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969687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1911198728.9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碰撞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在虚拟现实场景,基于目标物体的隐藏模型,检测用户与目标物体图像之间是否发生碰撞;基于目标物体的显示模型,展示用户与目标物体图像之间的碰撞检测结果。通过将碰撞检测计算与显示分开,能够解决虚拟现实场景中工业大模型在进行碰撞检测时容易出现计算失效、系统崩溃的问题,满足了用户在虚拟现实环境中与工业大模型交互时显示和碰撞检测的实时性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401904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122960.4
申请日:2023-02-16
Applicant: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CAD数模的优化方法及可视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读入CAD设计数据和CAE仿真数据;构造多学科数据格式解析器,转化读取到的数据;CAD数模离散化为CAD网格;把CAE网格顶点作为特征点插入CAD网格,对CAD网格进行局部网格的剖分;根据网格模型自动轻量化准则对CAD网格进行处理,并保留特征点;所述网格模型自动轻量化准则为以下任意之一:最大误差轻量化准则、压缩百分比轻量化准则。本发明,以仿真体数据可视化引擎为基础平台,利用已有的CAE网格数据来指引CAD数模的优化过程,在保证CAD数模显示质量的前提下,自动压缩CAD数模,提升渲染效率,为民机类复杂产品多学科融合可视化提供可行的技术路径。
-
公开(公告)号:CN114879844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544955.8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姿态匹配的高质量人机交互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建立混合现实驾驶舱环境的人机交互姿态库,并通过相机空间标定操作,获取相机空间位姿信息;根据所述相机空间位姿信息,利用相机动捕系统计算用户腕部刚体的六自由度信息,并确定用户手部的几何特征信息;根据所述用户腕部刚体的六自由度信息和所述用户手部的几何特征信息,计算指尖区域在预设坐标系下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对碰撞检测包围盒进行交互状态判断。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互数据集收集的不一定为连续的交互动作行为,数据集的作用也不在于驱动人体运动,若以此数据集驱动数字人运动,不仅增加某一具体交互姿态的搜索难度,也无法保证人体运动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连续性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145167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703234.7
申请日:2022-06-21
Applicant: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5B1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民机驾驶舱设计迭代仿真系统,实体场景模块、可视化模块和运行逻辑模块;基于通用数据接口,实体场景模块向运行逻辑模块发送实体交互信号;运行逻辑模块根据实体交互信号解算场景状态数据;基于通用数据接口,可视化模块向运行逻辑模块发送虚拟交互信号,从运行逻辑模块接收场景状态数据。本发明,基于MR实现了虚实融合的仿真,兼顾仿真的真实性与灵活性,将可视化的虚拟场景、可触控的实体场景按需进行自由组合调整,并通过仿真逻辑完成数据的交互及解算,弥补了现有技术在迭代仿真、多源数据适配方面的短板。
-
公开(公告)号:CN110796703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11128179.8
申请日:2019-11-18
Applicant: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位姿跟踪系统、方法和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系统包括:姿态测算单元、至少两个红外激光发射器、投影屏幕以及红外相机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姿态测算单元以及所述红外相机通信连接,用于依据红外相机的空间坐标信息、投影屏幕的空间位置信息以及接收到的所述姿态测算单元获取的所述至少两个红外激光发射器的姿态信息和所述红外相机采集的所述投影屏幕上生成的至少两个红外标记点信息进行处理,依据所述处理结果确定待跟踪点的位姿信息。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无需在虚拟现实系统的投影屏幕上打孔安装相机,保证三维场景的一致性和虚拟现实系统投影屏幕的完整性,极大提升用户在使用虚拟现实系统时的沉浸式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10430417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910726771.1
申请日:2019-08-07
Applicant: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4N13/282 , H04N13/363 , H04N13/3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视点立体图像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其中,多视点立体图像生成方法包括:确定主视点的第一视野范围和从视点的第二视野范围,其中,第一视野范围包括第一有效视野范围和第一最大视野范围,第二视野范围包括第二有效视野范围和第二最大视野范围;根据第一视野范围和第二视野范围是否相交,确定第二视野范围所对应的第二立体图像和第一视野范围所对应的第一立体图像;生成第一立体图像和第二立体图像。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不依赖硬件的情况下,实现了在同一时刻,不同的用户观看不同立体图像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991552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110262231.X
申请日:2021-03-10
Applicant: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T19/0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人体虚实匹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当检测到第一肢体触碰到第一物体时,判断第二肢体是否触碰到第二物体;若所述第二肢体未触碰到所述第二物体,则获取触碰点的第一三维位置信息;其中,所述触碰点为所述第一肢体触碰所述第一物体的点;根据所述触碰点的三维位置信息控制所述第二肢体移动,使得所述第二肢体与所述第二物体触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人体虚实匹配方法,当第一肢体触碰到第一物体,而第二肢体未触碰第二物体时,根据触碰点的三维位置信息控制第二肢体移动,使得第二肢体与第二物体触碰,以实现实际人体与虚拟人体的匹配,可以降低虚实匹配的计算量,提高虚实匹配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863050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341732.6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虚拟现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AD数模VR可视化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本申请提供的CAD数模VR可视化方法,通过解析CAD数模的开放文件格式,在模型几何特性格式转换的同时,同步提取模型材质信息并直接转换到VR可视化模型中,并保证模型装配树信息完整、正确,输出通用的3D模型文件或者自定义文件格式,使渲染软件能够无缝读取,最终在VR系统中显示,保证了模型转换模型信息更加丰富,有效提高了模型转换效率。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设备,可实现上述CAD数模VR可视化方法的步骤,因此其也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实现上述CAD数模VR可视化方法的步骤,因此其也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882121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546704.3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混合现实头显的人机交互虚实融合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相机的内参数矩阵M内和外参数矩阵M外;根据所述内参数矩阵和外参数矩阵获取MR设备的追踪坐标系相关信息{Pori,Rori}和实体相机相对于追踪原点之间的位姿关系trelated获得相机的外参数M'外根据所述相机的内参数和外参数,获得融合后的图像。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为实现在以上两种情况下都具有可交互性,通常借助建模技术,在虚拟场景中构建一个衣着、肤色、骨骼长度等与测试者都相近的虚拟人模型,使用数据驱动的手段使虚拟人模型与测试者同步运动。由于现有的建模技术不能很好的保证建模精度,导致虚拟人模型在肤色、衣着、骨骼长度等方面与测试者存在一定差异,交互效果的真实性降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430417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910726771.1
申请日:2019-08-07
Applicant: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4N13/282 , H04N13/363 , H04N13/3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视点立体图像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其中,多视点立体图像生成方法包括:确定主视点的第一视野范围和从视点的第二视野范围,其中,第一视野范围包括第一有效视野范围和第一最大视野范围,第二视野范围包括第二有效视野范围和第二最大视野范围;根据第一视野范围和第二视野范围是否相交,确定第二视野范围所对应的第二立体图像和第一视野范围所对应的第一立体图像;生成第一立体图像和第二立体图像。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不依赖硬件的情况下,实现了在同一时刻,不同的用户观看不同立体图像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