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500952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1060200.1
申请日:2016-11-28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爱佩仪中测(成都)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Inventor: 杨贤文 , 吕彬彬 , 余立 , 郭洪涛 , 王伟 , 周姝 , 周建瑜 , 覃欣 , 徐俊 , 寇西平 , 张昌荣 , 闫昱 , 查俊 , 杨兴华 , 杨晓娟 , 刘靖 , 曾开春 , 郭鹏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9/06 , G01B11/16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翼柔度矩阵的测量装置。该机翼柔度矩阵的测量装置包括:形变测量装置、模型支撑装置、工作平台、移动装置、施力机构和数控定位系统,移动装置设置在工作平台上,施力机构设置在移动装置上,数控定位系统分别与移动装置和施力机构电连接;模型支撑装置固定在工作平台的端部,数控定位系统控制移动装置在工作平台上移动,以使移动装置带动施力机构移动,并控制施力机构向机翼的不同位置施加压力;形变测量装置固定设置在靠近工作平台的位置处,测量机翼的变形量。该机翼柔度矩阵的测量装置其结构简单,测量准确,测量过程容易操作,进而在提高机翼柔度矩阵测量的准确性的同时,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
公开(公告)号:CN206399626U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621280671.9
申请日:2016-11-28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爱佩仪中测(成都)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Inventor: 杨贤文 , 吕彬彬 , 余立 , 郭洪涛 , 王伟 , 周姝 , 周建瑜 , 覃欣 , 徐俊 , 寇西平 , 张昌荣 , 闫昱 , 查俊 , 杨兴华 , 杨晓娟 , 刘靖 , 曾开春 , 郭鹏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翼柔度矩阵的测量装置。该机翼柔度矩阵的测量装置包括:形变测量装置、模型支撑装置、工作平台、移动装置、施力机构和数控定位系统,移动装置设置在工作平台上,施力机构设置在移动装置上,数控定位系统分别与移动装置和施力机构电连接;模型支撑装置固定在工作平台的端部,数控定位系统控制移动装置在工作平台上移动,以使移动装置带动施力机构移动,并控制施力机构向机翼的不同位置施加压力;形变测量装置固定设置在靠近工作平台的位置处,测量机翼的变形量。该机翼柔度矩阵的测量装置其结构简单,测量准确,测量过程容易操作,进而在提高机翼柔度矩阵测量的准确性的同时,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870289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1910288178.3
申请日:2019-04-11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型平尾颤振模型保护装置及其应用,属于空气动力学风洞试验装置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T型尾翼风洞颤振试验保护装置中,由于基座和夹持装置附近局部超声速区和局部激波的产生使T型尾翼的流场受到较大影响,导致T型尾翼颤振动压降低和颤振型的改变,影响试验结果准确性的问题。其包括升降单元、夹持单元、力传感器、控制系统,所述夹持单元与升降单元相连;所述夹持单元包括升降滑块、拉伸组件、连接杆、夹持组件,所述升降单元与升降滑块相连且升降单元能带动升降滑块移动,所述升降滑块与拉伸组件相连且升降滑块能带动拉伸组件运动。本申请构思巧妙,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029505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110268724.4
申请日:2021-03-12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洞流场移动测量装置。该装置包括固定部件、驱动部件和移动部件。固定部件的弯刀连接支架固定在风洞弯刀机构上;驱动部件的减速机电机的输出轴与位于减速机座上方的齿轮固定连接;移动部件的动轴向移动基板安装有与齿轮咬合的齿条;减速机电机驱动齿轮,齿轮咬合齿条,齿条带动轴向移动基板沿轴线方向前后移动。该装置的减速机电机位于风洞弯刀机构后方,可有效减小机构的阻塞度。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在风洞中堵塞度小,能够沿风洞轴向前后移动,并可以根据需要在轴向移动基板的头部安装接口安装不同的测量仪器,除了进行风洞动静态流场校测,还可以作为模型的支撑机构用于开展风洞试验,具有普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52308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400436.0
申请日:2022-11-09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风洞中测定舵面操纵效率的偏转角可调结构,属于航空飞行器试验测量领域。该设备包括连接段、舵面、信号传输模块、角度调整模块和用于连接机翼的连接件,所述舵面可相对于所述连接段转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连接段连接,所述信号传输模块用于检测所述舵面的转动角度,所述角度调整模块用于驱动所述舵面转动。通过本结构,可在航空飞行器的试验过程中连续改变舵面的偏转角,不但可以减少开模节约成本,更能节约时间提升试验效率,从试验里中获得更为全面的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4923657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856838.5
申请日:2022-07-21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全机颤振风洞试验的垂杆绳索支撑系统,涉及风洞试验和机器或结构部件的静或动平衡测试技术领,包括风洞试验段,飞机模型,还包括:垂杆;滑筒,其滑动套设在所述垂杆外侧;两个转盘,其底座分别设置在所述滑筒两侧;所述飞机模型中部设置有通孔;两个转盘的转动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通孔内壁两侧上。本发明通过滑筒在垂杆上下滑动,配合两个转盘、配重块、沉浮牵引系统、沉浮弹簧系统、实现飞机模型沉浮自由;通过第一电机和离合制动系统实现飞机模型沉浮位移的实时制动;能够通过模型头部和尾部两种俯仰牵引系统对飞机模型进行俯仰姿态调整,对飞机模型的姿态调整精度和效率高,提高颤振试验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243938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1910563781.8
申请日:2019-06-26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1N29/0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力锤模态试验装置及系统,所述装置包括定位单元、试验单元、采集单元和模拟单元。定位单元与试验单元连接,用于将试验单元移动到预设位置。试验单元包括驱动器和力锤,通过驱动器为力锤提供动力来敲击待试验模型。采集单元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设置在待试验模型上,力传感器设置在力锤内部。在力锤敲击待试验模型后,获取待试验模型的加速度信号和力传感器信号。模拟单元与采集单元连接,用于根据采集单元采集的加速度信号和力传感器信号计算得出待试验模型的模态参数。采用本申请提供的移动力锤模态试验装置进行模态试验,能够改善人工锤击获取模态数据不精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341934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797785.2
申请日:2019-08-27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B64C3/4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机翼、形变装置及飞机,机翼包括第一机翼和第二机翼;第一机翼包括连接件及气囊;连接件设置在第一机翼的一端,气囊设置在连接件内部,以使连接件随气囊的充气发生延伸形变或随所述气囊的放气发生收缩形变;第二机翼的一端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机翼连接,以使第一机翼在连接件发生延伸形变时,随连接件的延伸形变做远离第二机翼确定的水平面的运动或在连接件发生收缩形变时,随连接件的收缩形变做靠近第二机翼确定的水平面的运动。采用本申请提供机翼、形变装置及飞机,能够以轻巧的结构实现机翼的快速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0046473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448547.0
申请日:2019-05-27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nventor: 张昌荣 , 史晓军 , 刘大伟 , 李其畅 , 余立 , 郭洪涛 , 杨兴华 , 徐扬帆 , 刘祥 , 曾开春 , 闫昱 , 吕彬彬 , 寇西平 , 查俊 , 郭鹏 , 王晓冰 , 雷鹏轩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飞行器大气参数解算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首先确定测压点方案,再根据测压点方案计算目标特征系数,最后将目标特征系数代入预先构建好的数学模型中反解出目标来流参数,即得到所要解算的大气参数,进而实现稳定性高,计算精度高,误差小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073962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099358.X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风洞模型振动主动抑制装置,一种模块化风洞模型振动主动抑制装置,包括支杆和天平,所述天平与支杆之间连接有若干个独立的抑振结构,所述抑振结构包括一个两端贯穿的筒,筒内设置有压电陶瓷叠堆,在筒的两端分别通过螺纹各自连接有第一连接块,在第一连接块与压电陶瓷叠堆之间依次设置有球状体和第二连接块,连接后的抑振结构中,压电陶瓷叠堆悬空不与筒接触,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外端通过螺纹与天平或支杆连接,本发明采用压电陶瓷叠堆与预紧螺杆串行设置,能够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减振效果,每个压电陶瓷叠堆单独配置预紧块的预紧方式,能够准确控制每个压电陶瓷叠堆的预紧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