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055311A
公开(公告)日:2007-10-17
申请号:CN200710064132.0
申请日:2007-03-01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波束剖面声纳信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水上主机,设置在水下机器人上的发射及控制DSP部分,发射信号调理部分、功率放大器、发射换能器、接收换能器、模拟信号采集传输部分、数据接收端口和DSP并行信号处理部分;发射及控制DSP部分通过缆线与水上主机连接,实时接收水上主机的命令,发射信号调理部分将发射及控制DSP部分产生的模拟信号进行放大、滤波,隔离,给功率放大器放大,发射换能器将信号进行电、机转换后,向水下发射;接收换能器接收回波,进行机、电转换后,模拟信号采集传输部分转换成数字信号,传输到数据接收端口,经DSP并行信号处理部分处理后,通过缆线传输给水上主机。本发明可以广泛用于探察海底石油管线方位的过程中。
-
公开(公告)号:CN201043997Y
公开(公告)日:2008-04-02
申请号:CN200720103708.5
申请日:2007-03-01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波束剖面声纳信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水上主机,设置在水下机器人上的发射及控制DSP部分,发射信号调理部分、功率放大器、发射换能器、接收换能器、模拟信号采集传输部分、数据接收端口和DSP并行信号处理部分;发射及控制DSP部分通过缆线与水上主机连接,实时接收水上主机的命令,发射信号调理部分将发射及控制DSP部分产生的模拟信号进行放大、滤波,隔离,给功率放大器放大,发射换能器将信号进行电、机转换后,向水下发射;接收换能器接收回波,进行机、电转换后,模拟信号采集传输部分转换成数字信号,传输到数据接收端口,经DSP并行信号处理部分处理后,通过缆线传输给水上主机。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用于探察海底石油管线方位的过程中。
-
公开(公告)号:CN202899112U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220364547.6
申请日:2012-07-25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悬臂梁支撑装置,设有上支撑箱结构、基础支撑箱结构和液压控制装置,其中,上支撑箱结构的内壁上设有凸形滑道,基础支撑箱结构的外壁上设有凹形滑道,上支撑箱结构的凸形滑道嵌入基础支撑箱结构的外壁凹形滑道内,基础支撑箱结构内还安装有一组液压缸,液压缸与液压控制装置相连。本实用新型可以使悬臂梁在最大悬伸时,由悬臂梁变为简支梁,改善了钻井平台悬臂梁受力状况,增大悬臂梁的承载能力,使井架达到额定提升能力;且可以对支撑高度进行自动调整,使悬臂梁的支撑力保持恒定;同时,使得钻井平台就位后,其覆盖的井口面积增大,增大海上平台预留井口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239998B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510516438.X
申请日:2015-08-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海上油田储层细分的部井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1)在河流相沉积储层中结合实际油田已有的油组划分,对实际油田已钻井的测井曲线进行最大熵法计算,依据INPEFA曲线拐点变化初步确定沉积旋回;2)在每一大级次沉积旋回内确定小级次沉积旋回,并计算每一小级次沉积旋回内的河道砂体厚度与砂/地比的大小;3)在目标油田储层中将河道砂体厚度为3~10m、砂地比>40%的小级次沉积旋回划分为第一开发层系,将河道砂体厚度为3~8m、砂地比为30%~40%的小级次沉积旋回划分为第二开发层系,将河道砂体的厚度为1~4m、砂地比<30%的小级次沉积旋回划分为第三开发层系;4)满足步骤3)中第一开发层系的位置采用水平井,满足第二开发层系的位置采用水平井和定向井相结合,满足第三开发层系的位置采用定向井。
-
公开(公告)号:CN105182444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569700.7
申请日:2015-09-09
IPC: G01V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约束的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其包括步骤:进行井-震标定,并提取优化目标区多井子波;以井-震标定为基础,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根据目的层地震数据、地质先验数据、测井数据,构建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为基础的地质低频模型,并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下的稀疏脉冲反演,得到稀疏脉冲反演数据体;以曲流河地质知识库为基础,结合目的层测井数据和地震特征数据,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为约束选取优化目的层砂地比和水平变程,并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下的地质统计学反演;基于最终的地质统计学反演结果,运用GR测井曲线对储层进行精细标定,并运用基于反演结果提取的地震属性来预测储集砂体平面展布。
-
公开(公告)号:CN105116447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500944.X
申请日:2015-08-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曲率异常条带的地质河道方向判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原始地震资料中的地震波形进行曲率计算,得到曲率异常体,并对曲率异常体目的层位进行最大曲率平面属性提取,获得曲率异常体目的层位的最大曲率平面属性;2)对曲率异常体目的层位的最大曲率平面属性进行去噪处理;3)根据去噪处理后得到的最大曲率平面属性,识别单河道带,包括:301)进行最大曲率平面属性的平面分区,得到曲率异常条带分布区,每一曲率异常条带分布区即为单河道带的边界;302)对不同曲率异常条带分布区进行测井响应特征分析,以修证单河道带边界;4)在每一曲率异常条带分布区内部,依次串联各曲率异常条带,确定单河道内部优势主流线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05676288B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610086619.8
申请日:2016-02-16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反射系数分析的砂体叠置关系判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目的层进行测井和地震勘探,根据测井资料和实际地震记录,设定两层叠置砂体中上层砂体、泥岩隔层和下层砂体的可能厚度,并标定上层砂体的起始位置;2)根据不同的两层叠置砂体的上层砂体、泥岩隔层和下层砂体可能厚度组合,以及上层砂体起始位置,生成不同的两层叠置砂体反射系数向量;3)将不同的两层叠置砂体反射系数向量分别与地震子波进行褶积,生产不同的正演地震记录;4)将实际地震记录与不同的正演地震记录进行对比,判断最接近实际地震记录的正演地震记录,该正演地震记录对应的两层叠置砂体的砂体叠置关系,即为最终预测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607146B
公开(公告)日:2017-10-03
申请号:CN201510574469.0
申请日:2015-09-10
IPC: G01V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曲流河砂体规模的定量表征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识别曲流河砂体中保存完整的单一点坝,以该单一点坝所在的河道砂体作为曲流河砂体规模的表征对象;2)根据测井结果确定单一点坝砂体的厚度;3)计算单一点坝砂体所处深度处砂岩的压实率,对单一点坝砂体厚度进行去压实校正,得到河道满岸深度;4)根据河道满岸深度,利用计算河道满岸宽度理论值和上、下限值的经验公式,分别计算河道满岸宽度的理论值和上、下限值;5)根据河道满岸宽度的理论值和上、下限值,利用计算曲流河不同级次砂体和夹层规模的经验公式,分别计算曲流河不同级次砂体和夹层的规模。
-
公开(公告)号:CN105676288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086619.8
申请日:2016-02-16
IPC: G01V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1/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反射系数分析的砂体叠置关系判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目的层进行测井和地震勘探,根据测井资料和实际地震记录,设定两层叠置砂体中上层砂体、泥岩隔层和下层砂体的可能厚度,并标定上层砂体的起始位置;2)根据不同的两层叠置砂体的上层砂体、泥岩隔层和下层砂体可能厚度组合,以及上层砂体起始位置,生成不同的两层叠置砂体反射系数向量;3)将不同的两层叠置砂体反射系数向量分别与地震子波进行褶积,生产不同的正演地震记录;4)将实际地震记录与不同的正演地震记录进行对比,判断最接近实际地震记录的正演地震记录,该正演地震记录对应的两层叠置砂体的砂体叠置关系,即为最终预测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093303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490652.2
申请日:2015-08-11
IPC: G01V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流相砂体不连续界线精细表征的地震解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河流相砂体正韵律沉积特征,结合后续属性分析对属性提取时窗的需求,采用砂体包络法对砂体单元的构造进行解释;2)对目标储层段提取蚂蚁追踪属性和曲率属性;3)以解释的砂体包络顶底为时窗提取振幅平面属性、曲率平面属性和蚂蚁追踪平面属性;4)取地震剖面的曲率平面属性和蚂蚁追踪平面属性,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判定砂体不连续界线;5)振幅类属性纵向切片演绎,辅助判别砂体纵向叠置导致的不连续界线以及划分砂体沉积期次;6)利用步骤4)获得的不连续界线平面的判断结果和步骤5)获得的纵向砂体期次划分结论,共同辅助沉积相认识的建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