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黑龙江地区的禾花鲤越冬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3080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410154286.2

    申请日:2024-02-02

    Abstract: 适用于黑龙江地区的禾花鲤越冬方法,涉及一种禾花鲤越冬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禾花鲤耐低温能力差,耗氧量高,易受伤的问题。方法如下:选择体质健壮、体态饱满、外表无伤、湿重条件下脂肪含量≥6%的禾花鲤为鱼种;越冬池塘水深2.5m,浮游动物密度≤200ind/L,禾花鲤越冬密度≤500kg/亩,每年9月前池塘禾花鲤投喂饵料系数按1.5%投喂,第一年9月起禾花鲤投喂饵料系数增至2%‑3%以充分提高禾花鲤脂肪积累,第二年9月起禾花鲤投喂饵料系数增至2%;在结冰初期禾花鲤越冬池塘启动射流增氧机延后冰封,3月下旬起启动射流增氧机促进冰面溶解,提前解冻,保障禾花鲤冰下时间≤120天,即完成。本发明实现单次禾花鲤越冬成活率≥70%。

    用于鉴别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的引物及其鉴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13534B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374188.2

    申请日:2021-11-19

    Inventor: 唐富江 鲁翠云

    Abstract: 用于鉴别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的引物及其鉴别方法,涉及用于鱼种间鉴别的引物及其鉴别方法。用于鉴别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的引物对为HLJCHI33和引物对为HLJCHI37。鉴别方法:一、无损伤采集样本并编号;二、提取样本基因组DNA;三、PCR反应:以引物对HLJCHI33或HLJCHI37进行PCR反应;四、凝胶电泳,即实现对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的鉴别。本发明能够对早期阶段的大银鱼与太湖新银鱼进行鉴别和区分,群体鉴定比例100%,排除比例100%。具有准确性高,技术重复性好,性价比高的优势,可以同时对大量样本进行检测。

    鉴别梭鲈种群的引物及其鉴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13172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239111.8

    申请日:2021-03-04

    Abstract: 鉴别梭鲈种群的引物及其鉴别方法,它涉及一种鉴别鱼类种群的引物及其鉴别方法。鉴别梭鲈种群的引物由HLJSL041和HLJSL073两组引物对组成。鉴别梭鲈种群的鉴别方法:一、提取基因组DNA;二、采用HLJSL041和HLJSL073两组引物对对样品DNA进行SSR‑PCR反应;三、凝胶电泳,读取基因型数据,区分和鉴别黑龙江水系的梭鲈种群。本发明从梭鲈的基因组序列中开发出特异的微卫星标记,能够鉴别和区分黑龙江水系的梭鲈种群,尤其能够将乌苏里江梭鲈种群从黑龙江黑河江段、鸭绿江以及额尔齐斯河流域等主要梭鲈种群中区分出来,为梭鲈的繁育配组提供参考。

    一种用于鉴别鲤、鲫和鲤鲫间杂交鱼的分子标记及其引物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588244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886217.5

    申请日:2018-08-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鉴别鲤、鲫和鲤鲫间杂交鱼的分子标记及其引物与应用,属于水产动物分子遗传学领域。本发明分子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该分子标记的引物对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含有该分子标记的引物对的试剂盒。以及该分子标记的引物对在鉴别鲤、鲫和鲤鲫间杂交鱼中的应用。本发明基于鲤基因组知识、开发了一个分子标记,在基因层面上提供了一种鉴别鲤、鲫及鲤鲫间杂交鱼的方法,有效的避免了外观形态难以区分、背景来源不明确及加工形态破坏等造成的难以鉴定区分问题。具有简便、快速、高效、准确的优点。

    一种鲤科鱼类耐碱性能评价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242764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387160.6

    申请日:2024-09-30

    Abstract: 一种鲤科鱼类耐碱性能评价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鱼类耐碱性能评价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鱼类耐碱性能评价中容易造成鱼体损伤的问题。方法:一、采集待检鱼类样本;二、用NaHCO3胁迫鱼类样本,分离血清;三、测定血清中的谷氨酸脱氢酶GDH含量;四、通过血清中GDH含量来评价耐碱性能。本发明基于谷氨酸脱氢酶含量来评价草鱼群体或个体的耐碱能力。血清中谷氨酸脱氢酶含量反应了碱性胁迫下氨代谢机能,具有检测快速、反应灵敏的优点。本发明利用血清中GDH含量来度量群体或个体的耐碱性能,建立一种鱼类无损伤耐碱性能评价方法。

    一种用于鉴别鲤、鲫和鲤鲫间杂交鱼的分子标记及其引物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588244B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1810886217.5

    申请日:2018-08-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鉴别鲤、鲫和鲤鲫间杂交鱼的分子标记及其引物与应用,属于水产动物分子遗传学领域。本发明分子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该分子标记的引物对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含有该分子标记的引物对的试剂盒。以及该分子标记的引物对在鉴别鲤、鲫和鲤鲫间杂交鱼中的应用。本发明基于鲤基因组知识、开发了一个分子标记,在基因层面上提供了一种鉴别鲤、鲫及鲤鲫间杂交鱼的方法,有效的避免了外观形态难以区分、背景来源不明确及加工形态破坏等造成的难以鉴定区分问题。具有简便、快速、高效、准确的优点。

    一种提高鲤饲料转化效率的选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96095B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1810788076.3

    申请日:2018-07-18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传统选育技术对饲料转化率性状遗传改良难度大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提高鲤饲料转化效率的选育方法。选育方法:一、建立鲤选育基础群体;二、提取基础群体鲤基因组DNA;三、以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引物对进行PCR扩增;四、根据扩增结果选择亲本群体;五、亲本群体配组繁殖。本发明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建立饲料高转化效率品系,准确性高,实现对饲料转化率性状的改良。而且,本发明方法选育标准简单,后期仅需检测个体体重,避免了繁琐的测量工作。

    鲤鱼品种优化的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20667A

    公开(公告)日:2008-02-13

    申请号:CN200710144366.6

    申请日:2007-09-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Abstract: 鲤鱼品种优化的方法,它涉及一种鱼类品种优化的方法。它解决了目前鲤鱼选育养殖和种内杂交养殖都存在近亲交配比例高,导致群体遗传衰退、经济性状和生产性能下降的问题。选育步骤:一、表型性状挑选;二、检测亲本间的遗传信息;三、根据遗传信息进行群体繁殖配组;四、每个繁殖群体内的亲本自由交配,即得到品种优化的鲤鱼。本发明方法可避免近亲交配,因此品种能够得到优化,鲤鱼的经济性状和生产性能显著提高。

    一种快速驯化梭鲈的简易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12801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110868113.3

    申请日:2021-07-30

    Abstract: 一种快速驯化梭鲈的简易方法,本发明属于梭鲈驯化领域,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技术的梭鲈养殖成本高、驯化时间长、驯化风险大的技术问题。本方法:向在池塘发塘20‑25天的梭鲈苗种投喂缓降性驯化饲料,泼洒抗应激药物后起捕至车间,苗种经不投喂、投喂饲料由浮游动物、微颗粒饲料、缓沉性颗粒饲料、鲈鱼浮性1号料逐级过渡等阶段进行驯化,驯化时长从45天降低到20~23天,驯化成活率达到68%~80%之间。本方法可有效降低梭鲈的养殖成本及风险,降低梭鲈养殖难度,可用于梭鲈的养殖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