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70855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248662.6
申请日:2023-09-26
IPC: G06F18/241 , G06F18/10 , G06F18/2131 , G06V10/44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45 , G06N3/09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和残差网络的张拉膜结构损伤识别方法,本方法与传统结构动力检测模态参数识别方法相比,通过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异常强大的特征学习能力,能够实现从海量数据中自动提取出更深层次的损伤特征,对自振频率密集、高阶模态振型复杂的张拉膜结构动力损伤检测能很好适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结构动力检测信号处理技术、人工特征提取和专家经验的依赖,是实现张拉膜结构智能动力检测和健康监测的理想方法之一。此外,针对性的提出改进策略,使得本方法具有高效、便捷和低成本的特点,在索膜结构进行全面的动力检测和健康监测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697960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638010.7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B21/08 , G01B21/18 , G06F30/23 , G06F17/11 , G06N3/006 , G06F17/16 , G06V10/762 , G06V10/4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建筑外墙空鼓信息估计方法和系统,属于建筑检测领域。包括:确定外墙空鼓的位置、边缘和面积;基于每组估计值,利用外墙瞬态传热模型确定外墙的各离散位置的热工参数;所述估计值包括空鼓厚度估计值和空鼓深度估计值;使用外墙瞬态传热控制方程,基于所述各离散位置的热工参数、采集的环境信息和各离散位置的外墙温度初始值,计算得到每组估计值对应的采集时间段内各时刻所述各离散位置的外墙温度计算值;基于每组所述外墙温度计算值和采集时间段内各时刻相应的温度实测值,计算得到最优的一组估计值。本发明方法实现了基于红外热成像采用非接触式检测实现有效估计外墙空鼓深度和厚度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5962008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211537113.6
申请日:2022-12-0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21F16/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市政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满水地下洞室分段抽排水装置及方法,获取满水地下洞室长度,预先划定若干设定长度封闭段;由内而外依次通过运载装置将挡水板运载至指定位置进行分割操作并支撑洞室,相邻两挡水板之间形成封闭段;对封闭段逐一排水,利用运载装置搭载进入封闭段的检测装置对漏水点检测并标记,排水完毕后根据标记点进行加固治理;本发明通过设置若干全断面隔断装置将满水地下洞室分割形成若干封闭段,可以实现各任意封闭段的独立排水,有利于后续的渗漏点排查和加固治理。
-
公开(公告)号:CN109799136B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1910080884.9
申请日:2019-01-2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IPC: G01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伸测试装置及方法,属于拉伸测试装置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拉伸测试装置的结构复杂、工作稳定性差、测试精度低的问题。该测试装置,包括加载盘、轴头和用于将试件固定于加载盘上端的夹持组件;加载盘包括第一加载片和第二加载片,第一加载片和第二加载片通过连接杆轴设置于轴头的两侧;轴头的两侧面均设有卡制部,第一加载片和第二加载片的内侧面均设有限制部;加载盘绕连接杆轴转动一定角度后,卡制部与限制部配合使加载盘固定在指定位置。本发明的拉伸测试装置结构简单、工作稳定性好且测试精度高,简化了试验操作,显著降低了试验经费和材料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9766661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910082021.5
申请日:2019-01-2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异形薄壁建筑结构加固方法,属于机械结构分析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准确分析异形薄壁建筑在静、动力荷载下动力响应,进而无法对薄弱部位进行稳固性提升的问题。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异形薄壁建筑结构的蒙皮进行扫描,获得蒙皮点云数据;对蒙皮点云数据进行逆做处理,获得对应的NURBS曲面模型;对NURBS曲面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如果有限元分析结果不收敛,对其畸变较大区域进行平滑过渡修正,获得优化后的NURBS曲面模型;建立异形薄壁建筑结构的内部框架模型;将获得的优化后的NURBS曲面模型和内部框架模型连接,对连接后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根据连接后结构的有限元分析结果确定异形薄壁建筑结构薄弱部位,对薄弱部位进行结构加固。
-
公开(公告)号:CN119244035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232554.4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锈蚀钢管性能提升装置,属于锈蚀弯曲钢管加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锈蚀钢管加固时结构在早期的刚度并未提升、无法准确适应锈蚀部位的问题。本发明包括第一套管构件、第二套管构件和第三套管构件,所述第一套管构件、所述第二套管构件和所述第三套管构件围设形成圆筒空间,锈蚀钢管设于所述圆筒空间中,所述第一套管构件、第二套管构件和第三套管构件能够为所述锈蚀钢管提供支撑力和预应力。本发明滑块能够在一字孔和/或十字孔内滑动,空心杆与滑块连接,既能够调整防护板与锈蚀钢管的间距,锈蚀钢管固定初期为锈蚀钢管提供预应力,锈蚀钢管固定后期为锈蚀钢管提供稳固支撑,又能够调整防护板的侧向位置,从而更好适应锈蚀区域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885527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232558.2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04G2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平衡组合式加固设备,属于弯曲杆件加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弯曲杆件加固时结构在早期的刚度并未提升、加固效率低且加固不稳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上套管、套管底板和预应力索,弯曲杆件设于所述上套管和所述套管底板之间,且所述弯曲杆件的两端与所述套管底板接触,所述弯曲杆件朝向所述上套管弯曲,所述预应力索绕过所述弯曲杆件后与所述套管底板连接,所述上套管的底部与所述套管底板连接。本发明将弯曲杆件设于上套管和套管底板之间,并采用预应力索将弯曲杆件固定到套管底板上,为弯曲杆件提供预应力,通过将弯曲杆件连接在刚性底板上,有效增加结构的初始刚度,有效提升了因弯曲杆件与上套管的间隙造成的低加固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405347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519345.3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封堵气囊综合性能测试系统,包括:测试装置、云平台;测试装置包括模拟腔、气囊、传感器、传送装置;模拟腔内有多个传送装置;每个传送装置均包括由多种不同摩擦系数材料拼接而成的传送带用以模拟不同隧道石材的摩擦力;气囊布置在模拟腔中部,且与传送带接触;传感器用于测量气囊受力后形变信息、气压、模拟腔内温度和气体浓度;云平台中设置有测试装置的数字孪生可视化模型和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云平台将实时接收到的传感器数据输入数字孪生可视化模型和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中,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基于传感器数据预测出测试装置状态并显示;数字孪生可视化模型基于气囊形变信息和气囊内气压对气囊状态进行实时可视化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17390918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318014.3
申请日:2023-10-12
IPC: G06F30/23 , G06F30/27 , G06N3/0455 , G06N3/048 , G06N3/084 , G06F113/2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张拉膜结构膜面应力全局预测方法,包括:通过有限元模型获取张拉膜结构膜面的形变信息矩阵和原始应力信息矩阵;对形变信息矩阵进行降维得到形变编码矩阵;原始应力信息矩阵输入训练好的应力编码模块得到原始应力编码矩阵;基于形变编码矩阵和原始应力编码矩阵构建第一样本集;使用第一样本集对深度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获取待预测的张拉膜结构膜面的形变信息矩阵,对形变信息矩阵进行降维得到形变编码矩阵并输入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得到预测应力编码矩阵;利用训练好的应力解码模块对预测应力编码矩阵进行解码得到升维后的应力数据,即为张拉膜结构膜面应力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09127703B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811278830.5
申请日:2018-10-3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IPC: B09C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系统及方法,属于污染土壤治理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对污染土壤应用异地修复的价格较高,且有时由于周边环境的限制作用导致无法应用异地修复技术的技术问题。该原位修复系统包括装配式膜结构、气体处理设备、气体浓度检测设备以及气体流量自动控制设备;装配式膜结构内设有加热设备和第一气体收集装置;热处理设备分别依次与第一气体收集装置、气体处理设备、气体浓度检测设备、气体流量自动控制设备连接;气体浓度检测设备用于检测处理后的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气体流量自动控制设备与排气筒连接,并设有通向气体处理设备的循环管道。用于修复大中型城市周边的污染土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