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镁合金服役的纳米自组装渗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086743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110346354.8

    申请日:201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镁合金服役的纳米自组装渗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纳米自组装渗透剂的制备包含水解反应和交联反应。水解过程:将硅烷混合液、水解催化剂、助溶剂和去离子水混溶,水解3~4天,直到混合液澄清后,陈化备用;交联过程:将脂肪族胺类固化剂配成10mol/L的溶液,使用时,在水解产物中加入使混合液的pH值在5.5~6.5范围内,得到纳米自组装渗透剂。该渗透剂能在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或者磷化膜表面的微孔和缺陷中形成良好化学匹配,还能与后续涂装的涂层间形成良好的化学键合,可有效提高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或磷化复合涂层的整体防护性能和结合性能。

    用于镁合金服役的纳米自组装渗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086743B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110346354.8

    申请日:201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镁合金服役的纳米自组装渗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纳米自组装渗透剂的制备包含水解反应和交联反应。水解过程:将硅烷混合液、水解催化剂、助溶剂和去离子水混溶,水解3~4天,直到混合液澄清后,陈化备用;交联过程:将脂肪族胺类固化剂配成10mol/L的溶液,使用时,在水解产物中加入使混合液的pH值在5.5~6.5范围内,得到纳米自组装渗透剂。该渗透剂能在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或者磷化膜表面的微孔和缺陷中形成良好化学匹配,还能与后续涂装的涂层间形成良好的化学键合,可有效提高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或磷化复合涂层的整体防护性能和结合性能。

    镁合金表面微弧氧化纳米自组装复合防护涂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68393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210345501.4

    申请日:2012-0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镁合金表面微弧氧化纳米自组装复合防护涂层的制备方法,属于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对镁合金基体表面进行微弧氧化形成多孔陶瓷层,然后对多孔陶瓷层表面喷涂改性水性涂料形成水性涂层,从而在镁合金基体表面形成由多孔陶瓷层和水性涂层组成的复合防护涂层。本发明在镁合金表面形成的多层复合防护涂层具有结合力好、致密性好、高硬度、高耐蚀、高耐磨等特点,制备方法简单、方便、环保,是镁合金应用的理想复合防护涂层,满足镁合金产品在苛刻环境中的防护要求。

    一种在镁合金微弧氧化膜表面制备复合镀镍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95905B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210370483.5

    申请日:2012-09-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镁合金微弧氧化膜表面制备复合镀镍层的方法,属于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将镁合金基体放入硅酸盐体系电解液中进行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制备,之后采用含有镍盐的纳米自组装渗透剂和硼氢化钠的醇溶液对基体陶瓷涂层表面封孔和预镀镍处理,最后进行复合化学镀镍处理,在其表面形成复合镍层。本发明是对传统化学镀镍工艺的改进,在室温条件下采用无钯盐活化的方法,简化了复合化学镀镍工序并且减小工艺过程对环境的污染。所制备复合涂层不仅具有较好的防护厚度,而且与基体结合力好、耐蚀性能佳,硬度高,其表面光亮度好,富有光泽,有效地解决了镁合金高耐磨、耐蚀的防护要求,为镁合金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镁合金表面微弧氧化纳米自组装复合防护涂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68393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210345501.4

    申请日:2012-0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镁合金表面微弧氧化纳米自组装复合防护涂层的制备方法,属于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对镁合金基体表面进行微弧氧化形成多孔陶瓷层,然后对多孔陶瓷层表面喷涂改性水性涂料形成水性涂层,从而在镁合金基体表面形成由多孔陶瓷层和水性涂层组成的复合防护涂层。本发明在镁合金表面形成的多层复合防护涂层具有结合力好、致密性好、高硬度、高耐蚀、高耐磨等特点,制备方法简单、方便、环保,是镁合金应用的理想复合防护涂层,满足镁合金产品在苛刻环境中的防护要求。

    一种在镁合金微弧氧化膜表面制备复合镀镍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95905A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210370483.5

    申请日:2012-09-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镁合金微弧氧化膜表面制备复合镀镍层的方法,属于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将镁合金基体放入硅酸盐体系电解液中进行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制备,之后采用含有镍盐的纳米自组装渗透剂和硼氢化钠的醇溶液对基体陶瓷涂层表面封孔和预镀镍处理,最后进行复合化学镀镍处理,在其表面形成复合镍层。本发明是对传统化学镀镍工艺的改进,在室温条件下采用无钯盐活化的方法,简化了复合化学镀镍工序并且减小工艺过程对环境的污染。所制备复合涂层不仅具有较好的防护厚度,而且与基体结合力好、耐蚀性能佳,硬度高,其表面光亮度好,富有光泽,有效地解决了镁合金高耐磨、耐蚀的防护要求,为镁合金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混凝土表面低吸水率有机/无机复合硅基涂层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90119B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0348829.5

    申请日:2022-04-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表面低吸水率有机/无机复合硅基涂层及制备方法,由以下质量分数组成:酸性催化剂1~3份,KH570为10~20份,无水乙醇40~80份,去离子水40~80份,正硅酸乙酯10~20份,改性剂1为5~15份,改性剂2为1~10份;所述的改性剂1为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乙烯基封端二甲基聚硅氧烷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的改性剂2为纳米粘土、纳米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的酸性催化剂为乙酸、盐酸中的一种或两种。本发明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一种应用于混凝土表面的有机/无机混合涂层,以降低混凝土的吸水率,达到对混凝土的保护效果。

    静水压力与应力加载交互影响下的材料氢渗透特性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52675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124881.9

    申请日:2022-09-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静水压力与应力加载交互影响下的材料氢渗透特性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试样的预处理;步骤二:试样预处理完成后进行应力的加载;步骤三:标定应力后将D‑S双电解池与试样的测试区域进行连接并置于高压实验釜内,通过高压气瓶向釜内加压模拟静水压力条件,在氧化室进行三电极体系的测量,对氧化室一侧试样加载540mV的阳极电位,电流低于100nA/cm2后向充氢室中注入酸性溶液并记录所得数据;本发明突破了目前针对应力加载装置较大,限制了其在较多环境下应用和小型应力加载装置无法加载较大拉伸应力的问题,对材料前端的处理有效减少了材料的变形,实现对试样弹性拉伸应力至塑性拉伸应力的加载范围。

    一种氧化膜硅烷化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86416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1811354337.7

    申请日:2018-1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氧化膜硅烷化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去离子水、醇和硅烷偶联剂混合,调节pH值,制成硅烷偶联剂水解液;步骤二:向硅烷偶联剂水解液中添加改性剂,水解12h以上得到硅烷水解溶液,所述改性剂为单宁酸、十二烷基硫酸钠、硅酸盐和锡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步骤三:将氧化膜在硅烷水解溶液中浸渍,将浸渍后的氧化膜层取出后加热固化成膜。本发明采用一种或多种改性剂来改性硅烷偶联剂水解溶液,达到改善氧化膜硅烷化处理效果,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适应性强,能够显著提高硅烷膜的耐蚀性,适用于镁合金、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及阳极氧化膜的硅烷封闭处理,也可扩展应用于其他金属的表面硅烷化处理。

    一种氧化膜硅烷化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86416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354337.7

    申请日:2018-1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氧化膜硅烷化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去离子水、醇和硅烷偶联剂混合,调节pH值,制成硅烷偶联剂水解液;步骤二:向硅烷偶联剂水解液中添加改性剂,水解12h以上得到硅烷水解溶液,所述改性剂为单宁酸、十二烷基硫酸钠、硅酸盐和锡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步骤三:将氧化膜在硅烷水解溶液中浸渍,将浸渍后的氧化膜层取出后加热固化成膜。本发明采用一种或多种改性剂来改性硅烷偶联剂水解溶液,达到改善氧化膜硅烷化处理效果,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适应性强,能够显著提高硅烷膜的耐蚀性,适用于镁合金、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及阳极氧化膜的硅烷封闭处理,也可扩展应用于其他金属的表面硅烷化处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