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鉴别鲤、鲫和鲤鲫间杂交鱼的分子标记及其引物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588244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886217.5

    申请日:2018-08-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鉴别鲤、鲫和鲤鲫间杂交鱼的分子标记及其引物与应用,属于水产动物分子遗传学领域。本发明分子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该分子标记的引物对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含有该分子标记的引物对的试剂盒。以及该分子标记的引物对在鉴别鲤、鲫和鲤鲫间杂交鱼中的应用。本发明基于鲤基因组知识、开发了一个分子标记,在基因层面上提供了一种鉴别鲤、鲫及鲤鲫间杂交鱼的方法,有效的避免了外观形态难以区分、背景来源不明确及加工形态破坏等造成的难以鉴定区分问题。具有简便、快速、高效、准确的优点。

    新品种半滑舌鳎的分子选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87323B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710574005.9

    申请日:2017-07-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新品种半滑舌鳎的分子选育方法,它解决了目前半滑舌鳎养殖和培育中,种内杂交方法随机性大,选育优良品种的概率低,群体选育方法存在易产生近亲交配,导致经济性状和生产性能下降的问题。选育步骤:一、挑选表型性状;二、检测分析雌雄亲本间的遗传组成;三、选择位于不同繁殖系谱的亲本,以亲本间的遗传距离0.7~1.0作为“阈值”范围进行配组;四、培育子代至性成熟;五、以子代半滑舌鳎为新一代亲本,重复操作步骤一至四,直到达到新品种半滑舌鳎性状的设计要求。本发明方法在选育新品种半滑舌鳎的过程中,始终检测各代亲本的繁殖谱系,以各代亲本间的遗传距离0.7~1.0作为“阈值”范围进行配组,从而既能避免近亲交配,又能按照所设定的方向选择半滑舌鳎新品种的性状,显著提高其经济性状和生产性能,增加优良新品种的出现概率。

    一种长形镜鲤快速生长品系的选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66204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788002.X

    申请日:2018-07-18

    Abstract: 本发明长形镜鲤快速生长品系的选育方法,综合利用遗传标记信息、个体数量性状信息、遗传距离等通过连锁分析来选配亲本组合,可提高生产性能和准确性、避免近亲交配、缩短育种进程。选育方法:选择位于不同繁殖系谱、亲本个体间遗传距离位于0.5~0.7之间且子代能富集6个以上优势等位基因的个体,进行家系或小群组配组繁殖,子代性成熟即完成选育。本发明方法能够维持镜鲤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提高镜鲤生产性能,加快镜鲤的选育进程。

    新品种半滑舌鳎的分子选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87323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574005.9

    申请日:2017-07-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新品种半滑舌鳎的分子选育方法,它解决了目前半滑舌鳎养殖和培育中,种内杂交方法随机性大,选育优良品种的概率低,群体选育方法存在易产生近亲交配,导致经济性状和生产性能下降的问题。选育步骤:一、挑选表型性状;二、检测分析雌雄亲本间的遗传组成;三、选择位于不同繁殖系谱的亲本,以亲本间的遗传距离0.7~1.0作为“阈值”范围进行配组;四、培育子代至性成熟;五、以子代半滑舌鳎为新一代亲本,重复操作步骤一至四,直到达到新品种半滑舌鳎性状的设计要求。本发明方法在选育新品种半滑舌鳎的过程中,始终检测各代亲本的繁殖谱系,以各代亲本间的遗传距离0.7~1.0作为“阈值”范围进行配组,从而既能避免近亲交配,又能按照所设定的方向选择半滑舌鳎新品种的性状,显著提高其经济性状和生产性能,增加优良新品种的出现概率。

    一种用于鱼类基因组DNA提取的鱼鳍组织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30936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403468.0

    申请日:2013-09-06

    Abstract: 一种用于鱼类基因组DNA提取的鱼鳍组织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用于基因组DNA提取的动物组织的制备方法。它要解决目前鱼类鱼鳍组织样品的制备方法对保存条件要求高、不适于野外采样和不方便携带的问题。方法:一、采集新鲜鱼鳍组织;二、将鱼鳍组织平整置于滤纸上,用另一张滤纸覆盖;三、将用滤纸覆盖的鱼鳍组织放于阴凉通风处,直至样品完全干燥;四、将样品室温防潮保存。本发明中方法制备的鱼类鱼鳍组织样品可在常温下长时间保存,无需低温环境,减少了占用的空间,降低了保存的成本,操作过程简洁,样品便于携带,尤其在样品数量较大的情况下,即可减少工作量,体高工作效率,又同时保证了实验质量。

    一种用于鉴别鲤、鲫和鲤鲫间杂交鱼的分子标记及其引物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588244B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1810886217.5

    申请日:2018-08-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鉴别鲤、鲫和鲤鲫间杂交鱼的分子标记及其引物与应用,属于水产动物分子遗传学领域。本发明分子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该分子标记的引物对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含有该分子标记的引物对的试剂盒。以及该分子标记的引物对在鉴别鲤、鲫和鲤鲫间杂交鱼中的应用。本发明基于鲤基因组知识、开发了一个分子标记,在基因层面上提供了一种鉴别鲤、鲫及鲤鲫间杂交鱼的方法,有效的避免了外观形态难以区分、背景来源不明确及加工形态破坏等造成的难以鉴定区分问题。具有简便、快速、高效、准确的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