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28051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445711.3
申请日:2024-04-15
Applicant: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30/15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端齿连接螺栓工作预紧力确定方法,包括:求解端齿连接螺栓的初始预紧力;确定端齿连接螺栓的装配预紧力;得到端齿连接螺栓的螺栓预紧力;测定离心力对螺栓预紧力衰减的影响,并建立函数表达式;确定端齿连接螺栓的螺栓工作预紧力;确定端齿连接螺栓的轴向分离载荷;确定根据螺栓工作预紧力与轴向分离载荷的比值,当比值大于1时判断发动机工作状态下端齿连接螺栓的预紧力达到要求,否则判断预紧力偏低。本发明综合考虑到发动机实际运转过程中多种因素对螺栓连接造成的影响,确定的预紧力更为准确,可避免发动机转子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松动,保证航空发动机高压转子连接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702566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967818.X
申请日:2023-08-03
Applicant: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IPC: G06F30/23 , G06F30/17 , G06F17/18 , G06F119/02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残余变形的轮盘破裂转速确定方法,通过建立轮盘材料的实际破裂转速获得对应的轮盘轮缘、盘心残余变形限制标准,得到轮盘仿真计算用材料塑性本构模型,后续轮盘设计时仅开展仿真计算得到轮盘轮缘、盘心相对残余变形量与转速的关系,并将轮盘轮缘、盘心残余变形限制标准代入待设计轮盘的轮盘轮缘相对残余变形量与转速的关系、盘心相对残余变形量与转速的关系中,即可获得待设计轮盘的破裂转速。该方法可保障轮盘设计的可靠性及安全性,且破裂转速确定流程简便、快捷,无需重复开展相同材质不同尺寸轮盘设计时需单独进行轮盘超转、破裂试验便可准确确定破裂转速,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563818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1545272.0
申请日:2022-12-05
Applicant: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1M15/14 , G01N3/32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考虑瞬态历程温度影响的轮盘疲劳寿命设计方法,通过疲劳强度折算瞬态历程应力谱,解决了传统方法存在的使用拉伸强度折算应力谱得到应力幅偏低的问题,规避了低循环疲劳寿命设计结果偏高的风险;通过应力幅、疲劳强度改进后的试验器系数,对发动机状态轮盘疲劳寿命设计结果进行试验验证评估的有效性进行判别,提高了试验参数的合理性,确保所设计的发动机状态轮盘疲劳寿命满足实际工作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558011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121661.8
申请日:2025-01-26
Applicant: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状U型高温薄壁机匣加强环铆钉跑道孔间隙设计方法,包括:步骤一、确定铆钉跑道孔间隙理论值;步骤二、确定铆钉跑道孔间隙设计试车载荷谱;步骤三、确定铆钉跑道孔间隙概率分布;步骤四、确定失效跑道孔间隙概率分布;步骤五、根据步骤三和步骤四,确定铆钉跑道孔间隙优化值。为降低铆钉工作失效概率,本发明引入铆钉跑道孔间隙‑铆钉失效干涉模型,充分考虑了制造、装配、热载荷的分散性,大幅提升铆钉结构的工作可靠性,大幅降低大量的试验和人力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043624B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062233.4
申请日:2024-08-05
Applicant: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IPC: G01M7/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加力燃烧室片状脱落物容许面积的确定方法及系统,根据加力燃烧室内悬挂零部件的横截面面积和力学性能参数,确定破坏悬挂零部件的片状脱落物危险能量,再根据加力燃烧室的进口位置以及加力燃烧室内悬挂零部件的轴向位置,获得片状脱落物从脱落运动至与悬挂零部件碰撞行程中的单位面积最大动能;根据所述危险能量、所述单位面积最大动能以及悬挂零部件碰撞后的应变率要求值和拉伸破坏时延伸率,分析获得破坏悬挂零部件的片状脱落物容许面积初始值。可简单高效开展流道脱落内物对下游物体的碰撞损伤评估,为制定加力燃烧室初期损伤容限标准提供指导依据;且分析过程节约了通过动态仿真分析的大量计算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8427985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446607.6
申请日:2024-04-15
Applicant: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疲劳寿命的轮盘螺栓孔孔边双倒角设计方法,针对所获得的安装边孔边最大应力所在部位,选择螺栓孔孔边最大应力一侧的倒角进行优化,初始的对称倒角尺寸为CX1,优化的非对称倒角尺寸为CX1×X2;以轮盘安装边螺栓孔孔边最大应力部位的峰值为优化目标,确定X2的最优解;增加第二个倒角,第二个倒角的尺寸计为CX2×X11以轮盘安装边螺栓孔孔边最大应力部位的应力幅为优化目标,确定X11的最优解;本方法通过非对称的第一个倒角,降低了峰值应力,通过第二个倒角,将因端面挤压产生的谷值压应力变为拉应力,从而降低了应力幅,进而提高了疲劳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8070455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458596.3
申请日:2024-04-17
Applicant: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IPC: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涡轮转静子径向装配间隙的设计方法及系统,通过仿真分析分别获得涡轮转静子变形差最小值、涡轮转静子的极限径向间隙最小值,并综合考虑空气系统设计需求建立涡轮转静子径向装配间隙最小值分析模型和涡轮转静子径向装配间隙最大值分析模型,能够根据对应的分析模型快速地分析获得合理的涡轮转静子径向装配间隙设计值,为发动机出厂磨合试车程序制定、轴向力调整等提供思路,可有效地避免发动机试车过程中涡轮转静子碰磨或轴向力反向等引发的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827929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692819.2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轮盘裂纹扩展试验的缺陷预制设计方法,属于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开展试验载荷谱下轮盘的各关键部位裂纹扩展寿命分析,获取各关键部位疲劳裂纹扩展寿命曲线;对每个关键部位预设多个不同尺寸的初始缺陷;根据各关键部位疲劳裂纹扩展寿命曲线以及扩展寿命同时失效的原则,对每个尺寸的初始缺陷设定缺陷预制时机,并在设定好的缺陷预制时机进行初始缺陷预制;开展轮盘裂纹扩展试验,对每个关键部位的不同尺寸的初始缺陷设定试验裂纹检查间隔,并进行检查获取试验结果。本申请的方案,增加了有效试验数据子样数,在兼顾不同关键部位情况下,可以避免在获取足够有效试验数据之前轮盘过早破裂失效。
-
公开(公告)号:CN117574554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078104.8
申请日:2024-01-19
Applicant: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119/02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航空发动机轮盘疲劳可靠性设计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环境进气温度的涡轮盘低循环疲劳可靠性评估方法,包括:依据发动机设计要求获取发动机主循环;构建发动机主循环在设计工况下使用地点的环境进气温度‑概率分布函数;基于仿真技术,建立发动机主循环在设计工况下涡轮盘的温度场及物理转速与环境进气温度的函数关系;采用涡轮盘设计变量、以及温度场及物理转速与环境进气温度的函数关系,对涡轮盘低循环疲劳可靠性分析。上述涡轮盘低循环疲劳可靠性评估方法对环境进气温度进行概率表征,合理表征了涡轮盘转速、温度的概率分布,有助于提升涡轮盘低循环疲劳概率寿命评估的精度,具有较强的工程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874930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275447.3
申请日:2024-03-12
Applicant: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IPC: G06F30/15 ,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7/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最小等效刚度的转子动力学设计方法,属于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基于发动机高压转子结构的三维模型,确定发动机高压转子结构的最小等效刚度截面;根据最小等效刚度截面的结构参数计算发动机高压转子结构的最小等效刚度;基于最小等效刚度,计算高压转子最低弯曲临界转速;判断高压转子最低弯曲临界转速距离发动机高压转子最高转速或发动机低压转子最高转速的转速裕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若转速裕度不满足设计要求,则通过调整高压转子的结构参数增加最小等效刚度,直至转速裕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本申请的处理方案,提高了发动机结构设计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