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63292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211290814.4
申请日:2022-10-21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调谐激光器的微流场测速装置和方法,其中的测速装置包括可调谐激光器:包括泵浦光源、平面镜M1‑M4、增益介质层、倍频晶体、电动旋转位移台;微流场测速模块:包括出射导管、微流场模拟玻片、恒压注射泵、二向色分光镜、滤光片、高倍显微镜、高速相机;Android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若干计算机指令的存储器。测速方法采用基于统计平均方法的PIV算法进行位移分析,通过图像模板匹配计算两幅图像中粒子区域的相似度,将相关系数最大的区域视为粒子经过一定时间后位移到达的区域,求出粒子的位移,除以两幅图像的时间间隔后得到流场的速度分布。本装置和方法使检测精度提高,适用场景更加多样化。
-
公开(公告)号:CN111398694B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010141787.9
申请日:2020-03-04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
IPC: G01R29/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路互易的集成BGO晶体光波导闭环电场检测系统,包括:SLD宽带光源、环形器、起偏器、相位调制器、BGO集成光波导电场传感器、光电探测器和信号处理模块,BGO集成光波导电场传感器为一种在对称的BGO晶体上采用飞秒激光刻画的具有光路互易性的光波导结构,使正交偏振模式在经过两晶体后,走过了相同长度的光路,因此自然双折射产生的相位差成功被抵消。本发明消除了由自然双折射和温度变化、气体压力引起的相位误差,通过引入反馈相位差,可以进一步减小系统的非线性误差,同时增大系统的动态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6443585B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610813678.0
申请日:2016-09-09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合加速度计的LED室内3D定位方法,LED灯作为发射机并发送带有其位置信息的ID编码,移动设备作为接收机,使用三角测量法中接收功率强度技术,同时结合置信区间算法实现3D定位,将旋转角度考虑到定位方法中,使用带加速度计的接收机接收各LED灯的发射光并获取接收功率,通过加速度计的角度信息获取不同旋转角度下接收机的法线方向,引入入射角度的详细计算方法,将手持设备的旋转角度最终量化为入射角度;引入接收机的Z坐标,通过两层迭代将定位误差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同时接收机的Z坐标变动不大于5cm,从而克服上下抖动对定位误差的影响,提供更高的定位精度,可将定位精度从米级或分米级提高至厘米级。
-
公开(公告)号:CN108768593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604042.4
申请日:2018-06-12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H04L1/00 , H04B10/116 , H04L25/03 , H04L2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DMT调制的QC‑LDPC码编、解码方法与系统,在进行编码过程中,将信源产生的随机信息比特与生成矩阵相乘得到编码后的码字;其中,生成矩阵对应的校验矩阵为非正则QC‑LDPC码,解码时,先进行初始化,然后进行迭代处理直至最终满足终止条件,并输出译码结果。利用本发明的QC‑LDPC码进行编码,解码简单,且降低了VLC系统的ISI,进而提高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和数据传输速率,同时提高了系统传输信息的可靠性以及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883956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710979873.5
申请日:2017-10-19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1C2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C21/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Dijkstra算法的路径选择方法及系统,先获取室内路径模型,该室内路径模型包含各个节点之间的各个选择因素的权值,该室内路径模型中的选择因素包括路径距离及路径的拥挤度,然后计算室内路径模型各个节点之间的综合权值,再以综合权值对应的替换Dijkstra算法中的路径距离的权值来进行Dijkstra算法,选择出一条总的综合权值最小的路径。本发明对多项影响路径规划的选择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能够得到更加符合实际室内环境和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综合最优路径。
-
公开(公告)号:CN105353347B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510730659.7
申请日:2015-10-30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1S5/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LED照明的室内定位导航方法,每个LED具有一个可编程的ID编码,各LED灯具有不同且唯一的发光功率变化形式,形成接收端可识别的可见数据光信号,以时分复用的形式将这些可编程的ID编码发射出去;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光信号进行解析,并计算接收到的来自不同LED灯的功率;根据定位算法测算出接收端的初始三维坐标,并通过非线性拟合算法对初始三维坐标进行修正;本发明还对应提供了用于该方法的室内定位导航装置,LED的亮暗变化肉眼无法识别,故同时建立LED照明系统;该方法在个别LED灯出现异常的情况下仍可为用户提供精度精确的定位服务,通过非线性拟合算法修正坐标,可保障厘米级的定位精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891779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277863.2
申请日:2016-04-28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1S5/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S5/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LED照明的室内定位导航接收系统,包括光电探测器、信号调理模块、AD采样模块、时序控制单元、RAM缓存单元、码元判决模块、微处理器和SPI接口,码元判决模块包括电性连接的电压比较器和序列检测器;码元判决模块判决此时接收到的码元为1或为0,序列检测器定位帧头,在得到的功率数据中判别出LED灯的位置编码信息,该定位接收系统可以根据输入光电流信号通过处理和计算得出接收机的实时位置信息,并将定位信息传送给外部设备,本发明可应用于所有的采用接收信号强度比算法RSS的LED室内定位导航系统当中,大大提高LED室内定位系统的集成度和定位精度,有利于实现LED室内定位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865458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443366.5
申请日:2016-06-20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1C2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C21/2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LED室内定位导航方法及定位导航系统,使用LED灯作发射终端,发射端驱动装置控制电流的强弱进而引起光的亮暗变化以传递物理位置数据,设计出码元信息层次分明的数据帧,数据帧的发送和接收中引入零比特填充来实现透明传输,以区别帧头、物理位置信息校验编码和帧尾,帧头具有特定编码序列可以被检测出从而判定数据帧的有效性,对数据帧帧长进行分析,及时检验出无效数据帧并舍弃;依据不同照明面积设计出不同规格宫格单元拓扑组网结构的LED灯组,一个定位单元的各LED灯在每个时隙内仅有一盏LED灯发射数据帧,同时其余的各LED灯均发射等长的全零数据帧,最大程度的减小码间串扰及背景噪声,保障数据帧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5170866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654751.X
申请日:2022-06-10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V10/26 , G06N3/04 , G06N3/08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改进的LetNet网络的油品识别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多种不同油品的荧光光谱图像;对各荧光光谱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对传统LetNet网络进行改进,得到改进后的LetNet网络;基于预处理后的图像数据构建训练集,对改进后的LetNet网络进行训练,训练完成后,得到训练好的油品识别模型;通过训练好的油品识别模型对预处理后的待识别油品荧光光谱图像进行识别,输出油品识别分类结果。本发明将深度学习算法与荧光光谱数据结合,同时改进了的LetNet网络的网络结构,减少了计算量,增强了模型拟合能力,提高了油品识别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900245B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810705977.1
申请日:2018-06-26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H04B10/079 , H04B17/39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贝塞尔高斯光束在湍流大气中传输特性仿真方法及系统,包括模拟大气激光通信系统,建立大气激光通信信道模型,其中大气激光通信系统包含发射端、接收端及湍流大气信道,发射端发射贝塞尔高斯光束后,贝塞尔高斯光束在湍流大气信道中传输,接收端接收贝塞尔高斯光束,并输出接收的光斑,通过模拟激光光束通过大气信道的过程,实时分析信道和激光光束参数的变化对传输质量的影响,并依据仿真结果提出改善大气激光通信质量的方法和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