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588244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886217.5
申请日:2018-08-06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IPC: C12Q1/688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鉴别鲤、鲫和鲤鲫间杂交鱼的分子标记及其引物与应用,属于水产动物分子遗传学领域。本发明分子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该分子标记的引物对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含有该分子标记的引物对的试剂盒。以及该分子标记的引物对在鉴别鲤、鲫和鲤鲫间杂交鱼中的应用。本发明基于鲤基因组知识、开发了一个分子标记,在基因层面上提供了一种鉴别鲤、鲫及鲤鲫间杂交鱼的方法,有效的避免了外观形态难以区分、背景来源不明确及加工形态破坏等造成的难以鉴定区分问题。具有简便、快速、高效、准确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287323B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710574005.9
申请日:2017-07-14
Applicant: 海阳市黄海水产有限公司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新品种半滑舌鳎的分子选育方法,它解决了目前半滑舌鳎养殖和培育中,种内杂交方法随机性大,选育优良品种的概率低,群体选育方法存在易产生近亲交配,导致经济性状和生产性能下降的问题。选育步骤:一、挑选表型性状;二、检测分析雌雄亲本间的遗传组成;三、选择位于不同繁殖系谱的亲本,以亲本间的遗传距离0.7~1.0作为“阈值”范围进行配组;四、培育子代至性成熟;五、以子代半滑舌鳎为新一代亲本,重复操作步骤一至四,直到达到新品种半滑舌鳎性状的设计要求。本发明方法在选育新品种半滑舌鳎的过程中,始终检测各代亲本的繁殖谱系,以各代亲本间的遗传距离0.7~1.0作为“阈值”范围进行配组,从而既能避免近亲交配,又能按照所设定的方向选择半滑舌鳎新品种的性状,显著提高其经济性状和生产性能,增加优良新品种的出现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866204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788002.X
申请日:2018-07-18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IPC: C12Q1/6888 , G06F19/24
Abstract: 本发明长形镜鲤快速生长品系的选育方法,综合利用遗传标记信息、个体数量性状信息、遗传距离等通过连锁分析来选配亲本组合,可提高生产性能和准确性、避免近亲交配、缩短育种进程。选育方法:选择位于不同繁殖系谱、亲本个体间遗传距离位于0.5~0.7之间且子代能富集6个以上优势等位基因的个体,进行家系或小群组配组繁殖,子代性成熟即完成选育。本发明方法能够维持镜鲤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提高镜鲤生产性能,加快镜鲤的选育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107287323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574005.9
申请日:2017-07-14
Applicant: 海阳市黄海水产有限公司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新品种半滑舌鳎的分子选育方法,它解决了目前半滑舌鳎养殖和培育中,种内杂交方法随机性大,选育优良品种的概率低,群体选育方法存在易产生近亲交配,导致经济性状和生产性能下降的问题。选育步骤:一、挑选表型性状;二、检测分析雌雄亲本间的遗传组成;三、选择位于不同繁殖系谱的亲本,以亲本间的遗传距离0.7~1.0作为“阈值”范围进行配组;四、培育子代至性成熟;五、以子代半滑舌鳎为新一代亲本,重复操作步骤一至四,直到达到新品种半滑舌鳎性状的设计要求。本发明方法在选育新品种半滑舌鳎的过程中,始终检测各代亲本的繁殖谱系,以各代亲本间的遗传距离0.7~1.0作为“阈值”范围进行配组,从而既能避免近亲交配,又能按照所设定的方向选择半滑舌鳎新品种的性状,显著提高其经济性状和生产性能,增加优良新品种的出现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430936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403468.0
申请日:2013-09-06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用于鱼类基因组DNA提取的鱼鳍组织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用于基因组DNA提取的动物组织的制备方法。它要解决目前鱼类鱼鳍组织样品的制备方法对保存条件要求高、不适于野外采样和不方便携带的问题。方法:一、采集新鲜鱼鳍组织;二、将鱼鳍组织平整置于滤纸上,用另一张滤纸覆盖;三、将用滤纸覆盖的鱼鳍组织放于阴凉通风处,直至样品完全干燥;四、将样品室温防潮保存。本发明中方法制备的鱼类鱼鳍组织样品可在常温下长时间保存,无需低温环境,减少了占用的空间,降低了保存的成本,操作过程简洁,样品便于携带,尤其在样品数量较大的情况下,即可减少工作量,体高工作效率,又同时保证了实验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672506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277096.0
申请日:2022-03-21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大肠杆菌的转化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菌种的转化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大肠杆菌转化技术存在的反应时间较长、过程繁琐的问题。本发明方法:首先将质粒与30ul大肠杆菌轻轻混合后放置冰上,然后在42℃水浴中进行热休克,然后马上放回冰中,静置1min;最后接种到含抗生素的固体LB平板培养皿中进行培养。本发明的方法反应时间短、过程简单,利于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793699B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010809693.4
申请日:2020-08-13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IPC: C12Q1/6888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一种禾花鲤的高效配组选育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禾花鲤的选育方法。本发明保护和持续利用了禾花鲤原种,提升了原种禾花鲤的生产性能。方法:一、挑选禾花鲤、标记、建档;二、分析禾花鲤亲鱼群体的基因型及遗传组成;三、用软件进行分析后进行配组繁殖;四、培育子代至性成熟即完成选育。本发明的方法保护和持续利用了禾花鲤原种,提升了原种禾花鲤的生产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793699A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2010809693.4
申请日:2020-08-13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IPC: C12Q1/6888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一种禾花鲤的高效配组选育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禾花鲤的选育方法。本发明保护和持续利用了禾花鲤原种,提升了原种禾花鲤的生产性能。方法:一、挑选禾花鲤、标记、建档;二、分析禾花鲤亲鱼群体的基因型及遗传组成;三、用软件进行分析后进行配组繁殖;四、培育子代至性成熟即完成选育。本发明的方法保护和持续利用了禾花鲤原种,提升了原种禾花鲤的生产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796095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788076.3
申请日:2018-07-18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IPC: C12Q1/688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88 , C12Q2600/124 , C12Q2600/156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传统选育技术对饲料转化率性状遗传改良难度大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提高鲤饲料转化效率的选育方法。选育方法:一、建立鲤选育基础群体;二、提取基础群体鲤基因组DNA;三、以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引物对进行PCR扩增;四、根据扩增结果选择亲本群体;五、亲本群体配组繁殖。本发明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建立饲料高转化效率品系,准确性高,实现对饲料转化率性状的改良。而且,本发明方法选育标准简单,后期仅需检测个体体重,避免了繁琐的测量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8588244B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1810886217.5
申请日:2018-08-06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IPC: C12Q1/688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鉴别鲤、鲫和鲤鲫间杂交鱼的分子标记及其引物与应用,属于水产动物分子遗传学领域。本发明分子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该分子标记的引物对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含有该分子标记的引物对的试剂盒。以及该分子标记的引物对在鉴别鲤、鲫和鲤鲫间杂交鱼中的应用。本发明基于鲤基因组知识、开发了一个分子标记,在基因层面上提供了一种鉴别鲤、鲫及鲤鲫间杂交鱼的方法,有效的避免了外观形态难以区分、背景来源不明确及加工形态破坏等造成的难以鉴定区分问题。具有简便、快速、高效、准确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