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盘存放盒及生产线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699209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943348.8

    申请日:2024-07-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存放盒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吸盘存放盒及生产线。该吸盘存放盒包括支架、开合机构、驱动机构,开合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架的底部且与所述支架铰接,用于限制吸盘组件转动并与所述吸盘组件的一端抵接;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侧壁之间,用于与所述吸盘组件另一端抵接;其中,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开合机构可转动地连接,能够带动所述开合机构开合,以存放或释放所述吸盘组件,与端拾器配合作业,完成吸盘组件的智能自动化换取,从而实现端拾器的完全智能化。该生产线使用上述吸盘存放盒,从而实现减少人工参与,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

    一种适配自动化生产线的智能端拾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04437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355428.1

    申请日:2024-03-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配自动化生产线的智能端拾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属于自动化制造技术领域,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包括分别与处理器电性连接的存储器和手动操作手柄,所述智能机械臂一端固定在生产线机器人的末端横杆上,所述存储器分别与智能机械臂的机械臂伺服电机和吸盘存放小车的驱动伺服电机电性连接。本发明通过智能机械臂的变形可以替代传统端拾器,并将智能机械臂变形数据以PLC程序形式存储在存储器中,可以替代专有仓库,因此,本发明可以节省大量的端拾器采购成本和存储成本。

    机械臂结构和端拾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650605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744626.7

    申请日:2024-06-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械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械臂结构和端拾器,机械臂结构包括第一关节组件,被配置为固定设置在框架上;第二关节组件,所述第二关节组件与所述第一关节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关节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关节组件在平面转动;第三关节组件,所述第三关节组件与所述第二关节组件传动连接;第四关节组件,所述第四关节组件与所述第三关节组件传动连接;第五关节组件,所述第五关节组件与所述第四关节组件传动连接;第六关节组件,所述第六关节组件与所述第五关节组件传动连接;吸盘模组,所述吸盘模组与第六关节组件传动连接。本发明能够提升通用性,保证生产效率。

    一种方便翼子板轮口废料排出的模具工艺结构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92215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011478896.6

    申请日:2020-12-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便翼子板轮口废料排出的模具工艺结构及使用方法,包括冲孔凹模、冲孔凸模、OP30切断刀、OP30冲翻镶块、OP30废料滑道;所述冲孔凹模通过螺栓固定在OP20下模座上;所述冲孔凸模通过螺栓固定在OP20上模座上;所述OP30切断刀通过螺栓固定在OP30下模座上;所述OP30冲翻镶块通过螺栓固定在OP30上模座上;所述OP30废料滑道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OP30下模座上,其位置搭接在所述OP30切断刀背部,用于承接OP30废料。通过革新OP20轮口部位模具工艺结构,在不增加原有模具数量的情况下,将原一道工序完成的废料分离工艺分两道工序完成,以极小的成本解决了废料向上排出将工序件带偏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消除了安全隐患,降低了生产成本。

    一种侧围外板尾部回弹控制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536565A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11371650.9

    申请日:2020-11-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侧围外板尾部回弹控制结构。包括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第三定位块、旋转块、支撑块、连接块、气缸和夹具底座;所述第一定位块固定在支撑块上;所述第二定位块通过连接块固定在支撑块上;所述第三定位块固定在旋转块的下端;所述旋转块与气缸的活动端连接;所述气缸固定在支撑块上;所述支撑块通过连接板固定在夹具底座上;所述定位块吸附侧围外板零件。本发明通过该装置实现在焊接过程中能够有效控制侧围外板零件的尺寸精度,可显著缩短调试周期。

    冲压模具及车后门内板拉延方法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663784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754426.X

    申请日:2024-06-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车辆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冲压模具及车后门内板拉延方法,所述冲压模具包括下模机构和上模机构,下模机构包括下模座、凸模以及压边圈,所述凸模固定安装于所述下模座,所述压边圈沿冲压方向活动设置于所述凸模的周部;上模机构包括上模座、凹模、氮气缸以及压料板,所述凹模固定安装于所述上模座,所述氮气缸的一端与所述上模座连接,所述氮气缸的另一端与所述压料板连接,所述压料板用于将板料的压料区压紧于所述凸模,所述凹模用于将所述板料的冲压区压紧于所述压边圈和所述凸模。本发明采用压料板压紧板料的压料区,控制压料区的拉延走料,提高板料的生产质量。

    一种翻边工艺及预翻边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338024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096741.6

    申请日:2020-10-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覆盖件成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翻边工艺及预翻边装置,其中翻边工艺包括将侧围外板的尾灯区分为两部分;将侧围外板放入预翻边装置中;利用预翻边装置对分为两部分的侧围外板的尾灯区进行冲压预翻边,使侧围外板的尾灯区形成弯向内侧面的预翻边结构;将侧围外板从预翻边装置取出并放入翻边装置中;利用翻边装置对侧围外板进行冲压翻边,获得具有翻边结构的侧围外板。通过上述方法,该翻边工艺能够减轻侧围外板从外侧面的要料趋势,有助于消除侧围外板的尾灯区外侧面上的波浪和暗坑。

    一种翻边工艺及预翻边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338024B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011096741.6

    申请日:2020-10-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覆盖件成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翻边工艺及预翻边装置,其中翻边工艺包括将侧围外板的尾灯区分为两部分;将侧围外板放入预翻边装置中;利用预翻边装置对分为两部分的侧围外板的尾灯区进行冲压预翻边,使侧围外板的尾灯区形成弯向内侧面的预翻边结构;将侧围外板从预翻边装置取出并放入翻边装置中;利用翻边装置对侧围外板进行冲压翻边,获得具有翻边结构的侧围外板。通过上述方法,该翻边工艺能够减轻侧围外板从外侧面的要料趋势,有助于消除侧围外板的尾灯区外侧面上的波浪和暗坑。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