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空间交变温度原子氧辐照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420860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120263.7

    申请日:2022-09-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空间交变温度原子氧辐照的装置,包括模拟空间腔体、原子氧源、加热单元、测温单元、降温单元、温控器、旋转升降器、传样杆和视窗,在所述模拟空间腔体的顶部安装有所述的原子氧源,底部安装有所述的旋转升降器;在该模拟空间主体的中部安装有所述的视窗,该视窗一侧的模拟空间主体上安装有所述的传样杆、加热单元和测温单元,另一侧的模拟空间主体上安装有所述的降温单元,所述的加热单元、测温单元和降温单元均介入温控器。本发明的优点是:实现了模拟空间交变温度环境下原子氧辐照的功能,为空间环境下材料的演化机制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一种原子氧地面模拟设备通量密度及不均匀性标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41377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130248.4

    申请日:2022-02-11

    Abstract: 一种原子氧地面模拟设备通量密度及不均匀性标定方法,采用原子氧地面模拟设备对装好双层Kapton膜的样品托进行长时间原子氧辐照,并对辐照前后的Kapton膜进行称量;将每组外侧Kapton膜辐照前、后的质量差,记为辐照损失质量;将每组内侧Kapton膜辐照前后的质量差记为出气损失质量。将辐照质量损失和出气质量损失相减,得到的方为真正的辐照损失质量;计算原子氧束流通量密度F;利用样品托表面7个区域的原子氧束流通量密度计算出原子氧束流通量密度的不均匀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避免了Kapton膜真空放气导致的不准确性,加工特定结构的样品托以标定原子氧束流密度的不均匀性,得到了准确的原子氧通量密度及不均匀性。

    一种超高真空红外光谱原位分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857912A

    公开(公告)日:2020-03-03

    申请号:CN201810974831.7

    申请日:2018-0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真空红外光谱原位分析系统,包括红外光谱仪,该系统还包括与超高真空样品室相连的样品控制装置和超高真空获得装置;超高真空样品室两侧设有超高真空KBr红外窗口;超高真空获得装置包括无油机械泵、涡轮分子泵和溅射离子泵;样品控制装置由微分头通过轴、杆控制其下方的样品架,并与超高真空样品室采用金属封接,通过波纹管进行力及运动的传递。本发明实现了模拟空间环境下材料表面的红外光谱原位分析。

    一种纳米复合/多层结构二硫化钨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39198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584166.6

    申请日:2024-05-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复合/多层结构二硫化钨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固体润滑薄膜技术领域。所述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得到预处理的基体。然后,利用磁控溅射沉积技术,用纯WS2‑Au靶进行射频溅射沉积WS2‑Au复合层,用Ti靶直流溅射沉积Ti薄层,所述的WS2‑Au复合层与Ti层呈周期性、交替沉积至薄膜预设厚度,即可得到纳米复合/多层结构WS2‑Au/Ti薄膜。本发明选用与WS2晶体相容性良好的Au、Ti元素优化薄膜的组分与结构,设计制备了一种具有基面择优取向、致密的纳米复合/多层结构WS2‑Au/Ti薄膜,其中Au原子百分含量优选为0.1~10%。这种纳米复合/多层结构固体润滑薄膜材料在真空环境下实现了兼具高耐磨性、长寿命与超低摩擦系数的有效统一。

    一种超高真空红外光谱原位分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8688975U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821375106.X

    申请日:2018-08-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高真空红外光谱原位分析系统,包括红外光谱仪,该系统还包括与超高真空样品室相连的样品控制装置和超高真空获得装置;超高真空样品室两侧设有超高真空KBr红外窗口;超高真空获得装置包括无油机械泵、涡轮分子泵和溅射离子泵;样品控制装置由微分头通过轴、杆控制其下方的样品架,并与超高真空样品室采用金属封接,通过波纹管进行力及运动的传递。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模拟空间环境下材料表面的红外光谱原位分析。(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