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719829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010454344.5
申请日:2020-05-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F23B9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质解耦燃烧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由炉墙围成的炉体、炉体内纵向设置的隔墙、与隔墙下部相连的异形隔板、位于炉体内下部的通风炉排和后火墙;所述隔墙的一侧自上而下分别包括干燥区、热解气化区和半焦区,所述隔墙的另一侧自下而上分别包括还原燃烧区和燃尽区,半焦区和还原燃烧区的底部连通;异形隔板的中下部设有半开口,还原燃烧区设置调节风口。本发明在现有燃烧装置上增加异形隔板,控制半焦区料层的厚度及分布情况,并在尾部烟气划分还原燃烧区和燃尽区,控制还原燃烧区的还原性气氛条件,减少NOx的生成,实现生物质的洁净燃烧;本发明可有效提高对燃烧过程的控制,增强对燃料的适应性,减小燃烧周期性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7823902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211203994.8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特色医学中心
IPC: F23G5/027 , F23G5/14 , F23G5/44 , F23J15/02 , F23J15/04 , F23J15/06 , B01D46/00 , B01D46/30 , B01D46/56 , B01D47/02 , B01D50/60 , B01D5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弃物焚烧及净化系统装置、焚烧净化方法和应用,所述焚烧及净化系统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焚烧单元和净化单元,所述焚烧单元包括解耦燃烧装置,所述净化单元包括沿烟气流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净化装置和第二净化装置,所述第一净化装置的烟气入口连接所述解耦燃烧装置的出烟口,医疗垃圾进入所述焚烧单元焚烧产生的烟气,依次进入所述第一净化装置和第二净化装置。本发明提供的小型废弃物焚烧及净化系统装置,能够高效焚烧废弃物和抑制污染物生成,并对焚烧烟气充分净化,避免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3739134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010468258.X
申请日:2020-05-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F23B3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解耦燃烧机械炉排炉及其燃烧方法,所述机械炉排炉包括预燃装置和主炉体,所述主炉体包括主炉排、顶拱、后墙以及炉膛,所述后墙上设有后拱;所述主炉排上方沿运动方向依次设有第一、第二下隔墙;下隔墙上独立地设有调节风管;所述顶拱上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有第一、第二上隔墙,将下隔墙上方区域对应划分为气化燃烧区、过渡燃烧区和燃尽区。本发明通过将主炉体划分为不同燃烧区,设置不同隔墙与调节风,提高了炉膛内煤气、烟气与调节风的混合效果,使炉膛形成的还原性燃烧区更为稳定,组分更易控制,精确控制还原性气氛向氧化性气氛的过渡,减小燃尽区NOx浓度的反弹,改善分区燃烧效果,实现低NOx排放和更高的燃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435949A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710816541.5
申请日:2017-09-12
Applicant: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 兖矿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节能环保燃煤炊事采暖炉及炊事采暖方法和用途,所述燃煤炊事采暖炉由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组成,第一炉体的高度大于第二炉体的高度,第一炉体与第二炉体之间无隔板使燃煤炊事采暖炉形成一个整体;以第一炉体一侧作为燃煤炊事采暖炉的后侧,第二炉体一侧作为燃煤炊事采暖炉的前侧;即将炉膛前后布置完全反转,炉前变炉后,并从炉膛侧面加煤,将焦炭燃烧侧和烟气排出侧相同高度的设计改为不同高度设计。本发明通过将现有炊事采暖炉前后反转,即炉前为反烧烟气流动区,调整炊事烟气流通区和热解气化区两侧炉体的高度,进而解决稳定燃烧需要炉膛高度高和炊事火力强需要炉膛低的矛盾,实现稳定分级燃烧,提高炊事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238111A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710318278.7
申请日:2017-05-08
Applicant: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B1/183 , C10B53/04 , F24B1/191 , F24B1/1915 , F24B1/19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时降低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煤采暖炉及采暖方法和用途,所述燃煤采暖炉主体顶部一侧设置加煤口,主体顶部与加煤口相对一侧设置烟囱;燃煤采暖炉主体内上部竖直设置水套隔板,将燃煤采暖炉主体内上部分为与加煤口相连的干馏热解区以及与烟囱相连的烟气燃尽换热区;燃煤采暖炉主体内下部未设隔板的区域为半焦燃烧区;半焦燃烧区下部倾斜设置炉箅子,所述炉箅子下方设有一次风口;所述半焦燃烧区上部的燃尽区设有二次风口;所述燃尽区内设设置采暖用水换热管。本发明所述燃煤采暖炉具有燃烧稳定,热效率高,适用各种烟煤,生物质等燃料的无烟排放,特别是高硫无烟煤燃烧时同时有效降低烟尘,SO2和NOx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02778344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110122298.X
申请日:2011-05-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杂流化系统整体动力学特性的快速预测方法,包括:1)将流化系统分解成若干圆柱状、圆台状或倒圆台状且操作条件单一的子流化单元;2)将圆台状或倒圆台状的子流化单元近似为多个圆柱状片段;3)设定气固流化系统的颗粒流率;4)基于EMMS模型或相应的经验关联式,计算各圆柱状子流化单元或圆柱状片段的颗粒浓度、压降和颗粒存料量;5)判断颗粒存料量和压降之和是否同时满足系统的平衡条件;如不满足,则重新设定颗粒流率,回到步骤4);如满足,进入步骤6);6)计算各子流化单元的颗粒浓度分布并得出全系统的整体动力学特征。本发明能够对多种复杂流化系统进行实时或准实时全循环稳态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03115377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310036488.9
申请日:2013-01-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F23L1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3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控相变空气预热系统及空气预热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空气通道、非相变空气预热器和烟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中的空气和烟气通道中的烟气在非相变空气预热器中进行热量交换;还包括烟气换热器和空气加热器;所述烟气换热器按烟气流向位于非相变空气预热器后的烟气通道上;所述空气加热器按空气流向位于非相变空气预热器前的空气通道上。所述烟气通道内的高温烟气流经非相变空气预热器时,与空气通道内经空气加热器加热后进入非相变空气预热器的空气换热,使烟气温度降低,空气温度提高。本发明根据实际运行参数及时进行空气预热系统运行方式的调整,既能够保障热力循环系统的经济高效,也可提高空气预热系统的安全性和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471089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10381626.7
申请日:2013-08-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34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原煤燃烧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燃煤解耦燃烧装置及燃烧方法。本发明的燃煤解耦燃烧装置,包括炉体和位于炉体下方的风室(6),所述的炉体包括:上隔墙(1)、位于上隔墙(1)下方分设于内外两侧的第一下隔墙(2)和第二下隔墙(3),其中,内侧的第一下隔墙(2)的顶端和炉体侧壁间架设第一炉排(4),第一下隔墙(2)与第二下隔墙(3)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炉排(5);所述第一炉排(4)的上方与上隔墙(1)之间构成气化热解区(7)和半焦区(8),所述半焦区(8)位于气化热解区(7)下方;所述的第一下隔墙(2)与第二下隔墙(3)构成焦炭区(9)。本发明使得有害的漏风量减少,过量空气系数降低;同时,可有效降低半焦区的有害漏风,保障锅炉的出力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313684B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010228204.2
申请日:2010-07-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固两相流流场实时测量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至少一台固相摄像机、至少两台气相摄像机、计算装置以及显示装置。方法包括:1)控制至少一台低分辨率、高帧转移时间而视场相对较大且互相拼接的数字高速摄像机获取固相粒子的运动轨迹图像,控制至少二台高分辨率、低帧转移时间而视场相对较小且互相拼接的数字高速摄像机获取气相荧光示踪粒子的运动轨迹图像;2)分别得出气固两相粒子的运动矢量图像;3)同步输出并实时显示气固两相粒子运动矢量图像。本发明扩展了图像测速技术的适用范围,提高了气固两相流测量的效率;避免了复杂的相分离运算;实现了气固两相流流场的在线测量;为定量研究颗粒聚团的动态演化提供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100588966C
公开(公告)日:2010-02-10
申请号:CN200610171515.3
申请日:2006-12-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G01N31/00
Abstract: 一种气固反应动力学参数分析仪,包括:配有热电偶的电热炉;位于电热炉内的内装流动介质颗粒的微型反应器;反应器装有压力传感器和用以控制流动介质颗粒温度的温控装置;向流动介质颗粒中供给固态反应物的反应物供给器;通过设于反应器底端向其内提供气体的气体供给装置;依次与反应器上部气体出口相连通的气体净化器和检测器;压力传感器、温度控制装置、温度显示表和检测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数据采集器输入端;计算机对反应物供给器的开关进行控制,并对数据采集器输入的数据进行分析。本分析仪采用微型流化床或微型喷动床作反应器,可使在线添加固态反应物变得更容易,反应环境更接近实际反应条件,所测量反应动力学参数也更接近于反应本征动力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