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45127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111683762.2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
IPC: B01D53/94 , B01D53/56 , B01D53/92 , C02F1/467 , C02F10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烟气电催化还原脱硝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船舶烟气从底部进入喷淋洗涤塔,新鲜海水从喷淋洗涤塔顶部的海水雾化喷淋头喷出,在塔内设置一组或多组电催化装置,所述电催化装置包括阳极、阴极,以及阴阳两极间填充的活性炭纤维棉或活性炭作为传导介质;控制喷淋洗涤塔内的液气比和电催化装置的电流密度;NOX经过先氧化再还原的过程最终以N2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脱硝废液中仅留存少量NO2‑和NH4+,pH值和NO3‑浓度符合标准后直接排放向海洋。本发明具有脱硝率高,无需随船携带还原剂,运行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715987A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211542279.7
申请日:2022-12-03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
IPC: B01J27/049 , C11C3/12 , B01J35/08 , B01J3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本体型过渡金属硫化物脱氧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催化剂成分为Ni/W硫化物,其中Ni、W金属活性组分原子比为(0.5~1.5):1,所述催化剂颗粒呈中空球状,并且Ni/W硫化物中空球表面负载有Ni纳米颗粒。以镍盐和钨盐为原料,制成溶液;将溶液混合并经过加热搅拌得到氧化物沉淀,再经过抽滤、干燥得到氧化物粉末;将所述氧化物粉末与预硫化剂进行预硫化反应,并通过抽滤、干燥以及氢气还原,最终得到所述本体型过渡金属硫化物脱氧催化剂。本发明制备的Ni纳米颗粒负载的本体型过渡金属硫化物脱氧催化剂具有很高的HDC选择性和高的反应活性,并且使用了更为廉价易得的过渡金属W为主活性组分,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大规模应用的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345127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683762.2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
IPC: B01D53/94 , B01D53/56 , B01D53/92 , C02F1/467 , C02F10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烟气电催化还原脱硝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船舶烟气从底部进入喷淋洗涤塔,新鲜海水从喷淋洗涤塔顶部的海水雾化喷淋头喷出,在塔内设置一组或多组电催化装置,所述电催化装置包括阳极、阴极,以及阴阳两极间填充的活性炭纤维棉或活性炭作为传导介质;控制喷淋洗涤塔内的液气比和电催化装置的电流密度;NOX经过先氧化再还原的过程最终以N2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脱硝废液中仅留存少量NO2‑和NH4+,pH值和NO3‑浓度符合标准后直接排放向海洋。本发明具有脱硝率高,无需随船携带还原剂,运行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457745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768170.4
申请日:2021-07-07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选择性还原硝酸盐为N2的光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其技术方案是:光催化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用溶剂热法制备NH2‑MIL‑101(Fe)多孔八面体纳米颗粒;步骤二、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NH2‑MIL‑101(Fe)/BiVO4花球状异质结光催化剂。所述光催化剂用于将水体中硝酸盐高效选择性光催化还原为氮气。其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制备的光催化剂克服了传统光催化剂光生载流子易复合、易产生二次污染物的缺点,具有化学性质稳定、成本低、还原催化活性高、N2选择性良好等特点,可以将硝酸盐选择性转化为无毒无害的N2,从而经济高效、绿色环保地实现了废水中硝酸盐污染物的治理。
-
公开(公告)号:CN109107495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811014663.3
申请日:2018-08-31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催化剂直接负载并分层装填的方法及其构件。所述方法包括粘结剂的配制、载体的超声清洗、载体与粘结剂的结合、光催化剂的超声负载及光催化剂分层装填。所述构件包括金属网内衬、金属拉链及若干分层网格,所述金属网内衬通过金属拉链闭合,所述金属拉链通过比金属网内衬稍细的金属丝连接到金属网内衬上,所述分层网格先固定一点于金属网内衬上,而后通过金属拉链固定于金属网内衬上。本发明负载光催化剂时,无需高温煅烧,既避免了粘结剂的粘性遭到破坏,又避免了光催化剂的活性因烧制温度不适而下降,还避免了后续的高温煅烧导致催化剂脱落的问题,同时可保证负载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较高的透光率和较低的压降。
-
公开(公告)号:CN106955589B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710234117.X
申请日:2017-04-11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锅炉烟气同时脱硫脱硝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串联的脱硫脱硝塔体以及外部的双氧水储槽,所述塔体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喷淋管、紫外灯、规整纳米光催化剂板和筛板组成的脱硫脱硝模块;所述喷淋管通过双氧水循环泵连接到所述双氧水储槽;所述塔体的底部侧面设有烟气入口,塔体的底端垂直设有液封罐;锅炉烟气由烟气入口进入塔体,在脱硫脱硝模块和双氧水的作用下,将SO3和NO2分别氧化并吸收为硫酸和硝酸后脱除,光催化双氧水氧化反应后的液体经过筛板后进入液封罐内并最终汇至储槽中,而经过处理后的洁净烟气通过塔体顶端的烟气出口排出。本发明可将燃煤锅炉中的SO2和NO全部氧化为SO3和NO2,脱硫率和脱硝率分别可达到99%和9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6621799B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611190856.5
申请日:2016-12-21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烟气光催化氧化同时脱硫脱硝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是烟气首先进入真空紫外辐照区,在高能紫外辐照下产生活性自由基和臭氧可氧化去除烟气中部分SO2和NOx,然后穿过整体式光催化剂床层,其发挥光催化氧化和催化臭氧氧化的协同作用使SO2和NOx被进一步净化脱除,含酸汽烟气再进入喷雾吸收区,在吸收作用下脱硫脱硝产物H2SO4和HNO3得以被清洗脱除。烟气脱硫脱硝装置由真空紫外辐照区、整体式光催化剂床层及喷雾吸收区三部分组成。本发明设计的催化剂床层可使100%的紫外光照射到催化剂表面,也可使近乎100%的催化剂表面接收到紫外光照,解决了传统光催化治理废气中的光照利用率不理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261133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255047.7
申请日:2018-10-26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
Abstract: 一种易于回收的铁磁性复合球及其应用。该铁磁性复合球是一种由生物炭、零价铁粉、中空玻璃微球、海藻酸钠和氯化钙制备成的比重小于1的球状体。其制备方法是将生物炭、零价铁粉和中空玻璃微球置于海藻酸钠溶液中,混匀后用蠕动泵将其滴入氯化钙溶液中,交联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即成。可用于吸附和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三价铬和六价铬。在20h内能达到吸附平衡,去除率都超过60%,且易于使用外加磁场回收,大大降低了二次污染的风险。本发明的原料易得,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便于实现规模化生产,期望成为广泛应用于水体净化中去除铬离子的环境友好型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09107495A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11014663.3
申请日:2018-08-31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催化剂直接负载并分层装填的方法及其构件。所述方法包括粘结剂的配制、载体的超声清洗、载体与粘结剂的结合、光催化剂的超声负载及光催化剂分层装填。所述构件包括金属网内衬、金属拉链及若干分层网格,所述金属网内衬通过金属拉链闭合,所述金属拉链通过比金属网内衬稍细的金属丝连接到金属网内衬上,所述分层网格先固定一点于金属网内衬上,而后通过金属拉链固定于金属网内衬上。本发明负载光催化剂时,无需高温煅烧,既避免了粘结剂的粘性遭到破坏,又避免了光催化剂的活性因烧制温度不适而下降,还避免了后续的高温煅烧导致催化剂脱落的问题,同时可保证负载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较高的透光率和较低的压降。
-
公开(公告)号:CN107140625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449456.X
申请日:2017-06-14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
IPC: C01B32/186 , B82Y40/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82Y40/00 , C01B2204/04 , C01P2004/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植物油制备石墨烯薄膜的方法。将石墨烯的生长前驱体和生长基质放置在石英管加热区,然后将石英管密封并升温至最高退火温度,在此过程中,通过打开的阀门来保持石英管中的大气压强。在最高退火温度下保持3‑5min退火完成,将样品从加热区移除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样品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辅助石墨烯转移。最后用丙酮去除表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洗涤,干燥,得到附着在玻璃板上的石墨烯薄膜。本发明与传统合成石墨烯的方法相比,在大气环境条件下,不使用纯气体作为碳源,替代的是低成本的可再生的植物油,安全且不需要形成真空环境,省去了中间复杂冗长的处理过程,而且大气环境条件下生成的石墨烯显示出了良好的可协调的薄膜特性。此外低纯度的镍箔能够在石墨烯薄膜生产方面降低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