电能投入大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518006A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011303473.0
申请日:2020-11-19
Applicant: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道壁面套管式冷却循环散热系统及磁悬浮运输系统,该系统包括液冷水套、第一动力单元、储水站、第二动力单元和冷却组件,液冷水套包覆在真空管道的整体外侧面,液冷水套具有液态水容纳腔、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设置在液冷水套的一端,出水口设置在液冷水套的另一端,储水站的一端通过第一动力单元与液冷水套的进水口连接,储水站的另一端与液冷水套的出水口连接,第一动力单元用于将储水站内存储的液态水运送至液冷水套,冷却组件通过第二动力单元与储水站连接,冷却组件用于对储水站内的液态水进行冷却。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真空管道壁面冷却不均匀、电能投入大且需要回收冷却液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516345A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011303484.9
申请日:2020-11-19
Applicant: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道壁面喷淋式冷却循环散热系统及磁悬浮运输系统,该系统包括冷却管路、储水站、第一动力单元、集水槽、第一回水组件、第二动力单元和冷却组件,冷却管路沿真空管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真空管道外壁面上,冷却管路包括管路本体和多个喷水单元,多个喷水单元间隔设置在管路本体上,第一动力单元用于将储水站内存储的液态水运送至冷却管路,真空管道设置在集水槽内,第一回水组件分别与集水槽和储水站连接,第一回水组件用于将集水槽内收集的液态水送至储水站,冷却组件通过第二动力单元与储水站连接。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真空管道壁面冷却循环水量巨大,电能投入大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63643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755444.6
申请日:2024-12-03
Applicant: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悬浮铰链电缆连接状态巡检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移动设备和设置于移动设备上的两个高频发射线圈、三个高频接收线圈、电子换向器、高频电流源、信号采集与处理模块;移动设备用于带动两个高频发射线圈、三个高频接收线圈、电子换向器、高频电流源、信号采集模块沿列车推进方向进行正向或反向移动;两个高频发射线圈用于发射信号,以使当前与两个高频发射线圈位置相对的一对8字悬浮线圈产生感应电流;高频电流源用于通过电子换向器换向以使两个高频发射线圈切换为同相工作状态或反相工作状态;三个高频接收线圈用于接收信号,并发送至信号采集与处理模块;信号采集与处理模块用于判断铰链电缆的连接状态是否正常。
-
公开(公告)号:CN114520098A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011299187.1
申请日:2020-11-19
Applicant: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浸泡式液冷回路循环散热系统及具有其的磁悬浮运输系统,该系统包括线圈冷却组件、第一动力单元、热交换器和冷却装置,线圈冷却组件包括线圈冷却壳体和第一冷却介质,线圈冷却壳体具有线圈冷却腔体,第一冷却介质设置在线圈冷却腔体内,线圈浸泡在第一冷却介质中,第一动力单元的一端与线圈冷却组件连接,热交换器包括第二冷却介质,第一动力单元的另一端与热交换器连接,热交换器用于将第一冷却介质携带的热量转移至第二冷却介质,第一动力单元用于将第一冷却介质送至热交换器并将冷却后的第一冷却介质送回线圈冷却组件。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散热系统结构复杂、成本高且散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