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18038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782431.7
申请日:2023-06-29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IPC: A61K35/741 , A23L33/135 , A23K10/18 , A61P25/28 , A61P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和微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杜氏杆菌(Dubosiella newyorkensis)在治疗阿尔兹海默症制备药物中的应用。采用具有APPsew/PS1E9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建立用于阐述杜氏杆菌在预防或治疗AD中的效果。杜氏杆菌(Dubosiellanewyorkensis)作为从生物样本中被分离鉴定的新菌,并表现出调节体内代谢,提高肠道免疫力和促进机体抵抗炎症疾病等功效,能影响个体多种生命活动。为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杜氏杆菌(Dubosiella newyorkensis)或含有杜氏杆菌的益生菌制剂在制备预防、缓解或改善AD的产品方面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887610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464900.7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抑制致病菌的人源拟杆菌Bacteroides hominis及其应用,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人源拟杆菌属于拟杆菌属,鉴定为:Bacteroides hominis NGMCC 1.200775,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登记保藏,专利保藏编号为:CGMCC No:27645。本发明的人源拟杆菌Bacteroides hominis NGMCC 1.200775进行发酵培养后可产生较强的抑菌活性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伤寒沙门菌等都有较明显的抑菌作用,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伤寒沙门菌等所致疾病的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抗菌药物方面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875869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450916.7
申请日:2024-10-17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来源于犀牛粪便的类芽孢菌NGMCC 1.200843,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新发现。该菌株被鉴定为类芽孢菌属的新种,编号为NGMCC 1.200843=CGMCC 1.64763T,并已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登记保藏。此菌株在特定培养基上能形成较大的透明圈,表明其具有较强的解磷和解淀粉能力。在当前土壤肥力下降、肥料滥用的情况下,该菌株为开发具有有机磷降解功能的微生物肥料提供了优质菌种资源,有助于推动微生物肥料的发展。其产生的水解酶在食品、发酵、制药等工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潜力。特别是淀粉酶,能水解淀粉产生多种产物,对生物技术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应用范围涵盖食品、发酵、纺织及造纸等多个行业。总之,本发明为微生物肥料及工业酶制剂的开发提供了新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8325762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213014.5
申请日:2024-02-27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IPC: C12N1/20 , A61K35/741 , A61P31/04 , A61P35/00 , C12R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抑制致病菌和抗肿瘤的乐亭季伦杆菌及其应用,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为:本发明的乐亭季伦杆菌属于季伦杆菌属:Jilunia laotingensis NGMCC 1.200927,保藏单位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27646;保藏日期为2023年06月15日。本发明乐亭季伦杆菌进行发酵培养后可产生较强的抑菌活性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和绿脓杆菌等病原菌都有较明显的抑菌作用,并有很好的抑制肿瘤细胞活性的作用,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和绿脓杆菌等病原菌以及肿瘤所致疾病的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抗菌药物和抗肿瘤方面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406582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266063.5
申请日:2024-03-08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IPC: C12N1/20 , A61K35/741 , A61P31/04 , A61P35/00 , C12R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抑制致病菌和抗肿瘤的狄氏副拟杆菌Parabacteroides distasonis及其应用,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为:本发明的狄氏副拟杆菌Parabacteroides distasonis NGMCC 1.200926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687;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单位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时间为:2023年07月05日。本发明的狄氏副拟杆菌Parabacteroides distasonis NGMCC 1.2000926进行发酵培养后可产生较强的抑菌活性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和绿脓杆菌等病原菌都有较明显的抑菌作用,并有很好的抑制肿瘤细胞活性的作用,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和绿脓杆菌等病原菌以及肿瘤等所致疾病的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抗菌药物和抗肿瘤方面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732244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356604.9
申请日:2023-04-06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IPC: C12Q1/70 , C12Q1/6844 , C12N15/11 , C12R1/93
Abstract: 基于CRISPR/Cas12a的大鼠细小病毒H‑1株的快速荧光检测,包括:针对大鼠H‑1病毒基因组保守序列,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筛选RPA特异性扩增引物对进行靶序列扩增,从而得到相应的RPA特异性扩增片段;设计靶向于所得RPA特异性扩增片段的基于CRISPR/Cas12a的crRNA;所设计的crRNA介导Cas12a蛋白靶向于所得RPA特异性扩增片段后激活Cas12a蛋白的反式切割活性,通过5’端标记荧光基团、3’端标记淬灭基团的单链DNA荧光探针将序列信息转化为用于大鼠H‑1病毒荧光检测的荧光信息。本发明实现了对SPF级大鼠H‑1病毒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且可视化检测,脱离了对实验室精密仪器的依赖。
-
-
-
-
-