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180191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160873.8
申请日:2023-02-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滨州魏桥国科高等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镁合金表面制备超低能耗、高耐蚀镁合微弧氧化涂层的制备方法,属于轻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1)对镁合金基体表面进行除油、酸洗前处理。(2)配制镁合金低能耗微弧氧化电解液。(3)将经前处理过的镁合金放入配制好的电解液中,采用新型有序调控变频方波脉冲在镁合金基体表面制备致密均匀的微弧氧化陶瓷涂层。本发明通过在电解液和新型有序调控变频方波脉冲外控电参数优化,改善了微弧氧化膜层微观组织均匀性,提高涂层耐腐蚀性能,且提升了微弧氧化膜层的生长速率,降低微弧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微弧氧化技术中所消耗能量高,结构疏松,耐蚀性差等问题,实现低能耗与高耐蚀性能的兼得。
-
公开(公告)号:CN105655591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410653106.1
申请日:2014-11-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亚氧化钛/氧化铅复合导电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纳米材料制备领域。首先采用了溶胶凝胶-均匀沉淀混相法,包括利用柠檬酸和乙酰丙酮,以硫酸钛为钛源制备出钛溶胶,采用尿素作为沉淀剂,以硝酸铅作为铅源,均匀沉淀出硝酸铅颗粒。随后将两种产物混合,经水浴加热、高温煅烧和氢气还原后,可得到亚氧化钛/氧化铅复合纳米粉末,其平均纳米尺寸可在200-700纳米之间。采用该纳米材料作为铅酸电池正极导电添加剂,添加量为1wt%时,电池的放电容量可提升5%~10%,循环寿命可提升5-8%。
-
公开(公告)号:CN103695980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210369250.3
申请日:2012-09-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铝合金表面单层微弧氧化陶瓷膜的制备方法,属于铝合金表面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将铝合金工件置于电解液中,在电解液中铝合金工件表面作为工作电极,不锈钢导体作为对电极,不锈钢导体与所述工件表面构成电解回路;然后向所述电解回路施加带有高频载波的双脉冲方波电压,并控制电流密度0.2~20A/dm2,施加时间为30~200min,电解液温度不高于50℃,从而在铝合金表面形成微弧氧化陶瓷膜。本发明制备的单层结构微弧氧化陶瓷膜层不仅能有效地解决常规双层结构的膜层疏松层所带来的技术难题,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微弧氧化陶瓷膜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695981A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210375655.8
申请日:2012-09-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5D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功能化设计的方法,属于铝合金表面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在铝合金微弧氧化过程中同时施加方波脉冲电压及高频载波而得以实现,其配套电解液主要由基础组成、辅助添加剂和致密化添加剂组成。本发明通过特定的外部电参数及相关配套优化电解液相互配合,针对应用的实际情况实现了铝合金微弧氧化膜的超强耐蚀性、优异的耐磨性、良好的隔热性、超薄性、超厚性、超硬性及良好的光洁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553814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010617565.6
申请日:2010-12-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领域,具体为一种铝合金表面制备吸波功能性防护涂层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制备的各种涂层。首先,在铝合金表面制备微弧氧化陶瓷层,然后在氧化陶瓷层表面复合吸波涂层,制备出具有腐蚀防护性和吸波功能性的铝合金吸波功能性涂层。本发明制备了致密微观结构的陶瓷层,显著提高铝合金的耐蚀性。吸波涂层复合技术具有对多孔陶瓷层封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陶瓷层耐蚀性的同时,又使其具有吸波功能,并且可以通过调节吸波剂的种类、含量、电磁参数以及涂层厚度,从而有效地改变吸收强度和吸收峰频率区间。本发明制备的综合涂层具有耐腐蚀性优良、表面结合牢固、电磁波吸收频段宽等特点,可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军工、电子产品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6757260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36356.6
申请日:2016-11-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5D1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5D11/06 , C25D11/024 , C25D11/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的复合纳米电解液其应用,属于铝合金表面处理技术领域。该复合纳米电解液是由初始处理电解液和二次处理复合电解液两部分组成;初始处理电解液由氢氧化钠和硅酸钠溶于水中形成;所述二次处理纳米复合电解液是由基础电解液、辅助添加剂和纳米复合添加剂组成。本发明通过在电解液中添加复合纳米添加剂,并结合高频复合载波控制技术,能抑制微弧氧化铝微观组织晶粒长大,降低微弧氧化膜相转化温度,进而减小氧化陶瓷膜中残余应力,减少微观组织缺陷并且提高致密化程度,实现了铝合金微弧氧化膜的超强耐蚀性、超硬性及良好的光洁度等综合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695981B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210375655.8
申请日:2012-09-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5D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功能化设计的方法,属于铝合金表面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在铝合金微弧氧化过程中同时施加方波脉冲电压及高频载波而得以实现,其配套电解液主要由基础组成、辅助添加剂和致密化添加剂组成。本发明通过特定的外部电参数及相关配套优化电解液相互配合,针对应用的实际情况实现了铝合金微弧氧化膜的超强耐蚀性、优异的耐磨性、良好的隔热性、超薄性、超厚性、超硬性及良好的光洁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560600B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010602787.0
申请日:2010-12-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镁合金领域,具体为一种镁合金表面制备综合防护吸波涂层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制备的各种涂层。在镁合金表面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基础上涂覆吸波涂层,制备出腐蚀防护性和吸波功能性的综合涂层。本发明采用镁合金微弧氧化技术以及吸波涂层复合技术,前者实现在大面积条件下进行稳定的微弧氧化工艺的实施,制备了致密微观结构的陶瓷层,显著提高镁合金的耐蚀性。后者具有对多孔陶瓷层封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陶瓷层耐蚀性的同时,又使其具有吸波功能。本发明综合涂层具有耐腐蚀性优良、电磁波吸收频段宽、吸收率高、表面结合牢固等特点,可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军工、电子产品等领域,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695905A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210370483.5
申请日:2012-09-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3C28/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镁合金微弧氧化膜表面制备复合镀镍层的方法,属于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将镁合金基体放入硅酸盐体系电解液中进行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制备,之后采用含有镍盐的纳米自组装渗透剂和硼氢化钠的醇溶液对基体陶瓷涂层表面封孔和预镀镍处理,最后进行复合化学镀镍处理,在其表面形成复合镍层。本发明是对传统化学镀镍工艺的改进,在室温条件下采用无钯盐活化的方法,简化了复合化学镀镍工序并且减小工艺过程对环境的污染。所制备复合涂层不仅具有较好的防护厚度,而且与基体结合力好、耐蚀性能佳,硬度高,其表面光亮度好,富有光泽,有效地解决了镁合金高耐磨、耐蚀的防护要求,为镁合金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3014680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110288946.9
申请日:2011-09-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表面化学镀镍无钯活化方法及应用,属于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分预镀镍和无钯活化两个步骤。预镀镍采用乙酸镍的醇溶液,镍盐浓度1~10g/L,预镀镍时间10~30秒;无钯活化采用硼氢化钠或者硼氢化钾的醇溶液,硼盐浓度1~10g/L,活化时间为1~10分钟。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试样采用本发明活化后进行化学镀镍,可在陶瓷层表面形成均匀性好,结合强度大的金属镍层。本发明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工艺过程在室温条件下进行,溶液低毒环保;活化液体系偏中性,减少活化过程对工件表面的损伤,能满足实际工程化应用的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