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级混凝土叠合板裂缝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5070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920538.4

    申请日:2024-12-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轻量级混凝土叠合板裂缝检测方法,属于裂缝检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裂缝检测技术检测效率低、在狭窄空间、光线不足或背景复杂的环境下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方法包括:获取待检测混凝土叠合板的表面图像;将图像通过训练好的裂缝检测模型进行裂缝检测,得到裂缝检测结果;裂缝检测模型包括裂缝特征提取模块、裂缝特征融合模块和裂缝检测模块;裂缝特征提取模块,用于提取所述图像的不同尺度特征;裂缝特征融合模块,用于将不同尺度的特征进行融合获得融合增强特征图、多尺度融合特征图和上下文引导融合特征图;裂缝检测模块,基于裂缝特征融合模块输出特征图得到裂缝检测框和裂缝分割掩码;基于裂缝分割掩码,得到裂缝的宽度和长度。

    一种预应力状态下的张拉膜结构堆载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06271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811184779.1

    申请日:2018-10-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应力状态下的张拉膜结构堆载试验装置及方法,属于膜结构工程领域,解决了现有预应力状态下的张拉膜结构的足尺测试装置造价较高、试验程序复杂且不具有通用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预应力状态下的张拉膜结构堆载试验装置,包括加载架、盖板、施加预应力单元、载荷单元、位移传感器和夹具,加载架固定于水平地面,盖板盖合于加载架上,加载架和所述盖板之间设有十字形膜材试件,十字形膜材试件上设有测试点,位移传感器与测试点连接,测试点上设有载荷单元,加载架和所述盖板上设有凹凸槽结构和夹具。将预应力状态下的张拉膜结构堆载试验结果与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能够为张拉膜结构的有限元数值模拟中参数选取提供参考依据。

    一种用于网架结构的粘钢加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31864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435598.X

    申请日:2019-05-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网架结构的粘钢加固方法,属于建筑结构加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采用明火进行焊接、焊接套管加固使钢管产生明显的结构变形、加固部分与原杆件不能形成整体结构的协同工作等问题。本发明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认网架中的待加固杆件,待加固杆件为原杆件;S2.获取原杆件的直径d、挠跨比、开裂程度和锈蚀情况;S3.根据原杆件的挠跨比、开裂程度和锈蚀情况确定加固杆件的损伤程度S的值;S4.获取原杆件应力比;S5.根据损伤程度值S以及杆件应力比,获得外粘钢管长度及厚度;S6.在原杆件中心处对称粘接满足S5要求的外粘钢管。本发明方法适用于具有弯曲变形缺陷的网架杆件的加固。

    一种框架-蒙皮结构温度自复位节点的自复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26321A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910102195.3

    申请日:2019-02-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框架-蒙皮结构温度自复位节点的自复位方法,属于框架-蒙皮结构领域,解决了在温度应力场下,容易造成蒙皮板与钢板带之间胶体断裂或者节点处变形的问题。本发明的自复位方法首先确定蒙皮板和内部钢框架在高温下的形变位移,进一步确定形状记忆合金的结构形状,然后采用角钢连接钢框架,钢板带连接蒙皮板,钢板带上焊接螺栓杆,形状记忆合金连接螺栓杆和角钢,通过形状记忆合金的双程记忆功能实现节点的温度应力释放和自复位功能。本发明的温度自复位节点实现了在温度变化情况下,通过滑动槽来进行应力释放,通过双程记忆合金来实现自复位。能够调节结构局部应力分布,改善结构在局部应力作用下易发生破坏、变形的情况。

    一种拉伸测试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99136A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910080884.9

    申请日:2019-0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伸测试装置及方法,属于拉伸测试装置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拉伸测试装置的结构复杂、工作稳定性差、测试精度低的问题。该测试装置,包括加载盘、轴头和用于将试件固定于加载盘上端的夹持组件;加载盘包括第一加载片和第二加载片,第一加载片和第二加载片通过连接杆轴设置于轴头的两侧;轴头的两侧面均设有卡制部,第一加载片和第二加载片的内侧面均设有限制部;加载盘绕连接杆轴转动一定角度后,卡制部与限制部配合使加载盘固定在指定位置。本发明的拉伸测试装置结构简单、工作稳定性好且测试精度高,简化了试验操作,显著降低了试验经费和材料成本。

    一种张拉膜结构堆载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06272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184907.2

    申请日:2018-10-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张拉膜结构堆载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属于膜结构工程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张拉膜结构膜材力学性能测试装置造价较高,试验程序复杂且不具有通用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张拉膜结构堆载试验装置,包括加载架、盖板、载荷单元和位移传感器,加载架设置于水平地面上,膜材试件设置于加载架上,膜材试件上设置有测试点,位移传感器设置于地面上并通过测试点与膜材试件连接,载荷单元设置于膜材试件的上,盖板设置于加载架边上,盖板与加载架上分别设有凹凸槽结构。通过将该试验装置测得的结果与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进而可以帮助有限元模拟材料参数的选取,提高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种涂层织物膜材顶破试验的夹具及顶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406255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185783.X

    申请日:2018-10-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涂层织物膜材顶破试验的夹具及顶破实验装置,属于膜结构工程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膜材试件在夹具中打滑、顶破装置成本较高且多不适用于涂层织物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涂层织物膜材顶破试验的夹具,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第三固定件及夹具支架;其中,第二固定件设置于夹具支架上并与夹具支架可移动连接,第一固定件设于第二固定件上方,膜材试件设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中间,第三固定件设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侧面;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之间设有凹凸槽结构;本发明提供的涂层织物膜材顶破试验的夹具及顶破装置可用于测试涂层织物的力学性能,为涂层织物膜结构的顶破破坏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一种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27703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278830.5

    申请日:2018-1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系统及方法,属于污染土壤治理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对污染土壤应用异地修复的价格较高,且有时由于周边环境的限制作用导致无法应用异地修复技术的技术问题。该原位修复系统包括装配式膜结构、气体处理设备、气体浓度检测设备以及气体流量自动控制设备;装配式膜结构内设有加热设备和第一气体收集装置;热处理设备分别依次与第一气体收集装置、气体处理设备、气体浓度检测设备、气体流量自动控制设备连接;气体浓度检测设备用于检测处理后的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气体流量自动控制设备与排气筒连接,并设有通向气体处理设备的循环管道。用于修复大中型城市周边的污染土壤。

    一种锈蚀钢管性能提升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44035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232554.4

    申请日:2024-0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锈蚀钢管性能提升装置,属于锈蚀弯曲钢管加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锈蚀钢管加固时结构在早期的刚度并未提升、无法准确适应锈蚀部位的问题。本发明包括第一套管构件、第二套管构件和第三套管构件,所述第一套管构件、所述第二套管构件和所述第三套管构件围设形成圆筒空间,锈蚀钢管设于所述圆筒空间中,所述第一套管构件、第二套管构件和第三套管构件能够为所述锈蚀钢管提供支撑力和预应力。本发明滑块能够在一字孔和/或十字孔内滑动,空心杆与滑块连接,既能够调整防护板与锈蚀钢管的间距,锈蚀钢管固定初期为锈蚀钢管提供预应力,锈蚀钢管固定后期为锈蚀钢管提供稳固支撑,又能够调整防护板的侧向位置,从而更好适应锈蚀区域的位置。

    一种自平衡组合式加固设备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5527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232558.2

    申请日:2024-0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平衡组合式加固设备,属于弯曲杆件加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弯曲杆件加固时结构在早期的刚度并未提升、加固效率低且加固不稳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上套管、套管底板和预应力索,弯曲杆件设于所述上套管和所述套管底板之间,且所述弯曲杆件的两端与所述套管底板接触,所述弯曲杆件朝向所述上套管弯曲,所述预应力索绕过所述弯曲杆件后与所述套管底板连接,所述上套管的底部与所述套管底板连接。本发明将弯曲杆件设于上套管和套管底板之间,并采用预应力索将弯曲杆件固定到套管底板上,为弯曲杆件提供预应力,通过将弯曲杆件连接在刚性底板上,有效增加结构的初始刚度,有效提升了因弯曲杆件与上套管的间隙造成的低加固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