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239998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516438.X
申请日:2015-08-21
IPC: E21B4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海上油田储层细分的部井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1)在河流相沉积储层中结合实际油田已有的油组划分,对实际油田已钻井的测井曲线进行最大熵法计算,依据INPEFA曲线拐点变化初步确定沉积旋回;2)在每一大级次沉积旋回内确定小级次沉积旋回,并计算每一小级次沉积旋回内的河道砂体厚度与砂/地比的大小;3)在目标油田储层中将河道砂体厚度为3~10m、砂地比>40%的小级次沉积旋回划分为第一开发层系,将河道砂体厚度为3~8m、砂地比为30%~40%的小级次沉积旋回划分为第二开发层系,将河道砂体的厚度为1~4m、砂地比<30%的小级次沉积旋回划分为第三开发层系;4)满足步骤3)中第一开发层系的位置采用水平井,满足第二开发层系的位置采用水平井和定向井相结合,满足第三开发层系的位置采用定向井。
-
公开(公告)号:CN105239998B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510516438.X
申请日:2015-08-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海上油田储层细分的部井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1)在河流相沉积储层中结合实际油田已有的油组划分,对实际油田已钻井的测井曲线进行最大熵法计算,依据INPEFA曲线拐点变化初步确定沉积旋回;2)在每一大级次沉积旋回内确定小级次沉积旋回,并计算每一小级次沉积旋回内的河道砂体厚度与砂/地比的大小;3)在目标油田储层中将河道砂体厚度为3~10m、砂地比>40%的小级次沉积旋回划分为第一开发层系,将河道砂体厚度为3~8m、砂地比为30%~40%的小级次沉积旋回划分为第二开发层系,将河道砂体的厚度为1~4m、砂地比<30%的小级次沉积旋回划分为第三开发层系;4)满足步骤3)中第一开发层系的位置采用水平井,满足第二开发层系的位置采用水平井和定向井相结合,满足第三开发层系的位置采用定向井。
-
公开(公告)号:CN105137482B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510569879.6
申请日:2015-09-09
Inventor: 陈飞 , 胡光义 , 范廷恩 , 王晖 , 宋来明 , 赵卫平 , 胡晓庆 , 范洪军 , 刘振坤 , 张显文 , 王宗俊 , 张雨晴 , 董建华 , 陆大文 , 张宇焜 , 刘向南 , 高玉飞 , 蔡文涛 , 樊鹏军 , 解超
IPC: G01V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沉积体古坡度的计算方法,其步骤:在地层等值线平面图上选择顺物源方向的地震剖面,得到沉积体古坡度的坡度方向;将沉积体古坡度的顶部层位拉平,得到顶层拉平线;根据地震剖面中沉积体的地震解释层位,得到地震解释层位的趋势线;在地震剖面上将地震层位解释的趋势线延长并与沉积体坡度的顶层拉平线相交于某一点,得到实钻井点与该交点的水平距离;在实际钻井上将沉积体坡度的顶部层位拉平线与地震解释层位之间,求出沉积体在该井点的高程差;根据水平距离和井点高程差,得到所要求取的沉积体古坡度,为勘探开发评价阶段井网密度稀疏油田的沉积体系时空展布提供依据。本发明能够同时求取沉积体古坡度的大小和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05137482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569879.6
申请日:2015-09-09
Inventor: 陈飞 , 胡光义 , 范廷恩 , 王晖 , 宋来明 , 赵卫平 , 胡晓庆 , 范洪军 , 刘振坤 , 张显文 , 王宗俊 , 张雨晴 , 董建华 , 陆大文 , 张宇焜 , 刘向南 , 高玉飞 , 蔡文涛 , 樊鹏军 , 解超
IPC: G01V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沉积体古坡度的计算方法,其步骤:在地层等值线平面图上选择顺物源方向的地震剖面,得到沉积体古坡度的坡度方向;将沉积体古坡度的顶部层位拉平,得到顶层拉平线;根据地震剖面中沉积体的地震解释层位,得到地震解释层位的趋势线;在地震剖面上将地震层位解释的趋势线延长并与沉积体坡度的顶层拉平线相交于某一点,得到实钻井点与该交点的水平距离;在实际钻井上将沉积体坡度的顶部层位拉平线与地震解释层位之间,求出沉积体在该井点的高程差;根据水平距离和井点高程差,得到所要求取的沉积体古坡度,为勘探开发评价阶段井网密度稀疏油田的沉积体系时空展布提供依据。本发明能够同时求取沉积体古坡度的大小和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12761626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011607639.8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过程,利用注采井对附近温度监测井监测数据,借助能量守恒方程,分析注采井间汽液界面温度变化特征,通过计算和判别监测井处垂向不同深度位置温度梯度变化,建立一种利用温度监测井确定SAGD注采井间汽液界面位置的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8756857B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1810478514.6
申请日:2018-05-18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E21B47/047 , E21B47/00 , E21B4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砂成藏时期顶气分布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识别并记录各单井油水界面深度值;2)读取并记录单井顶气和顶水的底面深度值;3)选取油水界面深度最浅的一口井作为基准井;4)将其余井与基准井的油水界面深度值做减法,获得每口井的油水界面校正量;5)从单井上读取并记录各单井目的层顶面深度值;6)将步骤5)和4)得出结果做减法,将单井目的层顶面深度近似恢复到成藏时期的深度;7)将步骤2)和4)得出结果做减法,得出校正后的单井顶气和顶水的底面深度值;8)利用步骤6)得出的结果做平面插值,绘制恢复后的顶面构造图;9)利用步骤7)和8)得出结果,确定成藏时期的气油界面,得出成藏时期储层内部顶气的分布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8756857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478514.6
申请日:2018-05-18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E21B47/047 , E21B47/00 , E21B43/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47/042 , E21B43/24 , E21B4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砂成藏时期顶气分布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识别并记录各单井油水界面深度值;2)读取并记录单井顶气和顶水的底面深度值;3)选取油水界面深度最浅的一口井作为基准井;4)将其余井与基准井的油水界面深度值做减法,获得每口井的油水界面校正量;5)从单井上读取并记录各单井目的层顶面深度值;6)将步骤5)和4)得出结果做减法,将单井目的层顶面深度近似恢复到成藏时期的深度;7)将步骤2)和4)得出结果做减法,得出校正后的单井顶气和顶水的底面深度值;8)利用步骤6)得出的结果做平面插值,绘制恢复后的顶面构造图;9)利用步骤7)和8)得出结果,确定成藏时期的气油界面,得出成藏时期储层内部顶气的分布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2761626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011607639.8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过程,利用注采井对附近温度监测井监测数据,借助能量守恒方程,分析注采井间汽液界面温度变化特征,通过计算和判别监测井处垂向不同深度位置温度梯度变化,建立一种利用温度监测井确定SAGD注采井间汽液界面位置的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9541683B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811599274.1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V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点坝倾斜地层模型网格的构建方法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内容:根据倾斜地层的井震信息,确定倾斜地层的倾角和倾向;根据倾斜地层的井震信息,绘制倾斜地层的平面投影线,并设定每一平面投影线上各点的平面坐标;选取一平面投影线作为基准线,设定其纵向深度值,并确定每一平面投影线相对于基准线的纵向深度值;根据每一平面投影线上各点的平面坐标及其对应的纵向深度值,构建倾斜地层模型网格,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油田开发领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9541683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599274.1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V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点坝倾斜地层模型网格的构建方法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内容:根据倾斜地层的井震信息,确定倾斜地层的倾角和倾向;根据倾斜地层的井震信息,绘制倾斜地层的平面投影线,并设定每一平面投影线上各点的平面坐标;选取一平面投影线作为基准线,设定其纵向深度值,并确定每一平面投影线相对于基准线的纵向深度值;根据每一平面投影线上各点的平面坐标及其对应的纵向深度值,构建倾斜地层模型网格,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油田开发领域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